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与久坐行为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2020-04-15魏梦娴黄浩洁
魏梦娴,黄浩洁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常伴有腰背软组织或腰椎不适症状(康玉杰等,2019)。腰痛终身患病率约为70%,人群中的年流行率为15%~45%,点流行率为30%(Vos et al.,2012),约有85%的腰痛为非特异性腰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Vos et al.,2012)。因此,调查腰痛的因果关系和风险因素以及研究预防治疗方法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进入21世纪后,人类日常体力活动水平降低了60%~70%(Climstein et al.,2017)。普遍认为,近年来腰痛患者逐年增加(Vos et al.,2012)并呈现年轻化趋势(Calvo-Munoz et al.,2013),与日常久坐行为大幅增加有关。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一般被定义为清醒状态下坐位时能量消耗≤1.5 METs(基础代谢率的倍数)的低能量消耗行为(Bailey et al.,2017)。早期有研究认为,久坐行为是腰痛的风险因素,可能机制包括椎间盘内压力增加(Nachemson et al.,1970)、腰椎僵硬(Callaghan et al.,2001)、下背部肌肉强度降低和能量物质代谢减少(McGil et al.,2000)。与20年前相比,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办公桌椅设计发生很多改变,但久坐行为与腰痛的关联情况是否发生了改变尚不清楚。且近10年鲜见文献综述系统报道相关研究。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回顾近10年有关久坐行为与腰痛关联性的研究,以确定当下环境腰痛是否仍与久坐行为有关,什么才是引起腰痛的强预测因子以及如何预防和缓解腰痛。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库检索和筛选策略
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CNKI国内外常用电子文献数据库中近10年(2009年1月—2019年3月)的相关研究。英文以“sedentary”or“sedentary behavior”or“prolonged sitting”or“sitting time”or“risk factor”and“low back pain”or“chronic low back pain”or“lumbago”,中文以“久坐”或“久坐行为”和“腰背痛”或“慢性腰背痛”等作为关键词,执行关键词检索以匹配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字段中的文字。当标题、摘要或研究目标中使用诸如风险因素、原因和预测等词语时,被认为是文献的主题。根据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筛选标准如表1所示。然后查找满足所有入选标准的文献全文,仔细阅读以做出纳入或排除的最终决定,同时也对检索到的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额外的引文搜索(图1)。
1.2 数据提取
根据研究需要,两名检索人员在检索过程中采用独立双盲的方式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相关指标的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限、研究对象人群、样本量、性别、年龄、研究类型、风险因素之间关联的强度等。
表1 文献筛选标准Table 1 AList of Screening Criteria for Articles
1.3 方法学质量评估
文献筛选过程先由两名检索人员独立根据关键词进行数据库检索,并根据选择标准独立筛选标题和摘要。两名检索人员共同选择的文献进入全文评估阶段。使用如下积分评定标准对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久坐行为/腰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如果研究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或者清楚地评价了久坐行为和详述了腰痛的特征,研究即可得到积分。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只有该统计分析方法适用于此研究类型才会对该研究进行加分,然后将其用作评估内部有效性的指标,再将每项研究的总分标准化为一定百分比。当标准化分数高于50%时,该研究被评为高质量。所有符合条件的文献均由两名检索人员独立评分,共同讨论分歧和差异,试图达成共识;在未达成共识时咨询相关专家以获得最终决定。
2 腰痛与久坐行为关联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2.1 久坐行为与腰痛
