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分期辨证论治
2020-04-14纪丽李云龙王颂歌娄玉钤李满意
纪丽 李云龙 王颂歌 娄玉钤 李满意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整体病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娄多峰教授长期从事骨科临床与教学,结合多年诊治风湿病的经验,总结提出独具特色的“虚邪瘀”辨证体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每个时期都有“虚、邪、瘀”的偏重,早期邪实多见,以祛邪为主;中期正虚邪实以血瘀为重,以化瘀为主;晚期正虚多见,以扶正为主。分期辨证对疾病的整个发展阶段都有极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疗效也更为明显。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虚邪瘀;病机;分期辨证;风寒湿;气血;虚实;娄多峰
娄多峰教授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习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骨伤专业主任、河南中医学院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编撰的《国际名人传记词典》。娄多峰教授率先总结出风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并首创了一套独特的“虚邪瘀”理论体系、用药规律,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有“顽痹”“尪痹”“历节病”等称谓。娄多峰认为,RA无论病情怎样发展都离不开“虚邪瘀”基本病机[2]。在RA发展过程中,早、中、晚不同时期都有其不同的病机特点,针对病机特点进行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现将运用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治疗RA的心得阐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历代医家对RA病因病机的论述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平素生活调摄不慎、年老体虚或者女性经孕胎产均会造成正气不足,易受风寒湿邪气侵袭发病[3]。正虚易感外邪,邪不去则正不安,邪气留滞机体,致气机失调,气机运行不畅则致血瘀互结[4]。《素问·痹论篇》曰:“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血凝于肤者为痹。”《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脉涩曰痹。”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瘀血致痹说。”可见,“虚、邪、瘀”三者皆是导致痹证的原因。
1.2 娄多峰教授对RA病因病机的论述 娄多峰教授认为,在RA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虚、邪、瘀三者是可以互为根本,相互转化的。RA多因虚而病,卫外不固,风寒湿邪气侵袭,邪气充斥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瘀血。瘀久化热,炼液为痰,最終形成痰瘀。瘀使人体气机失调,新血不生,肢体失养,体质更虚。由此往返,病象丛生,缠绵难愈,形成顽疾。
2 RA的病程进展
2.1 早期在表,以邪实为主 RA初期风寒湿邪气侵袭机体,风为百病之长,侵袭腠理肌肤,扰乱气血经脉运行,气机失调,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本具有温养组织器官、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的作用,并充盈于周身。《管子·形势解》曰:“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寒邪过盛,阳气反为阴邪所害,使周身之气运化失常,气血不通,经脉失养。寒性凝滞、收引,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受阻不通,阳气本有温煦推动之力,但因阳气受损,推动无力,加之寒邪伤表,腠理闭塞,血脉挛缩,经脉拘急,加重气、血、经脉不通之象,故不通则痛[5]。《黄帝内经》云:“热则行,冷则凝,温通经络,气血畅通,通则愈也。”湿为重浊之邪,易损阳气,其性黏滞,肾阳受损,无以利水化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使水湿内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浮肿。”因湿性重浊黏腻,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经脉不畅,不通则痛。即便身体强壮之人长期在严酷的环境下,感受风寒湿邪仍易诱发RA。
2.2 中期由表入里,正虚邪胜,虚实夹杂,兼有瘀阻 邪气侵袭人体后,人体正气与其相互作用,外邪久攻形自弱,疾病发展的过程亦是正邪相互博弈的过程。在正邪斗争之中,正气耗损,卫外不固,疾病由表入里。《灵枢·五变》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疾病中期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邪气深入,本虚标实。本虚兼内生水湿停滞、痰饮不化、瘀血痹阻,故虚实错杂。
2.3 晚期在里,以正虚为主 患病日久,正气难复,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状态,并由急性转为慢性。RA可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筋骨破坏,肝肾渐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其充在筋,以气生血。”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气血靠先天之精、气来生长滋养,所以肝肾亏虚导致气血亏虚[6]。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关节,不荣则痛。RA为慢性病,病程久,久病入络,痼病必瘀。唐容川《血证论》曰:“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塞气机。”气机不畅,日久导致正气亏虚,阴阳俱损,甚至累及五脏六腑。所以RA后期往往肝肾亏虚明显,甚至还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引起系统性病变,如间质性肺炎、胸膜炎、眼部疾病等。疾病晚期,久病多思,思久伤脾,脾主运化、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奇病论篇》说:“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把吸收的水谷精微散布到全身营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所以脾气机失常,全身不能得到濡养,从而气血经脉不荣,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麻木,甚则屈伸不利。
3 分期辨证治疗
