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阳痿用药规律探讨

2020-04-14周丽王明凯王定国蔡阳恺秦国政

环球中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药味肉苁蓉菟丝子

周丽 王明凯 王定国 蔡阳恺 秦国政

阳痿是指男性(除未发育成熟或已到性欲衰退期)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以致不能完成性交全过程的一种病症。目前,西医将“阳痿”改称为“勃起功能障碍”[1]。阳痿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中国城市阳痿的患病率达26.1%,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激烈,男性面临的压力巨大,导致阳痿的发病有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2]。西医对阳痿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认识,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有口服选择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阴茎海绵体注射、睾酮替代治疗、阴茎假体等[3]。这些治疗方法虽能改善阴茎勃起功能,但不能彻底治愈阳痿,亦不能改善阳痿导致的并发症。中医药防治本病历史悠久,治疗方法多样化且疗效佳,故中医治疗阳痿是最佳选择[4]。《中医方剂大辞典》一书收载了上自秦汉,下迄1966年底,历代许多中医名家治疗阳痿的方剂,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医家治疗阳痿的用药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本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

选用《中医方剂大辞典》[5]为研究资料,建立《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其中收录阳痿处方210首,共包含中药189味。

1.2 数据规范

药物名称根据 《中药学》[6]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7]进行规范,如“破故纸”规范为“补骨脂”,“萸肉”规范为“山茱萸”等。对于同一药物的不同入药部位,如“淫羊藿”“仙灵脾”统一规范为“淫羊藿”。中药名称因品种、地域、炮制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将异名同药的药物根据《中药学》统一作规范处理,如“生牡蛎”“煅牡蛎”统一作为“牡蛎”收录等。对于《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没有的药物,如“青盐””雀儿”“粟米”“固脂”“阿芙蓉”等,统计时暂时舍弃。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根据《中药学》规范,如“肉苁蓉”:补虚药,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

1.3 统计学方法

将符合筛选要求并规范整理后的中药复方药物数据,包括中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采用二分类的量化方法处理,将每味中药按“无=0,有=1”进行赋值,录入Excel 2010软件,建立药物电子数据库,并采用SPSS 20.0对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其中用方频率=出现频次/中药汤剂复方总数,用药频率=出现频次/总频次。

采用Weka 3.8对药物潜在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其中支持度是包含前项A的记录与总记录的比值;置信度是包含前项A也包含后项B的记录数与所有含A的记录数的比值;提升度是包含前项A也包含后项B的记录数与所有含B的记录数的比值;If A then B,则他的支持度为:S=p(A)/p(总);置信度为:C=p(A and B)/p(A);提升度为:L=p(A and B)/p(B)。

采用Cytoscape 3.6.1对所得关联规则进行网络视图制作,得到强关联药物组合。在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

2 结果

经上述方法筛选,共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阳痿处方210首,涉及中药189味,累计使用药物总频次2431次,药性总频次2431次,药味总频次4923次,归经总频次6192次。

2.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30的药物分别为肉苁蓉、菟丝子、熟地黄等,共25味药,以上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409次,累计占药物总频次(2431次)的57.94%。见表1。

表1 治疗阳痿高频药物使用分布表

表2 治疗阳痿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布表

2.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30的药物类别分别为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等8类。其中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以上3种药类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134次,累计占药物总频次(2431次)的46.65%。见表2。

2.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30的药物药性分布为温性、平性、热性等4种。其中温性>平性>热性,以上3种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375次,累计占药性总频次(2431次)的56.56%。见表3。

2.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30的药物药味分别为甘味、辛味、苦味等7种。其中甘味>辛味>苦味,以上3种药味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995次,累计占药味总频次(4923次)的40.52%。见表4。

2.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30的药物归经分布为肾经、肝经、脾经、心经等7条。其中肾经>肝经>脾经>心经,以上4条归经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3085次,累计占归经总频次(6192次)的49.82%。见表5。

2.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找出强规则是关联规则挖掘的目的,其需明确的参数是支持度(Support)、置信度(Confidence)和提升度(Lift)。支持度主要是评估关联的普遍性;置信度主要是评估精确度(可信度);提升度主要是用于评估规则是否可用的指标。本研究选择以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60%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规则结果,见表6。根据药对的关联规则,采用网络视图的方式将药对关联规则展示出来,见图1。

2.7 基于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药物规律研究的另一个目标是为了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剂组合,据此,课题组在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筛选出的阳痿方剂数量和不同预读参数,应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进行了熵层次聚类分析,共得到治疗阳痿的新方组合5首。见表7。

表3 治疗阳痿高频药物药性归类分布表

表4 治疗阳痿高频药物药味归类分布表

表5 治疗阳痿高频药物归经归类分布表

表6 治疗阳痿药对关联规则表

注:实线越粗表示支持度越高。

图1最小支持度为10%、最小置信度为60%和最大前项数为1的药对关联规则网络视图

表7 基于熵层次聚类归纳出治疗阳痿的新处方

3 讨论

本研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的治疗阳痿方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分析,将中药功效、药性、药味及归经等特征性因素进行总结,发现中药特征与其治疗阳痿存在一定的关联规律,以此为临床医生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中医有关阳痿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秦汉时期,《马王堆汉墓医书》称之为“不能”,至明清时期,多以“阳痿”命名。治疗阳痿,金元之前多从肾论治;金元时期,李东垣[8]认为前阴疾病与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提出从肝论治阳痿的学术观点,突破了前代仅从肾出发论治阳痿的局限;随后,不同时期的医家又提出了因证分类论治、多因论治、针药并用等论治阳痿[9]。现代医家李曰庆[10]认为本病的病机是肾虚为本、肝郁为标,本虚标实,治疗时以补肾疏肝为基本原则。徐福松主张三因制宜,强调从心肝脾论治阳痿[11]。秦国政提出阳痿病机多为肾虚肝郁血瘀,主张以疏肝补肾活血法治疗本病[12]。李海松等[13]强调阳痿的最终病理趋势是血瘀,临证之际重视活血化瘀之法的运用。从本研究的文献数据挖掘结果来看,治疗本病多以入肾经、肝经、脾经药物为主,均符合各医家的观点和临床实践用药规律。

