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皮牢”碑考察纪行

2020-04-15郭兆斌

邯郸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武安市绛州翼城县

郭兆斌

(邯郸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河北 邯郸 056005)

邓广铭先生曾总结出研究中国历史的四把钥匙,其中就包括地理,大到山川河流地形走势,小到一个地理名称,无不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或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山川河流地形走势,千百年来虽有变化,但不至于改头换面、面目全非,因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确认和研究的;然而,具体到地理名称,则往往会由于口头传说或者书面记载舛误等原因出现与史实不符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进行细致的考证,既需要史籍上的记载,亦需要简牍、碑刻等出土文献的确认,后者对于先秦时期地理名称的考证尤为重要。

“皮牢”作为一个地理名称最早出现于《史记》,其中有“赵成侯十三年(前362),魏败我浍,取皮牢。”①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1799页。校勘记中有“《括地志》云‘浍水县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按:皮牢当在浍水之侧。”“惠王十年(前 325),伐取赵皮牢。”[1]1844“(昭襄王)四十八年(前 259)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②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2335页。校勘记中有“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此后,司马光《资治通鉴》援引第三条“(周赧王)五十六年(壬寅,前二五九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史记·正义》曰:皮牢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余谓秦兵已至上党,不应复回攻绛州之皮牢。宋白曰:蒲州龙门县,秦为皮氏县,今县西一里八十步古皮氏城是也。恐可不以皮氏为皮牢。司马梗北定太原,太原,即汉太原郡地,在上党西北。尽有上党地。”[2]171

到了近代,关于“皮牢”一地的考证仍在进行。其中《通鉴地理注词典》一书中有“(皮牢城)《史记正义》曰:皮牢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余谓秦兵已至上党,不应复回绛州之皮牢。见浍水。”[3]138同书还有“(皮氏)班《志》,皮氏县,故耿国,晋献公以封赵夙者也,亦属河东郡。《括地志》:皮氏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百八十步。皮氏县,属河东郡。贤曰:故城在今绛州龙门县西。”[3]137《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中有“皮牢 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翼城县东三十里牢寮村。《史记·赵世家》:成侯十三年(前 362),‘魏败我浍,取皮牢’;《魏世家》:襄王十年(前309)‘伐取赵皮牢’皆即此。”[4]271同书同样有“皮氏 战国魏邑。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史记·秦本纪》惠文君九年(前 329)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竹书记年》魏襄王十二年(前307):‘秦公孙爰率师伐我,围皮氏,翟章率师救皮氏围’均即此。秦置县。”[4]370另,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和《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两部辞书中,皮牢的注释与《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基本相同,都认为位于现在的山西翼城县东。前年网上的一篇名为《战国交通军事重镇“皮牢古城”今安在》的文章[5]则通过实地走访和考察,并结合《史记》等典籍的记载,认为古“皮牢”就位于今天山西省翼城县东北13公里处的牢寨村。

通过以上对皮牢一地相关史料的梳理可以发现,“皮牢”一地位于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北基本已形成共识。虽然前有张守节对“皮牢”一地的具体位置提出过疑义,但宋白已经指出其误以“皮氏”为“皮牢”。然而,这些仅仅是建立在史籍记载的基础之上,并未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因此皮牢一地的位置还是有讨论空间的。

2018年11月13日,笔者曾随同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孙继民研究员前往武安市马村寻访一方与“皮牢”有关的石刻。在前往马村之前,先到了武安市文化新闻广播局,在当地文保所一位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在武安市里工作出生于马村的张胜利老人(1945年出生)。据老人口述,在他上小学时曾见过这一方与“皮牢”有关的碑刻,该碑刻最初是村里挖土而被发现的。据老人描述,碑刻为一较大的鹅卵石,高1米左右、宽80厘米左右,碑文为阴文篆书、字迹较为模糊,当时他并不能认全碑刻上的字,只识别出其中的“日”字,后经由他的老师张荣芳辨认,碑文内容为“日中为市、皮牢”,其中“日中为市”四字宽、高为20公分左右,位于碑刻的中间部位,“皮牢”二字约10公分,位于碑刻的左下角。虽然当时张荣芳老师曾说这是一块宝贝,但未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出土后便被存放于马村三皇庙西墙根底下,后下落不明。

