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20-04-14黄光勇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初中生

摘 要:素质教育对初中体育提出更高层面的教学要求,需要体育教师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思维,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得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整体进步,更符合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对初中生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分析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与情感态度。所以本文思考体育教师如何在课程教育中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以符合教学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初中生;心理健康;因材施教

一、 前言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体育教师忽视对学生们开展高水准的知识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利于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得到身体素质的有效锻炼。而体育锻炼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项素养,通过参与到体育锻炼可以强化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需要立足体育锻炼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基于这样的教学需求,体育教师需要通过课程教育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和情感态度,这样可以保障课程教育的最终效果。

二、 体育教师应该灵活开展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对初中生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们的主体性,立足课堂教学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态度。而初中生对课堂教学提出不同的教学需求,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分析班级学生体现出的认知需求,根据多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以给学生们开展更高层面的教育引导。因为心理健康教师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心理教育的渗透效果,引导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为此,本文认为体育教师应该灵活开展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初中生进行理论层面的知识讲解,让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初步的认知,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对学生们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CBA篮球比赛视频,引导他们观察篮球运动员的比赛技巧和规则。这样能指导学生们对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认知,提高他们参与课程知识讨论的兴趣,增加他们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可以组织初中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知识讨论,立足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班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对他们开展体育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坚强拼搏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利于初中生养成健全的心理品质,给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 体育教师需要在因材施教指导下实施心理教育,引导初中生树立自信心

研究指出体育教师应该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思维,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得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整体进步,这样才可以更符合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因为初中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上呈现出鲜明的差异,体育教师不能对他们开展单一的灌输教育,需要借助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和理论学习的兴趣。而要想在课程教育中有效渗透心理教育,本文认为体育教师也需要在因材施教指导下实施心理教育,引导初中生树立自信心。这样可以帮助班级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从而收获更高层面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对初中生开展田径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个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掌握学生们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针对那些体育能力比较强,心理品质比较乐观的初中生,体育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强大的自主性,在提升班级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更好体现出学生们的运动优势,重点对他们进行挑战自我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而对那些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或者是恐惧情绪的初中生,体育教师应该对他们开展鼓励性的教学评价,鼓励他们勇于拼搏。这样能让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增加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内在动力,强化心理品质的最终培养效果。

四、 合理利用体育游戏开展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培养初中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素质教育指导下,体育教师需要通过课程教育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和情感态度,从而提高学科教育的成效性。因為初中生对趣味性的事物有着比较强的探索兴趣,而体育游戏可以在吸引学生们关注力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身体锻炼能力,体现出较强的教学运用价值。所以本文认为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体育游戏开展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培养初中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例如对初中生开展足球相关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足球友谊赛”的游戏活动,让班级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足球锻炼中。体育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队伍的划分,然后组织学生们在运动规则指导下进行队伍比赛,让他们在运动比赛中得到运动能力的锻炼。同时,体育教师也应该围绕游戏比赛对初中生进行团队合作,努力拼搏以及乐观向上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目标。

五、 结论

研究指出体育教师需要通过课程教育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从而到达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所以本文认为体育教师应该灵活开展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体育教师也需要在因材施教指导下实施心理教育,引导初中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此外,教师也应该合理利用体育游戏开展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培养初中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石敬东.浅谈初中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6-17.

[2]杜红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路径[J].甘肃教育,2019(8):94.

[3]朱彩秀.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101-102.

作者简介:

黄光勇,四川省广安市,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初中生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