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创新管理体系的研究

2020-04-15李明飞

新一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具体对策高校共青团新形势下

李明飞

摘 要: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团组织在高校长远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共青团组织在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重点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创新管理体系相关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管理体系;创新;具体对策

共青团作为我党的主要助手与后备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校共青团工作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关键所在。随着世界一体化、数字信息化、互联网的普及增加了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压力,同时也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创新高校共青团管理体系,是所有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

一、现阶段,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运行模式单一,相对陈旧的管理方式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学生的“官僚主义”作风。学生团员管理工作仍然以教师安排、学生干部自管为主,而教师没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管理无法对全体团员实现全覆盖,大部分工作以学生干部“汇报”结果为导向,存在偏听偏信的情况,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较差,且共青团干部只能听从上级领导干部的安排,无视广大学生群体的实际要求,大大降低了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对团员管理无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规定活动和临时活动过多,相关活动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一些轮流参加的活动中,会有学生钻空子。如此一来,会大大降低学生的活动参与性,存在“抓壮丁”现象,部分学生干部有机会“浑水摸鱼”。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记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综合情况。

(二)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

现阶段,高校内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考核工作不够完善、健全,缺乏完善的鼓励激励机制,在开展学生团员管理评价过程中,缺乏对团员全面发展的考量,不能客观、公平的对共青团员的个人情況进行量化评价。导致团员推优、入党考核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为党组织把好用人关。

(三)组织体系陈旧、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共青团开展管理工作时,仍然采用“校团委--院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的管理工作模式,新形势下,这种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校团建工作、思政工作的发展需求,如何将高校共青团员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记录和约束,用一套统一且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规范,从而更进一步的发挥好高校共青团员团结青年,与青年保持密切联系的模范作用,作为我党的主要助手与储备军作用,为学生的后续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四)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不畅是目前很多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不仅指团干部与团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指团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虽然很多学校采取了定期汇报、会议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形势大过内容,降低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信息沟通不畅还体现在有针对性的建议没有被及时采纳、被执行,导致部分团员降低了对团组织的信任,进而丧失人心。团干部之间缺乏沟通多表现为“团支书制计划、组织委员收团费、宣传委员出通知”等现象。由此可见,必须注重建立完善的内部沟通机制,让大家相互了解、共同协作完成工作。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与时俱进,顺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的必要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国人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尤其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人格健全的阶段,在面对世界各种思想的冲击之下,难以把握好自己,因此,这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共青团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面对这些巨大的变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采用先进的、多样化的管理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要符合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要求和步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作为高校共青团这个与学生群体紧密联系的群体,应基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大学生综合特征等基础之上,全方位、多角度创新共青团组织工作和管理手段,积极开辟共青团工作新阵地、新领域,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满足大学生思维特征、成长成才需求。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共青团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二)是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现状的实际需求

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各国贸易往来密切、竞争激烈,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快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我国深入开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高等教育体制是依托于共青团建设工作的基础之上的,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工作。第一,按照大科类招生制度、完全学分制度的贯彻执行,一改传统集中统一的教学模式。目前的现状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可以选读不同的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以往的班级概念,大大改变了传统依托班级建团的共青团组织管理模式。第二,传统教育体制下,共青团所开展的活动也只是对第一课堂的拓展延伸、有效补充,而新形势下,第二课堂有着与第一课堂相同的性质与作用,他们共同围绕素质教育开展工作,且都要进行量化与评估,由此可见,这提高了对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要求,像以往一样简单开展一些活动是无法有效提升团组织职能建设工作的。第三,学生管理机制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教育体制下,高校的招生、学习与就业等都是由国家统筹的,而新形势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自由选择、自由择业,过去的集中状态也渐渐变得分散,基于此,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命令手段来要求团员参加活动是行不通的,那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参与主动性、积极性。综上所述,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不断创新管理体系,注重对团员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积极顺应高等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的实际需求。

三、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管理

思想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共青团管理水平。新形势下,我们应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其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正面教育和管理的高度结合,秉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深入大学生群体,全面掌握大学生团员思想状况,在坚持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同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刻把握引导学生的主动权。

(二)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

众所周知,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思想作风、整体素质等直接决定了团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由此可见,在日常开展共青团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组织建设。首先,要创新共青团组织管理建设,结合信息化手段来规范高校团员管理,加强高校团员评价,确保高校在推优入党时人选更准确,对高校团组织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团籍信息、团校(课)学习情况、个人奖惩情况、志愿者服务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整合和优化。其次,高校团委承办的活动种类多、规模大,吸引了大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高校应规范活动管理,与高校共青团员管理及学生管理相结合,对学生参与次数、参与活动质量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记录,与学生推優入党、评优评奖等评审工作相结合,在同等条件下,可为高校相关部门作为辅助参考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团干部作为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工作者,其个人修养、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共青团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团干部应注重锤炼自己的党性修养,在生活、学习中多关心、尊重、理解团员,增加与团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创新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方式,引导团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途径、多渠道引导团员参与团组织的各项决策工作,要求他们参与讨论、制定团工作计划与方案,切身感受到自己作为共青团的一份子,对于提高共青团工作质量与水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创新高校共青团运行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在开展共青团工作过程中,应增加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具体来说,第一,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模式与手段,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健全上下级团组织之间的沟通机制。不断创新同级党组织对团组织的评价机制、完善对高校团员的评价机制。第二,创新奖惩激励机制,并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从而有效激发团干部与团员的工作兴趣与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共青团工作中去。

(四)创新高校共青团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要想创新管理机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创新管理理念,并基于此创新管理手段。现阶段,我国高校共青团管理理念落后、模式单一,存在一定程度的“官僚主义”色彩。当下,我国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团员服务青年学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四有新人,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育人。基于此,高校共青团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团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完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过程管理及团员的评价管理,为团干部、团员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并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如此才能有利于激发广大团员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不同观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发挥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功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直接关乎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由此可见,高校应高度重视共青团管理工作,积极转变管理观念与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去创新共青团管理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巍.参与社会管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12-14.

[2]王耕.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以L大学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99-100.

[3]袁惠芬,包松,莫梅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形势下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5):11-13+16.

[4]施晓婷.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创新形式体系[J].智库时代(9):24+26.

[5]胡俊峰.关于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7):93-94.

猜你喜欢

具体对策高校共青团新形势下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浅谈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新课标下改善体育田径教学效果的具体对策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浅谈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