有研究认为,久坐行为是腰痛的强预测因子(Reenen et al.,2008)。然而,最近的流行病学文献中仅有3篇报道久坐行为与腰痛相关(表2)。Park等(2018)发现,久坐时间超过10 h/天的人比久坐小于5 h/天的人患腰痛的风险更大。Nidhi等(2015)使用加速度计测量蓝领工人2个工作日内全天坐位时间、职业坐位时间和休闲坐位时间,发现总坐位和休闲坐位时间与高腰痛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坐位时间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但随着个体和职业因素的进一步调整,关联性并不显著。另一项研究调查医护人员职业的全天坐位时间,发现职业和全天坐位时间不仅与6个月后的腰痛显著相关,而且与6个月前的腰痛也相关(Lunde et al.,2017),暗示腰痛可能在久坐行为前就存在了。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Flow Diagram of Study Selection
表2 久坐行为与腰痛的关联性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entary Behavior and LBP
续表2
续表2
相反,却有9篇文献报道,久坐行为与腰痛无关联(6篇)或负相关(3篇)。Arslan等(2016)横断面研究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腰痛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发现久坐并不是危险因素之一[OR=1.89(0.54~6.65)]。Korshøj等(2018)发现,无论是坐位类型还是坐位时间模式都与腰痛无关联,并认为腰痛可能取决于坐姿以及非坐立位行为表现。丹麦一项大样本量(5.7万人)的前瞻性研究也显示,久坐与腰痛[OR=0.99(0.86~1.16)]和腰椎间盘突出[OR=0.88(0.65~1.19)]都无关联(Balling et al.,2018)。此外,使用加速度计进行为期6个月的定量随访研究,也未发现建筑工人的坐位和腰痛强度之间有显著关联(Lunde et al.,2017)。值得注意的是,Korshøj等(2018)另一项对蓝领工人的研究甚至显示,久坐与腰痛呈负相关[B=-0.01(-0.01~0.004)],认为久坐行为对腰痛是一个有益因素。其他长期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也支持该观点,Heuch等(2017)为期11年的调查发现,相比久坐行为,剧烈的体力劳动加剧了患腰痛的风险;Venseth等(2014)通过对2万多人的调查发现,久坐超过11 h/天的人与少于5 h/天的人相比患腰痛风险更低[OR=0.83(0.71~0.97)]。他们对这一现象给出了相同的解释,认为久坐行为可以避免繁重剧烈的体力劳动,对腰部起到保护作用,降低了腰痛的风险。最后,早前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腰痛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然而Amorim等(2017)对双胞胎进行了前瞻性研究(1 098对)和横断面研究(2 148对),均没有发现久坐行为与腰痛的关联。
2.2 职业久坐与腰痛
据报道,工业化国家中有3/4的工作在坐立位条件下执行,约有2/3的工作时间处于久坐状态。早期研究认为,大部分需要久坐的职业,腰痛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Zhu et al.,2017)。然而,有部分系统评论研究认为久坐行为与腰痛不存在职业性关联(Chen et al.,2009;Hartvigsen et al.,2000)。Lis等(2007)不仅评估了办公室久坐行为,还评估了驾驶久坐行为,最后得出结论,久坐行为不是腰痛的危险因素,而坐位时的振动和不良姿势与腰痛存在显著关联。实验研究表明,全身振动对椎间盘、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有负面影响(Bovenzi et al.,1999)。因此,本文排除了之前评论所包含的一些职业(如驾驶员、飞行员),总结了近10年久坐职业与腰痛关联的相关文献,包括3项前瞻性研究和4项横断面研究。这7项研究中仅有1项显示,医护人员久坐行为与腰痛在统计学上显著正相关(Lunde et al.,2017)。有趣的是,这个研究中另外一个研究对象(建筑工人),无论在基线时(6个月前)还是6个月后职业中久坐行为与腰痛均无关联。我们认为这一结果与先前的腰痛经历有关,因为之前的研究发现,腰痛病史是办公室工作人员腰痛发展的最强效应因子(Janwantanakul et al.,2018),有背部损伤史的患者与没有病史的人相比,患腰痛的可能性几乎高出8倍(Tomita et al.,2010)。而值得注意的是,有1项研究表明,职业中的久坐行为降低了腰痛的风险,该研究认为,工作时坐位避免了工人从事高负荷和频繁的躯干扭曲工作(Korshøj et al.,2018)。先前也有研究证明,重度负荷、扭曲的工作姿势、背部频繁向前弯曲等均是腰痛的职业危险因素(Bovenzi et al.,2012),而职业久坐避免了工人暴露在这些危险因素之下。