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分析
2020-04-15祁永进
祁永进
摘 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是近几年来新开设的课程,与原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综合性、延展性及有效性的良好表现,是推进素质教育向低年级学生普及的重要筹码和重要环节。
关键词:低年级;道德法治;有效性;措施
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本节课中对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把握,是本节课知识梳理和总结归纳的吸收是否与教师所授形成正比,而低年级是一个性格尚未成熟、好奇心很强、定力不够的集体,势必会影响到上课听课的效果和汲取知识的偏差,因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讲授是每位思政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对教材的分析要透彻
(一)教材内容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收入的内容,在题材上基本可分为图例型、图文型、故事型、事例型、诗歌型、伦理型等六大类,在教材内容梳理上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共性进行备课,也可以根据类别进行讲授,但一定要把握教材的主线。
《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适应儿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实现快乐、幸福的生活。为此,如何培养孩子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并超越培养孩子成长价值意识的能力,成为个人幸福感、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利的个人教育者。因此,有必要将教材作为一种贴近教材、贴近未成年人、贴近未成年人的中介来分析,以学生为例进行延伸。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着眼点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生活的研究和热爱为目标,在其他学科中起到基础性建设的作用,是建立健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环节,是连接其他学科的纽带和桥梁,一般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养成的培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铺垫。
本教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图片、故事、案例等形式丰富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的向往,增长了学生对成长阶段的自信、感悟、理解等,同时提高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课程之前,首先也要根据班级学情的特点进行对本教材的梳理和分析,因此能否讲好这门课,对教材分析是否透彻,是关键所在。
二、对授课的方式要创新
随着低年级课程的不断增加,低年级学生不断接受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形成了思维定势,然而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教师需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和智能手段进行本教材讲解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学情采用不同课堂活动进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和拓展。取消“一言堂”,让学生站上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信的性格,因此多开展“变”的几种课堂形式:
(一)你来讲,我来听
由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授课,并在上课之前根据所要讲授的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准备,并查阅有关资料和预留授课作业通过与家长配合完成本节课的授课,学生授课期间,教师作为学生聆听学生讲的主要内容,对有偏差甚至错误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在下课前5分钟进行订正,完成了“你来讲,我来听”的转变课堂形式。
(二)你来写,我来答
针对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进行的授课,由学生把知识点书写到黑板,只写题目或者疑问,由教师完成解答,学生做好记录,完成这样的一堂授课,需要所有人精力集中,并快速记忆,锻炼了学生们强化记忆的能力和培养独立完成的能力。
(三)男生女生向前冲
针对复习课、示范课和习题课进行的学生竞赛的形式,起名为“男生女生向前冲”,要求全员参与进来,讲自己知道的知识点和内容写在一張小纸条上,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衣服、小船、花朵等,由学委讲所有人的纸条收上来,由教师进行打乱搅匀,重新按照座位顺序进行逐一分发,分发后,每个人拿到的都是别人的题目,这样进行作答,作答后叠回原状,收上来再进行分发到每个同学手中,目的是纠正和改错。
两次分发纸条的目的,是答题和改错,最后再还原到初次书写的那个同学手中,进行判定本题目的正确性,如此以来把知识点更加牢固的巩固完全,如此做一次,两次,三次到多次。
三、对课后的反思要扎实
反思是任何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必须进行的环节,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本节课对知识内容的梳理的同时,总结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片段、教学案例,将遇到的课堂突发事件整合,以便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因此,教学反思既包括教师个人的课后反思,也包含了工作总结。
就听课者而言,既可以将自己听课的心得体会反馈给授课者,也可以根据观课量表进行议课。主要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观课议课,双方不断加强交流,总结得失。
(一)课堂有效率
反思课堂有效率,课堂有效率是指教师授课内容以学生所学内容所呈现出的比例,如教师教50%,学生学25%,那么课堂有效率为50%。通过改变课堂的单调性、主体性,使得课堂多样化、个性化,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有效率,使学生学有所成,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成绩合格率
反思成绩合格率,从期中、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来看,成绩合格率提高几个百分点,是教师课后反思的重要信息。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只要是做到了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反思,定能够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道德与法治(一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聂虹.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