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柔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2020-04-14叶映刘莎莎余佩芩
叶映 刘莎莎 余佩芩
【摘 要】针对目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缺乏专业特色、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弱及创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新时代新商科新需求,广西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树立“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及“三类型”人才定位培养目标,构建四阶段推进及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从教学资源、师资团队、导师管理、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实行柔性化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以适应商业新技术、新需求、新实践的挑战,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商业能力和新实践技巧。
【关键词】新商科;工商管理专业;柔性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0-4;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2-0181-03
1 新商科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新需求
商科教育自1881年沃顿商学院创立至今已发展了139年,传统的商科各学科专业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割裂不同专业知识内在联系及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培养的商科学生以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为目标,学生的能力及素养专一、单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推动着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变革以适用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原有商科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人才标准等培养出来的商科人才与新商业需求存在差距,如何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新商业模式下对商科人才新需求,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及颠覆式改革,但同时也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新商科作为一门将新理论与新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面对未来社会需求,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要遵循新商业的发展规律,实现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大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也需将新商业模式、新技术、新金融等手段融合,以适应商业新技术、新需求、新实践的挑战,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商业能力和新实践技巧。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主流商科代表,在新时代下,更需适时转变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市场开拓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工商管理卓越人才。
2 新商科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柔性化培养模式构建
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的落脚点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没有专业特色,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培养的学生偏理论知识,受校内师资及外部创业创新环境不足的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弱,普遍思多行少,创业创新能力尤其不足。新时代新商科背景下,如何转变思维模式,积极推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柔性化变革成为亟需解决问题。剖析优劣势及同类院校对比,不断探索形成“3+3”柔性化培养模式。
2.1 树立“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及三类型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是能力与素质的载体,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拥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素质。素质是前提,决定与制约着人的知识和能力所能发挥的作用,而能力是素质外显现形式。因此,專业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形成广西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将工商管理专业划分为创业型人才、职业经理人才及创新拔尖型人才3类,分别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1}创业型人才定位于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素质、能洞悉与把握市场机会、获取与整合社会资源为己所用的人才。实行“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实践导向—创业知识渗透—创业平台搭建”四阶段推进的创业导向培养模式。{2}创新拔尖人才定位于培养具有科学研究兴趣与潜力、掌握从事科学研究基本方法与技术、有志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科研工作的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如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知识、广博宽厚的跨学科知识;卓越的学术能力,如独立研究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理性批判能力;以学术研究为志业的素质,如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自律、乐观和成就导向。{3}职业经理人才定位于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胜任企业管理工作的人才,其知识以“够用、实用、适用”作为各类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甄选的标准;以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实操能力、创新能力作为职业经理人才能力培养核心;以培养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学科专业人文素质作为素质培育与提升目标。
2.2 构建四阶段推进及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柔性化人才培养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及结果提炼构建3种类型人才对应的专业胜任素质特征。基于对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胜任特征、国标及学校办学特色,设计四阶段推进课程体系:通识必修与选修课—学门核心课—学类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四阶段课程属于管理大类学生必须完成的,其中工商管理专业选修课分方向设置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质量”原则,建立宽厚的通识、学门、学类课程平台,为管理类学生创造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柔性化、灵活性与适应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及课程和发展路径,实行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比如,创业型人才可选择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创新管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管理沟通、公司法等课程,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创业设计竞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等,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社团组织并争取成为领导者。创新拔尖型人才的培养,从入学后就强化英语、数学、中文写作训练、统计学原理、数据分析方法与建模、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学习,重基础,进行强化训练,选派研究能力强的导师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掌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进行有效训练,并指导学生申报或参与研究课题和撰写论文。
2.3 构建多维度与跨界资源柔性结合的师资团队
工商管理专业内容覆盖广,实践性和创新性都很强,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操经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融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可从内部培训锻炼和引进优秀外援挖潜双管齐下,构建以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者、研究专家、政府官员等为核心的专兼职、柔性多元化组合的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专业师资教学、实践及科研培养。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占比越来越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采取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科研院所挂职,申报国家或省级课题研究,出国访学,参加各级教师教学竞赛等并计入考核,丰富实践经验提升授课水平,探索自己的特色课程。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或省级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方法研讨交流,并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定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对外科技服务等,力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
二是引进优秀外援挖潜。首先,针对职业经理人和创业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可多渠道积极聘请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学生的实践实训导师,给予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甚至兼职为学生传授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充实导师队伍。对于创新拔尖型人才培养,则可通过“高校+科研单位”的形式进行课题合作,引进各行业研究机构、科研部门或政府单位的研究专家进行科研指导,同时积极引进其他高校的杰出研究型教师作为外聘教师,不定期地到校授课和进行教学实践分享。其次,定期举行外聘导师的人才培养研讨会,以提高外聘导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2.4 实行柔性化的导师制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柔性化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即实施差异化的指导内容、柔性化的双向师生互选、校内外导师资源、灵活的导师考核与退出机制等。
一是专业分流后实行柔性化的导师制,实现差异化培养。为3种类型的工商管理人才配备相应研究领域的导师,实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生根据各类型培养目标及开设课程及其他培养环节进行学习,导师根据3种类型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实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或创新研究方面能力,并指导学生申报课题及学术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撰写。二是加强对不同专业类型的导师的培养与考核。通过召开交流会、培训班的形式提高导师的学术指导、启发思维、心理疏导等能力,加强学术指导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规范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通过学院评价、导师自评、学生评价的方式对导师进行全面考核,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2.5 搭建“产、学、研”柔性化结合实践教学平台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实训环节分“认知实习—专业实训—专业实习”3个阶段。“产、学、研”结合教育是利用高校、企业与科研单位等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教育和产业实践及科研训练有机结合。第一,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平台。根据3种类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选择合适的优秀教材,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开设跨专业平台课程,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跨学科学习。积极开展与完善综合管理技能沙盘实训、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认知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专业平台课程,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第二,与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协同搭建平台。商学院与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一起共同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学术讲座或者论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学术研究意识。第三,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集聚政府、社会、企业的优质资源,推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环节相融合,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专业实训平台、创新学术研究平台、就业指导培训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资源协同共享。第四,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立足于广西,面向全国,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建设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第五,搭建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平台。针对“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创新创业大赛,针对营销策划大赛、管理案例大赛、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管理大赛,针对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征集等学术征文大赛,搭建专门的技能竞赛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孵化、创新项目资金申请、校内校外专家指导、模拟实训基地等支持。
2.6 多元化考核方式柔性结合,注重过程化考核
社会需要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分析判断、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需要从注重结果考核转为关注过程考核、由注重知识考核转为更关注能力考核、由单一考核方式向多元化考核方式结合转变。
首先,丰富教学方式方法,重视过程考核。对于基础专业课,教师激发学生思考与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采取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课程论文、测试练习等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日常考核和实效考核,可采取项目成果测评、项目贡献打分、多时间点测评等方式对学生过程表现考核。其次,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专业理论课可采取闭卷、小组作业、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实践课程,要加大对实践环节的效果和质量的考核,采取学生实践汇报、教师与实践单位共同考核的方式。再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鼓励他们参与导师研究课题,并计入课外实践学分。创新拔尖型学生可参与导师研究项目或申报课题,职业经理人、创业型人才可参加各类创业创新竞赛或课题申报。应对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及获奖或取得研究成果进行奖励。可实施学分制,允许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完成学业。
参 考 文 献
[1]潘镇,李金生,白俊红,等.“四元耦合”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國大学教学,2018(3):47-49.
[2]宋素娟,王宏.基于“卓越计划”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6):131-133.
[3]朱一青,朱占峰,朱耿.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