此外,Ye等(2017)和Arslan等(2016)使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了各种类型的坐位时间,研究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腰痛危险因素,均未发现久坐行为因素与腰痛的相关性,却发现计算机显示器位置和办公室温度过低是主要危险因素,还认为腰痛与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在职业群体中,Bovenzi等(1999)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中发现,工作满意度、单调任务、工作关系、工作压力、工作能力、工作节奏、工作强度控制、工作中的情感以及工作信念是腰痛由中到强的影响因素。Wahlström等(2005)早期也提出过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与计算机工作之间关联的概念模型,强调工作组织、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压力以及身体需求和身体负荷之间的关联,认为职业中的许多因素可能会共同导致腰痛。
2.3 久坐剂量与腰痛
本文综述的文献中有7项调查了久坐行为的剂量反应问题,其中有2项研究显示,坐位时间与腰痛呈正相关联,2项研究呈负相关联,剩下3项研究均未显示坐位时间与腰痛之间存在关联。Park等(2018)的研究发现,坐位时间和腰痛的优势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一结果可能与研究所调查的人群年龄较大有关,该作者也表示其结果不能反映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情况。Nidhi等(2015)在对平均年龄为44.7岁的蓝领工人的调查中也发现正相关联,然而,Korshøj等(2018)的研究调查对象同样是蓝领工人,与Nidhi不同的是Korshøj等将所得数据进行反向变换,显示对于每1%(约5 min)的坐位时间增加,预计一年的腰痛将在0~10等级上减少0.05点。Venseth等(2014)也发现,坐位时间和腰痛的风险存在负相关,坐位时间超过11 h/天的人与坐位时间小于5 h/天的人相比患腰痛的风险降低[OR=0.83(0.71~0.97)]。其他研究均未报道存在关联(Arslan et al.,2016;Balling et al.,2018;Korshøj et al.,2018)。因此,较少证据支持久坐行为与腰痛的关联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大部分研究则不支持,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3 腰痛与久坐行为关联性的实验研究
为了解久坐行为诱发腰痛的原因,有研究利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久坐时骨骼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
3.1 腰背椎间盘压力测试
20世纪60年代,Nachemson等(1964)通过在实验对象的椎间盘内置入微型压力传感器测量了坐位与站立时脊柱的椎间盘内压(IDP),发现坐位IDP更大(为站立的2.5倍)。Callaghan等(2001)也表明,长时间坐位(2 h)引起脊柱被动结构的变化,并引起低背压缩负荷(1 698±467 N)显著高于站立时的负荷(1 076±243 N),Nachemson等(1970)认为1.2 MPa的IDP可使后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游离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导致腰痛。然而,1999年,Wilke等(1999)把一个直径1.5 mm的压力传感器放置于腰4/5间隙髓核组织内测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即坐位与站立相比,IDP测量结果较低或相似,近期2项研究也支持了此观点(Claus et al.,2008;Dreischarf et al.,2010)。这些研究认为,坐位的IDP不会导致非退化性椎间盘损伤,坐位并不比站立的椎间盘退变或腰痛发生率更高。如果坐位对于腰痛发展的威胁大于站立,不被认为是IDP导致的。近期的研究之所以与早期的相矛盾,可能与测量工具和方法以及测试时坐位和站位姿势模式不统一有关。该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腰背部肌肉功能测试
久坐是通过长时间脊椎肌肉静力收缩来维持姿势实现的,因此,容易产生肌肉疲劳,肌肉疲劳引起脊柱不稳定使脊柱结构发生损伤,从而导致腰痛。有研究表明,表面肌电(sEMG)的中位频率(MF)是评价肌肉疲劳的良好指标(Farina et al.,2003)。曹玉珍等(2006)研究发现,坐位时竖脊肌的MF比站立时低,说明坐位时竖脊肌低频成分多,易产生疲劳。宋超等(2016)采集受试者在不同久坐时间对颈夹肌和竖脊肌在最大收缩力量(MVC)过程中的sEMG,发现久坐对于脊椎肌肉的MVC并无影响,但对其维持MVC的能力有所改变,即疲劳的发生变得更加容易。此外,从脊柱的功能解剖学分析,久坐易使整个脊椎略呈弓形前倾,颈椎和胸椎的弯曲弧度尤其明显,采用这种被动脊柱姿势导致腰椎肌肉、韧带长时间不同程度的处于拉伸状态,组织劳损程度加深,维持腰部稳定性的肌肉萎缩。
3.3 坐位姿势测量评估
