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海、杭州、南昌、济南4城市汉族成年人(20~59岁)体型特征研究
2020-04-15武东明江崇民
武东明,江崇民
Heath-Carter体型法是“国际生物发展规划”推荐使用的体型综合评价法,具有客观准确、简单易行且易于推广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我国达翰尔族、蒙古族(李玉玲等,2011;陆舜华 等,2002)、独龙族(张兴华 等,2008)、布依族(杨建辉等,2005)、佤族(于会新 等,2008)、仫佬族(丁博 等,2007)、仡佬族(黄秀峰 等,2002)、侗族(黄世宁 等,2004)、壮族(黄世宁 等,2002)、京族(梁明康 等,2008a)、怒族(罗冬梅等,2007)、回族等少数民族及部分省份的汉族人群进行了研究,已有研究中针对汉族成年(20~59岁)人群体型的研究资料较少。纵观国内已有的体型及人类学相关研究发现,目前研究热点聚集在少数民族人群的体型特征,对汉族体型的研究多以单一区域人群为主,虽有学者对山东、四川、内蒙、湖南、海南等区域内汉族人群体型进行了研究(包金萍,2011;姜东,2007;李咏兰,2012;梁明康,2008b;刘燕 等,2014;武东明,2018;张兴华等,2012),但鲜见多地域汉族成年人(20~59岁)体型资料及多地域间体型的对比研究。据此,本研究依托上海、杭州、南昌和济南4城市汉族成年人(20~59岁)体型为基础的同时展开与其他区域、族群资料进行比较,以期获得我国汉族人群体型特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在上海、杭州、南昌和济南4城市按年龄、性别等维度分层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抽取身心健康的20~59周岁汉族成年人8 173人,其中,上海市(嘉定区)1 455人、杭州市1 898人、南昌市1 225人、济南市3 595人。
所有受试者按照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Carter et al.,1991)和《实用人体测量方法》(Weiner et al.,1981 ),用人体形态测量尺(CTCL-1)对受试者身高、体重、上臂最大围、小腿围、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及肱骨与股骨内外上髁间径等10项指标进行测量。以10岁一分组,按照Heath-Carter人体评定标准计算内因子(endomorphy)、中因子(mesomorphy)和外因子(ectomorphy)值。内因子值反映体内的脂肪含量,中因子值表示骨骼肌肉的发达程度,外因子值表示身体的瘦高程度。按照Heath-Carter体型评定标准自编Python代码在平面弧形三角体型图上标注X、Y坐标值、计算体型位置均数(Somatotype Attitudinal-mean,SAM)、计算健康 体 重 范 围( Health Weight Range,HWR):HWR=。
2 研究结果
2.1 体型基本特征
通过表1、2可以看到,4城市男性各年龄组人群平均身高在169.2~172.9 cm,平均体重在71.4~75.2 kg,男性各年龄组内因子值在5.3~5.9,中因子值在3.9~4.2,外因子值在1.3~2.2,体型均值为5.6-4.1-1.6。4城市女性平均身高在158.1~161.0 cm,平均体重在56.3~60.7 kg,各年龄组内因子值为5.7~6.4,中因子均数在3.3~4.3,外因子均数在1.2~2.4,体型均值为6.1-3.8-1.7。按照13种体型划分标准4城市男、女性体型均值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性出现率最高的2种体型均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图1),表明4城市人群脂肪含量偏高,骨骼、肌肉比较发达(表3)。
表1 上海、杭州、南昌、济南4城市男性体型情况Table 1 Somatotypes of the Four Cities Shanghai,Hangzhou,Nanchang,Jinan on Male M±SD
表2 上海、杭州、南昌、济南4城市女性体型情况Table 2 Somatotypes of the Four Cities Shanghai,Hangzhou,Nanchang,Jinan on Female M±SD
2.2 体型性别间差异
对4城市人群不同性别间体型对比发现,不同性别间体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对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体型分析发现,所有年龄组两性之间体型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表现为同年龄组男性中因子值较女性高,但女性较男性内因子值略高,也就是说,同年龄组男性较女性骨骼、肌肉更为发达,女性则更趋向体态丰满(表4、5)。
表3 上海、杭州、南昌、济南4城市13种体型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Somatotype of 13 Types in Four Cities Shanghai,Hangzhou,Nanchang,Jinan /%
图1 上海、杭州、南昌、济南4城市人群各年龄组体型分布情况Figure 1. Somatotype Distribution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Four Cities Shanghai,Hangzhou,Nanchang,Jinan
2.3 年龄组间差异
