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

2020-04-14黄木兴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素质教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落伍,“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實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一、 分层教学的理念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分层教学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 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分层学导式教学法”模式——“引导自学—自学检测—知识迁移—综合运用—开拓创新”五个环节。“分层学导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图如下:

图1 分层学导式教学法流程图

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什么叫函数?映射?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与映射有何关系?②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③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④说出二次函数f(x)=2x2+2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f(1),f(a),f(x+1)。⑤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1)y=x-1 2)y=11-x 3)y=x-1+11-x 4)y2=x2 ⑥下列各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1)y=x2与z=u2 2)y=x与y=x2x 3)y=x2与y=(x)2

先让C层学生解决①②题后,请B层学生解决③④题,再由A层学生解决⑤⑥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 分层教学的收获与体会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①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③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④在辅导的过程中,让A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C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⑤由于分组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A组的同学不愿降到B、C组去,同时B、C组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A组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地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作者简介:

黄木兴,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光中学。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