座椅压力分布测量和红外光学跟踪系统是目前研究和量化评估长时间坐位姿势的两种主要方法。虽然座椅压力分布测量并不是对坐姿的直接测量,但坐骨结节的高压也被证明与脊柱的高负荷密切相关(Van et al.,2009)。利用座椅压力分布测量发现患腰痛的办公室职员的坐姿相比健康同事,出现明显不对称现象。同时,在长时间坐立位时,健康工人明显比慢性腰痛工人更频繁地变换姿势。他们由此认为健康人群和腰痛患者的坐姿特征存在差异,包括坐姿的对称性和姿势移位的频率(Akkarakittichoke et al.,2017)。另外,Claus等(2016)利用光学跟踪系统比较了男女健康成年人在3种情况下胸椎和腰椎区域的脊柱姿态:10 min看电脑任务坐姿、自感正确坐姿和站立时的自然脊柱姿势。发现在3种姿势下,所有女性的后凸性或前凸性均低于男性,但10 min后就趋于一致,暗示久坐姿势很难长时间维持一个自感正确姿势。Rajaratnam等(2009)也利用光学跟踪系统评估伸展运动改善坐姿降低腰痛的风险量度,发现在长时间的坐位期间进行伸展运动对姿势调整没有影响。然而,伸展运动却可以有效减轻主观不适程度。目前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量化评估久坐对腰痛的影响研究还较少,建议进一步围绕坐姿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寻找评价运动干预方法的量化指标,构建和完善评价体系。
4 非特异性腰痛的强预测因子
4.1 不良姿势久坐
不良姿势久坐被认为是诱发腰痛的危险因素之一(Zhu et al.,2017)。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位置固定和持续不良姿势会导致脊柱周围软组织长度缩短,从而限制脊柱运动范围,继而影响其正常生物力学功能。此外,固定不良姿势久坐减少了椎间盘内的液体含量,阻碍了椎间盘的营养供应(McGill et al.,2000)。久坐时人体容易形成不良姿势,坐立位操作计算机10 min后,50名健康参与者的坐姿发生变化,形成不良姿势(Claus et al.,2016);无论参与者是否伴有腰痛,坐20 min后,座位后侧/后半部分平均压力(AP)增大,表明骨盆向后倾斜或坐姿下滑(Akkarakittichoke et al.,2017)。不良的坐姿习惯(脊柱后弯、过度拱起、慵懒姿势或跷二郎腿)会使腰椎负荷增加,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加速椎间盘退变,腰椎结构弱化,从而导致腰痛(Nachemson et al.,1970)。
4.2 缺少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的减少被视为非特异性腰痛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Picavet et al.,2003)。有证据表明,缺少PA将导致肌肉质量减少(萎缩)和肌肉成分的变化,腰痛可能与缺少PA导致椎旁肌肉萎缩和脂肪含量增加相关(Teichtahl et al.,2015),其特征在于肌肉横截面肌纤维面积以及肌纤维总数减少。同时,久坐期间脊柱缺乏运动可能会对椎间盘营养产生负面影响被认为是腰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McGil et al.,2000)。2009年荷兰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了PA与腰痛之间的U形关系(Heneweer et al.,2009),PA极端(活动不足或活动过度)与腰痛的高风险相关。一般来说,PA被认为是有益的,是腰痛的保护因素,但剧烈的活动可能与腰痛风险增加有关(Heneweer et al.,2011)。
从本质上说,腰痛来自于腹部和背部的核心肌肉的削弱或损伤,这些肌肉在静态行为和姿势中被孤立和废用,而高负荷的频繁使用则易导致劳损。一个薄弱的核心导致“根基”功能下降诱发腰痛。
5 非特异性腰痛的预防和缓解
5.1 增加坐姿变换频率和休息时间
有研究表明,姿势改变通过躯干不同部分的肌肉之间的交替活动在久坐期间可缓解腰背部不适和腰痛(Van et al.,2001)。与腰痛工作者相比,健康工作者在久坐期间姿势变化更加频繁(Akkarakittichoke et al.,2017),原因可能是姿势转换会增加皮下氧饱和度,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对软组织活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频繁短暂的站立休息有助于减轻腰痛症状,充分的证据表明,坐位和站立的组合可为脊柱静态姿势累积的被动和主动结构提供缓解和休息,有益于减少肌肉骨骼不适(Gallagher et al.,2014)。Karakolis等(2014)综述研究发现,肌肉骨骼不适随着间歇性站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有问卷调查发现,固定的休息时间可以减少35%腰痛,并在某些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Sheahan et al.,2016),对缓解背部肌肉的疲劳也很有益。Henning等(1997)研究发现,在为期6周的干预过程中,引入15 min的间隔休息时间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率和整体身体舒适度。研究发现,在减少腰痛和不适方面,有效的休息类型是通过姿势改变的积极休息,被动休息则很难减少腰痛和不适(Waongenngarm et al.,2018)。此外,有研究发现,脊柱前凸的坐姿会减轻腰痛患者疼痛(Williams et al.,1991),因此,有人提议将脊柱前凸的腰椎曲线(类似于站立时的曲线)作为工作中最佳的坐位姿势(O’Sullivan et al.,2010)。最近一项交叉设计的临床试验也表明,改善工作场所坐姿可以减少腰痛的发生率(Pillastrini et al.,2010)。Keyserling等(1988)的研究结果也发现,使用计算机辅助系统控制不良坐姿,可以减少在工业岗位上产生腰痛的风险。