对体型增龄性变化趋势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女性SAM值逐渐下降,说明4城市成年人体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趋于集中(表1)。通过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内因子值、外因子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女性外因子值与年龄呈负相关,且不同年龄组间因子值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表4、5)。
3 分析与讨论
表4 上海、杭州、南昌、济南4城市不同性别间体型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omatotypes for Males and Females in Four Cities Shanghai,Hangzhou,Nanchang,Jinan
3.1 4城市人群体型特点及增龄性变化
本研究发现,4城市人群体型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反映身体脂肪含量的内胚层占主导,但中胚层紧随其后,说明4城市人群体型是脂肪与肌肉兼并类型,处于相对“状”的形态。对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人群体型分析发现,所有年龄组两性之间体型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表1、2数据显示,女性较同年龄组男性更为丰满,与国内相关研究(江崇民等,2008)结论一致。对SAM值进一步分析发现,SAM值存在增龄性衰退现象,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性别间体型差异逐渐缩小,即体型的标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不同性别间体型差异原因分析发现,较同年龄组女性而言男性骨骼、肌肉发达程度较高;由于体型受先天遗传、性激素的分泌量等因素影响,不同性别分泌雌/雄性激素量等的差异是体型性别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张一民等,1998)。
对人群体型增龄性变化趋势分析发现,体型点的分布存在增龄性集中趋势。具体表现为,以HWR指数为代表的外因子值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内因子值反而呈现出增龄性增长趋势。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脂肪含量在逐步增加,而相对瘦高(线性)度会出现增龄性衰退;与李咏兰(2011,2013)、包金萍等(2011)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但又与包金萍等(2011)研究认为的内因子值以30~39岁为顶点的倒“V”形的研究结论略有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造成我国成年人体重和体脂含量各年龄组均存在不同幅度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顶点。
表5 上海、杭州、南昌、济南4城市不同年龄组间体型的方差分析Table 5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Somatotype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Four Cities Shanghai,Hangzhou,Nanchang,Jinan
3.2 4城市人群体型与相关研究比较
通过对4城市人群与其他省份汉族、其他族群的身高均值、体重均值、SAM值、内因子值、中因子值、外因子值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参与聚类的23个族群聚成偏汉族人群和少数民族人群2个大组(图2、3)。
图2 我国男性体型聚类图Figure 2. Graph of Male Somatotype Clustering in China
对不同性别人群体型聚类结果分析发现,男性体型与江苏、山东、四川、内蒙汉族、客家族男性体型最为接近。女性体型与山东、内蒙古、四川汉族和客家族体型最为接近。不同性别最为接近人群内因子值、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对比分析发现,4城市男、女性均为内因子值较大,中因子值较小,即4城市人群脂肪含量较其他省份/族群要高,但骨骼、肌肉含量较低。综合分析发现,4城市人群体型符合典型蒙古人种分东亚类体型特征,但体型还受遗传、环境、测试时间等因素影响。有学者针对同卵、异卵双胞胎、对双生子(李玉玲等,2005,2006)以及客家族体型(薛红等,2013)的研究发现,遗传对体型的影响要超过环境、经济等方面,所以客家族虽生活在南方,但由于其祖先来自北方中原地区,遗传原因造成其体型仍保持着北方汉族体型特征。
图3 我国女性体型聚类图Figure 3. Graph of Female Somatotype Clustering in China
4 结论
上海、杭州、南昌、济南4城市男、女性体型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体型性别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表现为同年龄组男性肥胖度略低于女性,但骨骼、肌肉发达程度方面较女性略高;就不同年龄组来看,肥胖度呈现出增龄性增长,相对瘦高(线性)度呈现出增龄性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