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初探
2020-04-14潘海棠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属于学生系统化学习知识的初期阶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随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式;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一、 引言
在农村小學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真正认清教与学的作用。通过学生之间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相关的教材内容,以此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从小生活中村庄里,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生的视野,都是比较局限的。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性格更为内向,不善交流和表达,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低。虽然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较好,但是,农村的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很多乡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中,采用“强灌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传递,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相关的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都会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此外,我国很多农村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一类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内心具有一定的自卑感,且与他人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导致农村教育遇到较大的障碍。那么,针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合理应用这一门学科的优势,发挥语言教学的魅力,采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给予这些学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日常沟通的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伙伴,以此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 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分组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和特点都是不一样的。为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等,遵循优劣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的实力保持均衡。首先,教师需要提前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优等生,而能力中等的学生为中等生,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为基础生。接着,教师需要按照以下几点进行小组分配:1. 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组;2.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划分;3. 根据学生家庭住址的距离,进行小组划分;4. 根据学生的性别,合理分配小组等等。保持每一个小组的人数为4~6人,由小组成员轮流当小组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任务的分配,以及总结小组的意见,回答课堂教师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教学时,教师提问:“文章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这时,学生A组内开始讨论,一个学生性格活泼,不停在发问,而一个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迅速从文章中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而小组内也有学生比较沉默,性格内向,但是,也会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影响,根据小组其他成员的说法,进行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共同协作,共同付出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师在分配小组任务时,应当充分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以此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彩色的梦》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意识到彩色的梦到底是什么样子?阅读完文本之后,发现彩色的梦中,“有的长,有的圆……在白纸上跳蹦。”接着,教师让学生组分析一下这段话,发现作者采用一些动态词语,如聊天,蹦跳等,表达出铅笔的调皮。然后,教师让学生继续思考,这些可爱的粉笔画了什么样的梦?这时,学生组的分工出现了问题,无法合理安排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此刻,教师需要适当帮助学生,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学生A思考梦中有哪些景物?学生B思考有哪些色彩?等等,最后,学生组成员再将自己完成的任务总结出来,选出一个代表,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使他们共同进步,互相帮助。
(三)全面性评价,达到双赢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以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课堂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在开展合作式教学时,参与学生组,与学生共同交流和讨论相关的问题和教学内容。如果发现某些学生的想法新颖,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如果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偏离主题,则应当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如果发现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积极参与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应当及时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引导。如果发现有些学生一直处于沉默状态,应当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难关,找到学习的自信。总之,教师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进行课堂教学。还需要融入学生中,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在小组交流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做出一些总结性的评价。针对每一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并排列名次,让学生意识到学生组之间的竞争性,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而对于每一次最后一名的小组,可以设置一些惩罚条件,比如,小组需要表演一个节目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激励学生好好学习。最后,在进行实际性评价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力,合理设定评价标准,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以此作为小组加分的标准,以此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意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之间共同进步,也能够真正达到学习双赢的局面。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分析农村教学的实际现状,采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共同协作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构建学习的自信。
参考文献:
[1]罗红梅.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3):128-129.
[2]韦玉桃.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66-67.
[3]邓兴菊.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2(6):131-132.
[4]刘艳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8,642(22):107-108.
作者简介:
潘海棠,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镇树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