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

2020-04-14杨琳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差异

摘 要:长此以往,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虽然进行了改善,可投资的地区存在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体现出东部、西部普遍高,中部较低,并且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情况,这和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联系密切,进而应该提高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助于进行科教兴国的战略与人才强国的战略。

关键词: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的差异性和教育对政治体系改革关联密切。具备较大的差异性:首先,对实现效率造成影响;其次,严重影响教育机会奋斗的实现;再次,不符合我国的相关制度。这样的问题在国外通常利用政府之间转换支付的手段进行处理,并且普遍利用纵向垂直的转换形式。现阶段,我国利用此形式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我国相关部门亟待处理的就是对问题的认识、转移支付操作层次的科学化、规范化问题。

一、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出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一)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历史及现实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出现不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资政策过于倾向于东部地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着重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优化,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新兴城市,如上海等,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在从我国迈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观进行了转变,进而开始重视效率与公平协调的发展战略目标,从总体方面进行东部和中西部区域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经济联系进行协调,可因为东部地区已提前了二十年的发展,具备较大的优势,导致三个大型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进而对我国基础地区的投资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投资存有较大的差异性。

(二)缺少足够的基础教育投资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不足是造成地区差异的关键原因,我国财政性的基础教育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国际的平均水平大约是7%,西方等发达国家大约是9%,经济缺少发达的国家也大约达到4.1%,在2013~2017年之间,我国的财政性基础教育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分别占据的比例为4.12%、4.33%、4.59%、4.69%、4.77%,每年虽然都呈现出增长,可实际的增长比例无法满足我国的需求,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时,我国成颁布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财政性基础教育的经费指出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要实现4%。可实际情况确是直到我国当时的五年规划结束也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三)基础教育缺少完善的政策法规

我国自从发布并实施了《义务教学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我国基础教育地区投资执行与地方人民政府担负统筹落实的机制”。可其中对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性政府的投资责任与肩负的占比。不仅如此,在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层层传播,上级为下级发布任务之后,下级通常会添加或是转变工作内容,进而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移,可因为缺少社会多元化的监督管理,导致作为公共政策的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明确的落实。

二、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性措施

(一)只有实施差异性投资,才能弥补地区间经济的差异发展

因为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的差异性,并且执行具备较大差异的投资政策,针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我国需要增加财政转移的力度,进而整体负责基础教育,并增强监督管理,保证足够的投资;若是我国经济发展欠缺的发达区域,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的比例,降低本地政府的压力;针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域,需要创建科学的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性政府的基础教育投资比例,执行的过程中通常以省级地域与本地政府为主,中央政府为辅的投资策略;针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省级政府与地方政府通常完全承载了基础教育的投资,中央政府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补贴。只有这样才能弥补我国地区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减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二)保证基础教育投资的持续增长,确保基础教育的稳定提升

我国基础性教育的地区投资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所有政府都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巨额错,逐渐并有计划地提高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属于公共产品,通常是通过主办的公益性事业,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资责任义务重大,政府应该逐年的提升基础教育投资支出在我国预算中的比例,确保基础教育财政拨款比例的提升占比高过财政的经常性收入的提升比例,在小学生平均人数的基础教育费用逐年提升,教职工的薪资与学生人均公用的费用逐年呈现增长,在兑现我国财政性基础教育投资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4%的条件下,今早实现国际的平均水平。

(三)加强完善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的有关规章制度

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雖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进行原则性与整体性的规定,可在实际的投资渠道、各级政府承担比例等有关问题方面并未明确的进行规定,应该对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各级省政府能够在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具备完善法律的条件下建立地方性法规与实施细则,为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进而保证基础教育投资明确落实到规定的教育之中,如果发现侵占基础教育经费、挪用教育经费、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就要提高执法的力度,加强基础教育投资的监督管理。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的重视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如下:针对经济落后的地区,我国应该提高投资力度,确保这些地区基础教育肩负权责,并采用适当的监督机制确保投资的明确落实;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增加基础教育投资在中央财政方面的占比,确保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针对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需要合理明确我国各级基础教育的投资占比,以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为主,提高投资的转移支付力度。针对发达地区,地方财政需要承载本地所有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利用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达到省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均衡。

参考文献:

[1]刘翀.“十二五”我国基础教育中初中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分析[J].经贸实践,2017(17):249-251.

[2]李强,吴中元.天津市教育发展区域差异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2):265-269.

[3]杨文,王海民.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差异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4(5):79-84.

[4]卢晓旭,赵媛,陆玉麒,袁宗金,尚正永.我国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2):43-46.

作者简介:

杨琳,山西省大同市,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教育科技局招生办。

猜你喜欢

差异
相似与差异
平等的意义
应用导向下的标准成本法综合案例构建
南北过冬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差异”作文导写及例文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