3.1 辨证论治 根据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将本病分为早期邪实、血瘀为主,中期虚实夹杂,晚期本虚为主的病机特点,在疾病的不同分期指导用药。早期祛邪,中期祛邪扶正,晚期扶正为主。治疗以祛邪、化瘀、扶正为主,分析邪正主次、风寒湿相互转化,辨证治疗。娄多峰教授根据多年经验认为,早期“邪实”主要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中期“虚实夹杂”常见虚热证,晚期“正虚”多为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7]。
3.1.1 湿热痹阻证 症见肢体关节肿胀、疼痛、重着,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身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娄多峰教授经验方清痹汤,药用忍冬藤60 g、败酱草30 g、土茯苓21 g、络石藤18 g、丹参20 g、醋香附15 g、青风藤30 g、老鹳草30 g。
3.1.2 寒湿痹阻证 症见肢体关节冷痛、重着,痛有定处,屈伸不利,畏寒肢冷,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弦紧或沉紧。治宜祛湿散寒,通络止痛。娄多峰教授经验方顽痹寒痛饮,药用桂枝15 g、制川乌9 g、制草乌9 g、独活30 g、老鹳草30 g、络石藤30 g、黄芪30 g、当归2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醋元胡20 g、甘草10 g。
3.1.3 瘀血痹阻证 症见关节肿痛变形,痛处固定,以刺痛为主,局部皮肤色暗,面色黧黑,口唇色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娄多峰教授经验方化瘀通痹汤,药用当归18 g、丹参30 g、鸡血藤21 g、制乳香9 g、制没药9 g、醋元胡12 g、醋香附12 g、透骨草30 g。
3.1.4 虚热证 症见四肢关节肿胀、僵硬、疼痛,局部热感,发热或低热不退,颧红,乏力,盗汗,鼻干咽燥,口苦,口干欲饮;舌红少津,无苔或薄黄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通经活络。娄多峰教授经验方历节清饮,药用忍冬藤60 g、嫩桑枝30 g、晚蚕砂30 g、山栀子12 g、土茯苓30 g、绵萆薢30 g、丹参30 g、防己15 g、青风藤30 g、醋香附20 g、地黄20 g、石斛20 g、知母20 g、黄芪30 g。
3.1.5 肝肾亏虚证 症见四肢关节肿胀、僵硬、疼痛,甚则变形,功能活动受限,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苔,脉细。治宜滋补肝肾,通经活络。经典方独活寄生汤,药用独活30 g、防风9 g、秦艽12 g、肉桂15 g、细辛3 g、桑寄生30 g、牛膝30 g、杜仲15 g、当归18 g、芍药20 g、干地黄18 g、川芎15 g、人参6 g、茯苓30 g、甘草6 g。
3.1.6 气血亏虚证 症见四肢关节疼痛,僵硬,变形,肌肉萎缩,筋脉拘急,四肢发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舌淡,苔薄,脉弱无力。治宜益气养血,通络蠲痹。娄多峰教授经验方黄芪桂枝青藤汤,药用黄芪60 g、桂枝15 g、白芍30 g、青风藤30 g、鸡血藤30 g、炙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5枚。
娄多峰教授认为,治病要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不应客于局部关节,而忽略了整体的虚邪瘀。并且RA屬于慢性病,中医从根本上治疗,需长期服药调理。所以娄多峰教授要求选方用药一定要遵循3个原则:一是安全有效,二是便宜,三是易于服用。如中药汤剂中常用丹参,因为丹参口感好,而且丹参一味药相当于用了四物汤;补气常用黄芪、太子参,而不用西洋参,因为西洋参相比之下价格偏高;并且娄多峰教授多用薏苡仁、山药等药食同源药物,既可祛湿、养阴,又可健脾。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娄多峰教授常告诉患者一些便宜有效的方法,比如用茄子栝煎煮外洗可消肿,泡手脚时加些醋可缓解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平时多食红豆薏米粥可健脾消肿等。他认为“以人为本,重视治人”是中医的基本思想。
3.2 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进行护理
3.2.1 早期护理 早期“邪实”为主,主要感受风寒湿邪气发病,所以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风寒湿,衣被勤洗勤晒,忌在风口处休息,或者洗冷水澡,不可席地而坐或席地而睡,平时洗漱用温水,并且要及时擦干双手,适时添衣保暖。疾病发展初期往往是急性活动期,症状比较明显,此时应减少活动,避免刺激关节导致关节滑膜炎等加重。
3.2.2 中期护理 中期“虚实夹杂”,除了避风寒湿外,注意适当功能锻炼,清淡营养饮食,学会自我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2.3 晚期护理 晚期“正虚”,有肝肾亏虚、气血亏虚,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筋骨之病多累及肝肾,致肝肾亏虚。久病多思,思虑伤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遂易出现气血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脾俱损,气血亏虚更甚,各关节得不到气血滋养,不荣则痛,所以疾病后期以扶正补虚为主,固护正气,可饮食调护,加强肝肾、脾胃之气,增益气血生化之源。亦可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散步,但应注意不要劳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 小 结
RA病因复杂,证候多样,平素常见的主要以脏腑、八纲、卫气营血、病因辨证,都不是很全面。娄多峰教授认为,尽管RA病情复杂,但整体来看都离不开“虚邪瘀”这一病机变化的规律。以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将RA按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虚、邪、瘀”侧重的不同进行分期辨证,包容性更强。临床治疗RA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疾病都有基本的病机,针对病机治疗是治本。在辨证明确的基础上可用足药量,提高疗效,缓解症状。
参考文献
[1] 李国瑛,余琴,蔡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73-74.
[2]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3] 李满意,刘红艳,娄玉钤.娄多峰教授“虚邪瘀”治痹原则及用药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42-43.
[4] 娄玉钤,娄高峰,娄玉州.风湿病病机:虚邪瘀[J].中医研究,2008,21(2):9-11.
[5]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17.
[6] 郭明阳,闫翔,刘德芳.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之热的脏腑基础[C]//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0-17.
[7] 许平英,娄玉钤,杨亚飞,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5):72-76.
收稿日期:2020-05-20;修回日期: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