5.2 增加身体活动
增加PA对腰痛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Venseth等(2014)研究发现,无论久坐时间多少,PA水平的增加都会降低腰痛的发生率。PA的腰背保护机制可能是它有助于促进不同于工作所施加的肌肉激活模式,从而使脊柱稳定性恢复平衡。对于有预防腰痛需求的潜在人群,增加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效果明显。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9)和澳大利亚卫生部(Australia department of health,2014)颁布了关于不同年龄段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汇总如表3所示。这些更新的指南得到了最新科学证据的支持(Okely et al.,2012)。特别是对久坐行为/身体活动与健康结果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慢性病进行了特殊考虑。值得注意的是,1~64岁各年龄段均被建议每天进行不少于60 min的中度至剧烈强度体力活动(MVPA)。此外,Emmanuel等(2019)追踪研究(追踪年限为8.9年)成人(样本量26.7万)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水平与慢性疾病和死亡率的相关性,发现MVPA对健康促进效果最好,每周不少于150~299 min的MVPA,可以降低约20%~30%的全因死亡风险。这些指南或研究表明每天进行MVPA对预防慢性病很有必要。
对于需要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干预和治疗很有必要。康玉杰等(2019)对腰痛运动干预效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发现悬吊训练(王陶黎等,2017)、瑜伽(Highland et al.,2018)、核心稳定性训练(Akhtar et al.,2017)和组合训练(Michaelson et al.,2016)运动干预均可明显缓解腰痛,且悬吊训练和瑜伽训练干预效果较为突出,其中悬吊训练改善效果最佳。同时该综述也得出结论,相比于其他锻炼周期,4周锻炼对缓解腰痛效果更加明显,每周锻炼3~4次效果最优。此外,王雪强等(2019)22位体育科学、康复科学和骨科领域专家在制定的《运动疗法治疗腰痛的专家共识》中强烈推荐采用躯干肌力训练、核心稳定训练、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水中运动、瑜伽、悬吊训练和普拉提运动等运动疗法来治疗腰痛。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未清楚腰痛治疗需要的身体活动剂量。因此,在采取运动干预治疗腰痛时需要谨慎对待。
6 讨论
本文综述近几年发表的13项研究中,只有3项表明久坐行为与腰痛有关,多数研究不支持该观点。之所以久坐行为与腰痛之间关联的证据并不一致,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表3 不同年龄段人群身体活动(PA)和久坐行为(SB)指南Table 3 List of Physical Activity(PA)and Sedentary Behavior(SB)Guidelines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1)研究方法局限性:本综述所审查的文献中,包括横断面研究(7项)和前瞻性研究(6项)。横断面研究方法只能显示风险因素和结果之间的统计关联。如果发现可疑风险因素与疾病同时发生,则推断关联,而不是因果关系,除非可疑风险因素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存在。这需要一个最初没有疾病的研究小组和前瞻性调查。然而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很难获得这样的研究组,因为腰痛的终生患病率在20岁时已经非常高(Leboeuf-Yde et al.,1998)。因此,在纯粹的关联情况下,不能确定风险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身体活动和腰痛的测量具有挑战性:在公共卫生环境中评估身体活动水平没有“黄金标准”,通常有两种类型测量方法,客观测量(如加速度计)和主观测量(如调查问卷)。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程度不同。本文综述的文献中有4项研究使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其他多采用自我报告问卷的形式评估久坐行为,它是衡量公共场所体育活动的最常用方法,因为与加速度测量相比,它具有成本效益,但问卷结果容易高估身体活动并低估久坐行为(Gupta et al.,2018)。
另一方面,疼痛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测量,它是多维度的经验,没有外部参考或“黄金标准”。综述文献中对于腰痛的评估也不尽相同,其中一项研究将疼痛的持续时间作为标准(Park et al.,2018),然而多数研究使用标准或改编的北欧调查问卷,或自定义相关问卷对腰痛进行回答或评估。因此,在调查久坐行为与腰痛的关联时,使用客观方法测量来提高研究质量非常必要,但目前尚无可以便捷客观准确地评估腰痛的方法。