在听完老人的讲述之后,我们一行五人便驱车前往马村实地访查。马村位于武安市西部、309国道旁,为一典型的山区村落。据张姓老人所说,长平之战后,赵括率领部下败逃至此,由于其父赵奢被封为马服君,便将此地命名为马村;但孙先生后从另一位老人口中得知此地原为养马的地方,故名马村。进入村中之后,处处可见由大块鹅卵石构筑成的院墙或者地基,可见该地是具备大块鹅卵石的自然基础。该村村委会位于村中部,我们到达时,村主任已经在村委会等候。他年纪约50岁上下,对于“皮牢”碑,他已经没有印象。据他说,那块碑刻有可能在村民建房时被用作了地基石,或者被推进了村主道旁的水沟里。后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紧挨着村委会的三皇庙。三皇庙在村委会南边,坐东朝西。它的西墙根即庙门所处位置,此处已无碑刻,现在是一个小广场。在它对面是与村委会一路之隔的村剧场,路旁就是张姓老人和村主任所提过的水沟。沟宽2—3米,由一座石板桥沟通沟的两边。据村里老人说,当年桥底下可供一人骑马穿行。由于回填等原因,现在桥底到沟面的高度不到1米。在三皇庙内虽有三块嵌入墙内的碑刻,但都是清代康乾年间的,碑文也已漫漶不清,详细内容难以知晓。从庙中出来后,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到庙附近区域进行过寻找。道路旁虽有许多鹅卵石,但并无文字,更多的石头被村民用作房基或墙基。在尚无把握的情况下,不便轻易翻动,因此也只能抱着遗憾离开。

由于张胜利老人和村主任还提到村里的两座炼铁遗址,因此在对“皮牢”石刻寻访完毕后,便去这两处遗址进行调查。其中一处位于309国道另一侧,在村主任带领下,我们到了此处。周围为一片荒草丛生的野地,从遗址处我们找到了几块矿渣,附近的土都有被火烧过的痕迹。遗址旁边为一条种满树木的长沟,据孙先生初步分析,这条沟有可能是一条古道,在炼出铁后便于运输。第二处炼铁遗址在村西部,紧邻民居。与前一处相比,此处的地势更高。由于村民建房需要用土,此处便成了村民的取土区;遗址一面都是被挖土机挖过的痕迹,因此得以见到高大的被火烧过的土层痕迹。在探访了这两处炼铁遗址之后,由于天色已晚,且村主任有事,我们便驱车离开。

在回来之后,根据张胜利老人的描述,再结合河北平山出土的战国守丘刻石上的文字,笔者做了一块刻有“日中为市 皮牢”的石刻构想图(如图1),并根据张胜利老人的指正,做了局部的修改。

图1 石刻构想图

虽然此次考察未能见到原石,但通过张胜利老人的回忆,应该是曾有过这么一块碑刻的。它的存在为我们对“皮牢”一地的确认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古皮牢确在今天的山西翼城县东北,那为什么武安市马村会曾有这么一块刻着“皮牢”的石刻呢?莫非“皮牢”的确切位置应在此处。或者,当时曾有两处名为“皮牢”的地点。也许张守节的疑义是正确的?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发现、利用更多的资料,做进一步的考察、研究。

猜你喜欢

武安市绛州翼城县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翼城县:打响“翼城优品”点亮乡村产业
绛州鼓乐的流变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
漫山连翘开出“致富叶”——山西省翼城县科技赋能打造山西药茶臻品
花椒铺就致富路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与东通乐村的队戏
涉黑“爱心妈妈”一审获刑20年
翼城县:多措并举全力防控草地贪夜蛾入侵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热火朝天迎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