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
2020-04-14陈鑫
陈鑫
【摘要】近代中国社会在内外矛盾的交织作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变化,催生了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潮,并为这股思潮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民族解放,主要包括对封建伦理的批判和对女子的平等教育权和社会化的追求。这股思潮与社会革命相互交织,带有明显的男性化倾向,并为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近代 妇女解放思潮 男女平等 民族危机 西学东渐
妇女问题,主要是指妇女由于性别因素而遭受歧视、剥削和压迫,在家庭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处于和男性不平等的地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它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固化为一种妇女自身内在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模式。为了改变女性受压迫和歧视的状况,解决妇女问题,妇女解放运动应运而生。
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妇女解放思想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是妇女解放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伴随近代中国的社会巨变而产生,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太平天国时期初步酝酿,萌芽于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而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妇女解放思潮,则正式出现于二十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并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妇女解放运动的同时,对整个近代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近代妇女解放思潮出现的社会背景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是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作用下产生的。它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纯粹的女权运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思潮是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早熟”。因而具有其独特的超时代性。
首先,从近代的中国的政治环境来看,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加到社会工作和救亡图存运动中。1840年,英国政府以虎门硝烟为契机,发动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并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逐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中国的国门被迫向各个列强敞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上升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面对来自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国家丧失了独立的主权;另一方面,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方式也难以维系,家庭不能再为妇女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但同时,家族规范对妇女的约束也在减弱。面对民族的危亡和家族的危机,中国妇女传统的以家庭为全部中心的生活方式不得不發生相应的改变。
其次,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女性经济独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国外资本大量涌入,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出现危机。广大劳动妇女赖以生存的手工劳动被大机器生产所代替,只好寻求新的生存方式。由于封建经济制度的破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也逐渐兴起。一部分商人和官僚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建立起中国近代第一批工厂。工厂的发展必然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由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以纺织、卷烟、面粉等轻纺工业为主,而女性劳动力的成本又更加低廉,大量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一女性社会化进程,无疑进一步推动了女性解放思潮的扩大和传播。
最后,西学东渐思潮与西方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批先进的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开始向西方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股西学东渐的思潮之下,西方的女性解放思想也开始进入中国。1902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女性解放著作《女权篇》,经由马君武先生翻译后在中国出版。此后,又有弥勒·约翰的《女人压制论》等著作先后被翻译为中文出版,极大地刺激了传统封建道德束缚下的知识女性,推动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完善,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
二、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是一大批思想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妇女解放思想。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妇女遭受压迫的根源在于封建伦理思想
近代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主要源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而近代中国的妇女除了以上三重压迫外,还要受到来自男权的压迫。在近代妇女遭受的四重压迫之中,对妇女的束缚和影响最大的是封建主义。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制定出一整套系统的女德观,以实现对广大妇女的奴役和统治。这些观念强化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和对男性应有的顺从态度,并在长期的道德教化中,内化为女性自身内在的价值规范。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广大妇女脱离社会,退居家庭,顺从丈夫,丧失了自我的独立人格和个性。
戊戌变法运动时,梁启超就指出封建家庭伦理是男女不平等的伦理根源。并提出了改良主义的“道德革命论”来解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也曾指出“吾国民困于专制政体之下,人格之丧失已久”的论断,并提出“男女平权”说。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通过《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等文章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
(二)妇女解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民族解放
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社会的主流。妇女作为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而受到思想家们的重视。因而,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中,妇女并非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群体受到关注,而是作为民族解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民族危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唤醒妇女的独立人格意识,才能使她们真正参与到社会变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