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医务人员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救济路径

2020-04-14蒋文政孔晨波

各界·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权益保护医务人员问题

蒋文政 孔晨波

摘要:近年来,暴力伤医等行为频发,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对医务人员权益的救济现已成为迫切现实的需要。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阐述医务人员权益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救济路径,以此探讨中国有关医务人员保护法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医务人员;权益保护;问题;救济路径

近年来,暴力伤医等事件频发,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2019年12月24日6时,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一女医生在诊间看诊中,突然被患者家属持刀袭击,惨被割喉放血,当场倒血泊。事发后,55岁的犯罪嫌疑人被刑拘。2019年12月25日凌晨,医院发文称,杨文医生因颈部严重损伤,经抢救无效,于零时50分不幸去世!医务人员权益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阐述医务人员权益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救济路径,以此探讨中国有关医务人员保护法律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医务人员权益保护发展进程

在医患关系中,人们往往更在意患者的权益保护,却忽视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导致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困境也越来越艰险。人们忽视了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北大急诊女医生被割喉案使得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让人们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2019年12月28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通过对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里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进行了规范,其对“医闹”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虽不能完全解决医务人员面临的迫切性问题,但不得不说这是我国医务人员权益保护发展进程的一大进步。

二、医务人员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医务人员面对医疗纠纷处于弱势地位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全国4.46万家医疗机构的14万余名医务人员参与本次调查。白皮书显示,有62%的医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在伤医问题上,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绝大多数为偶尔的语言暴力。在我国,医疗机构属于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在面对服务人群时处于被选择地位,本不具有选择的独立意志。且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对于医务人员具有社会性要求,即要求医务人员承担经营责任和形象保护义务。故医务人员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往往会采取妥协和避让的方式。

(二)社会舆论对医务人员的苛责性

近年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强化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但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却不一定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在医患关系中舆论的操纵者,其可能所处的身份大多数为患者而不会是医务人员。在数量的比较中,医务人员居于绝对少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12月,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规模最大。截至2017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9%、25.4%,其中,初中学历网民占比较2016年底增长0.6个百分点。根据该调查可以推论,网民对于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所具有的参考价值存疑。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是否有行为上的过失,网民们也难以通过理性方式进行分析。大多数的网民的网络行为往往是基于自己的立场,从“同情心”的角度进行想象演绎,然后做出是非判断。在医患关系中,网民更多的会倾向于对“弱势群体”患者权利的声援与保护,而不去探究医务人员行为所具有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三)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压力过大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医院总数为28072个,其中公立医院12982个,民营医院15090个。在数量上,民营医院已经超过公立医院,牢牢占据着医院总数的半壁江山,但在服务总量上依然不高:2016年1-4月,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为10.3亿人次,其中9亿人次选择到公立医院就诊,只有1.2亿人次的患者选择去民营医院,两者悬殊较大。在公立医院常年“床位不够用”的情况下,民营医院的病床仅60%左右的使用率显得十分惨淡。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患者由于医疗报销制度和信赖感等因素,在公立医院的就诊比例远高于私立医院。由于特定的职业需要,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要承担着内部晋升管理和科研任务的双向责任要求,并且在一线承担着超负荷工作量,医疗人员的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

(四)医务人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足

随着现代社会法制体系的健全,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应该不断增强。现在的法律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法学专业的学生,从而忽视了一些行业也需要了解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使得医务人员的工作遭到严重打扰,人身安全也遭到严重威胁。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医务人员的避让和容忍,造成了患者的肆无忌惮,这时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不仅仅具有必要性,更是具有一定的迫切性了。

三、医务人员权益保护的救济路径

医务人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该群体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道德要求。就我国当前的医生培养时间来看,远远低于国际上通行的最低时间,(下转第194页)

(上接第190页)但仍需要远超其他专职的培养时间。我国的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对于如此庞大的隐形患者基数,现有的社会资源向医疗领域的倾斜分配仍然不足。当下的医务人员权益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救济路径问题进行研究。

(一)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建立信息评估体系

在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等导致认知障碍等问题,容易诱发猜疑和争端。对于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的具体行为和行为的合规性,尚没有专门的独立机构进行评估和公告。大多数民众对于陌生的领域不具有准确的认知判断,为缓解当今社会上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国家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医务信息披露,以及医疗行为的合规性鉴定。给医务人员提供自证的平台,并使患者在医疗纠纷中有更多的救济途径,降低对医务人员采用暴力手段的风险。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阳光服务”机制。医疗机构对于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应起到平台作用,机构应增加医疗信息的公开披露量,及时收集并反馈患者对于当前医疗行为的认知状况和满意度调查,主动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及其近亲属的参与感。同时应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态度和行为进行监督,减小医患矛盾产生的概率。

(二)医疗管理部门应建立网络信息反馈平台

医疗管理部门应主动澄清医疗纠纷事实,及时反馈群众意见。引导社会舆论监督,保障舆论监督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通过医疗信息交流,降低患者的抵触情绪,构建医患互助互信的桥梁。

(三)降低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1.考核以工作为依据。对一线医务人员的考核应降低或取消科研要求,考评以医疗服务导向为主。重视一線医务人员的工酬问题,健全和完善奖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度。

2.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对于区域间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减少患者的医疗投入,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医疗机构之间内部的交流合作,采用强带弱的对口帮扶计划,通过技术信息交流,提高其他地区的医疗水平,增加医疗资源的总质量。

3.重视民营医疗机构的作用。医疗管理部门应当重视民营医疗机构的考评和监督,支持和鼓励群众去民营医疗机构就诊,缩小医保的就诊限制。有效利用民营机构现有的医疗资源,扩大医疗市场的运营,吸引外来医疗资源进入国内医疗市场。

(四)增强医务人员法制意识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有关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危害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发行为进行严惩,对社会产生警示作用,使得社会民众自觉尊重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权益保护医务人员问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论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谈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履约的几点经验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