3.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分析

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有肉苁蓉(92次)、菟丝子(91次)、熟地黄(78次)。肉苁蓉,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润燥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不孕、便秘等疾病。现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可促进性激素分泌或表现性激素样作用,具有改善性功能、提高记忆力、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等作用[14-15]。菟丝子具有补肝益肾、明目止泻、安胎等功效,最新研究表明,菟丝子醇提液可刺激睾酮分泌,菟丝子在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良好疗效[16-17]。熟地黄有补血滋阴、填精益髓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熟地黄所含的梓醇、毛蕊花糖苷有保护肾脏的功能;地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促进造血功能、抗焦虑等作用[18-19]。上述“三药”(肉苁蓉、菟丝子、熟地黄)从中医理论阐述为补益肝肾、填精益血等多种功效,通过药理研究发现三药通过作用于血液、内分泌等系统,在男性功能方面均能发挥一定疗效。

3.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分析

功效频次前3位的药类有补虚药(826次)、温里药(195次)、收涩药(113次)。各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虽有不同,但大多医家均认为阳痿以正虚为本,肝郁、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本病应以补益为主,然补虚药多性温,故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温里药次之。古代医家多持有“一精十血”的观点,认为男性的精液宝贵,若精液外泄过多,会使身体亏虚,故治疗阳痿时,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入收涩药。

3.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分析

药性频次前3位为温性(932次)、平性(317次)、热性(126次)。古代医学文献对阳痿的认识,强调本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治疗时以补益为主,补益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除补阴药外,其它药物药性均偏温热,故温性、平性、热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

3.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分析

药味频次前3位为甘(1087次)、辛(518次)、苦(390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可顾护脾胃,扶正祛邪,治病求本,调和诸药;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苦味能泄火、燥湿、坚阴,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功效;甘、苦、辛味药物并用,体现了用药补泻结合,标本兼治,共同达到祛邪而不伤正之功。

3.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分析

归经频次前4位为肾经(1231次)、肝经(745次)、脾经(631)、心经(478次)。中医传统治疗阳痿多从肾论治,认为肝肾同源,肝肾精血互化;阳痿病位在宗筋,与肝密切相关,同时宗筋的濡养离不开脾胃化生气血;心脾两脏为“母子”关系,生理上心主血、脾统血,宗筋勃起依赖于心血灌溉、心气推动,与心主神明关系密切[20-22]。故阳痿的发病可从归经规律中看出常用中药紧扣以肾、肝、脾、心功能失调为本,用药归经切合病机。

3.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当以最小支持度10 %、最小置信度60 %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规则可见,支持度最高的药对菟丝子—肉苁蓉配伍最多,其次是巴戟天—肉苁蓉、鹿茸—肉苁蓉、鹿茸—菟丝子、牛膝—肉苁蓉等;以上5组药对共用可有益肾填精、补肝活血之效。以药测方,通过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可知,使用频次支持度较高的几味中药在临床上应用也颇多。

3.7 基于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分析

对210首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到5个治疗阳痿的新处方。从新处方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治法以补益肝肾,健脾养心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方一治以滋补肝肾、益血养阴;方二治以补脾益肝、固精助阳;方三治以活血化瘀、温肾助阳;方四治以补肾填精、滋阴益髓;方五治以补肾宁心、活血益肝。通过以上新方提示可知在治疗阳痿时,不能一味补益,应适当运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阳痿的处方进行药物频数分析、关联关系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出了古代医家治疗阳痿用药组方的规律及现在可挖掘的新处方。研究结果发现,古代医家治疗阳痿常用肉苁蓉、菟丝子、熟地黄、巴戟天、鹿茸、牛膝、附子、五味子、远志等药物,以温肾助阳,宁心安神为法,选药多温平,且归经多为肾经、肝经、脾经、心经;多选用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肉苁蓉、鹿茸—肉苁蓉、鹿茸—菟丝子、牛膝—肉苁蓉等药物组合。对单个药物组合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以温肾助阳,补气活血为主。对新处方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治法以补益肝肾,健脾养心为主,兼以活血化瘀,为临床治疗阳痿提供了新思路。前人治疗阳痿多运用益肾温阳之品,活血、安神之品用之较少,通过对新方的组合分析,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体质分析,现在治疗阳痿,应结合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及开拓治疗新思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药味肉苁蓉菟丝子
菟丝子
内蒙古药品评价性抽验中肉苁蓉质量分析
干旱地区梭梭接种肉苁蓉滴灌栽培技术
“偷”基因的菟丝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肉苁蓉-巴戟天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男人的护腰好物——菟丝子茶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比较研究及市场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