3)腰痛多因素综合诱发性:引起腰痛的病因有多种,通常包括个体、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如前所述,许多因素与久坐行为和腰痛相关,因此它们被认为是潜在的混杂因素,例如,年龄、性别、吸烟史、腰痛病史、肥胖、遗传、工作经验、职业部门、受教育水平等。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同时作用导致腰痛的发展,一些风险因素可能通过其他风险因素作为调节间接发挥作用。因此,腰痛的诱发因素可能具有人群特异性,确定疾病因果因素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设计,这需要长时间跟踪研究参与者的活动、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相应的暴露时间。
系统综述近期研究结合合理的逻辑论证有助于澄清早期由于缺乏研究技术和方法而导致的片面观点。从最近的研究来看,认为久坐行为和腰痛正相关的研究有2项属于横断面研究(n=7 550;n=201),唯一显示正相关的1项前瞻性研究也是小样本量(n=63),且该项研究中的另一研究对象显示无关联。其他多项横断面研究和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n=1.4万;n=2.2万;n=5.7万)却显示无关联或负相关。普遍观点之所以认为腰痛与久坐行为密切相关,部分原因可能与早期两个被广泛引用的研究有关:1)Nachemson等(1964)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了关于人类椎间盘的压力条件。其使用体内压力传感器测量结果显示,与年轻人的站立姿势相比,坐位椎间盘内压增加约40%。然而,他的测量是在具有正常椎间盘造影且没有异常放射学发现的个体上进行L3和L4椎间盘测量。此外,这些测量与疼痛发现无关,Nachemson本人并未提出坐位是腰痛本身的危险因素。2)Magora(1972)首次报道了关于职业久坐和腰痛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职业久坐行为增加了腰痛的风险。但有学者仔细研究这一经常被引用的研究,根据该文章中提供的数据,计算了久坐组与非久坐组的OR值,发现久坐组的腰痛明显较少,认为其结论并不合理(Lis et al.,2007)。
基于以上分析,久坐行为诱发腰痛可能与久坐行为无关,而与不良姿势下久坐和缺少日常身体活动的行为密切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生活方式会导致脊柱周围软组织长度缩短,从而限制脊柱运动范围,减少椎间盘内液体含量,阻碍椎间盘营养供应,最终可能诱发腰痛(McGill et al.,2000;Teichtahl et al.,2015)。有针对性地加强身体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腰痛被认为是有效的(康玉杰等,2019;王雪强等,2019)。
本研究的主要优势在于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由2名独立的检索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研究数量和研究质量分数对信息进行提取和综合。此外,除了横断面研究,还纳入了可以体现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但是,在解释其结果时应考虑局限性。首先,本文检索策略仅限于近10年全英文和中文发表的期刊文章,此外,其他形式的研究报告,例如,会议、学术沙龙和健康卫生报刊等形式的报道,并没有包括在内。其次,本文虽然讨论分析了具有差异的研究结果,这可能解释了研究结果中观察到的差异,但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否会影响久坐行为与腰痛发病之间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最后,由于定义久坐行为和腰痛还没有普遍接受的“黄金标准”,本文使用的定义是综合以前综述中标准列表的汇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本文在审查中所确定的证据均是高质量且具有启发性的,但在腰痛这种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想要更恰当地理解和处理久坐行为和腰痛的关系,仍需要许多证据补充完善。
7 结论与建议
综述研究发现,近10年大部分流行病学应用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均未发现腰痛与久坐行为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正相关性,即不再支持久坐行为是腰痛风险因素的普遍观点,而认为不良坐姿和缺少日常身体活动可能是久坐引起腰痛的强预测因子,建议养成腰椎前凸的坐姿习惯,增加坐姿调整频率以及每天进行不少于60 min中等至剧烈强度的身体活动来预防腰痛。此外,对于缓解和治疗腰痛而言,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例如,悬吊训练、瑜伽、核心稳定性训练和组合训练等躯干和髋部肌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