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2020-04-14韩析霖秦空傅延龄
韩析霖 秦空 傅延龄
孟河医派发源于明末清初的江苏常州孟河[1],至清道光年间日渐繁盛,是近代知名的地域性医学流派,以费、马、巢、丁四家最能体现孟河医派的学术特点。孟河医派以其传承有序、用药平和以及善治内外两科在中医界有着巨大影响,丁甘仁在《诊余集》序中评价孟河医派为“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2]。
孟河医派治疗咳嗽各有特点,如刘美秀等[3]总结费伯雄注重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重在健脾调肝治咳;马培之善于温润止咳,顾及脾肾;丁甘仁治咳嗽辨外感内伤,同时顾及病家的体质。吴嘉瑞等[4]运用数据挖掘总结孟河医派马培之用药规律,总结出马培之治疗咳嗽的常用药物、药对,并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
孟河医派各家理论体系和用药特点皆相融相通,数据挖掘方法能有效的帮助研究者在医案中找到潜在的、有价值的用药规律。故本研究以孟河医派治疗咳嗽的医案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其用药规律,为孟河医派治疗咳嗽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本次研究以《孟河四家医集》为资料来源,资料中包含费绳甫、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医案医话。
1.2 纳入标准
筛选主证明确诊断为咳嗽,且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5]中咳嗽病的诊断标准,同时病机、症状、处方完整的医案。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不是以咳嗽为主症的病案,如肺痈、哮喘等伴有咳嗽的病案;明确记载未显效的病案;不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咳嗽病的诊断标准的病案。
1.4 数据规范化处理
将医案分解为医家、症状、病机、中药四部分,参照《中药学》[6]《中医诊断学》[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摘录提取信息时遵循客观、尊重原文的原则,所得信息录入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于以上规范统一中有歧义者咨询专家意见。将数据库中的中药字段采用二值量化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3.0及SPSS Modeler 14.1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药物频数及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变量之间的相似性测度选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correlation)。药物之间的关联关系采用Apriori算法,规定置信度≥60 %,支持度≥10 %,前项≤2。
1.5.1 频数分析 将数据库导入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将同一味药物在所有处方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累加,即得出该药物的使用频次;将某药物的使用频次除以总处方数,即得出该药物的使用频率。
1.5.2 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运用Excel 2016建立药物性味归经数据库,将同一性、味、归经的高频药物出现次数分别进行累加,出现该性、味、归经的高频药物使用频次;将某性、味或归经的药物出现频次除以高频药物总数,即得出具有该性、味或归经的药物在高频药物中的出现频次。
1.5.3 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数据库内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
1.5.4 聚类分析 使用SPSS 23.0进行药物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变量之间的相似性测度选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correlation)。运用该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分组,据此分析不同药组的功效特点和同组药物的配伍关系。
2 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医案111个,其中包括费伯雄医案12个,费绳甫医案29个,巢崇山医案1个,巢渭芳医案1个,马培之医案43个,丁甘仁医案25个。
2.1 用药频次、频率统计
对孟河医派111个咳嗽医案中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总药味数为1231(所有处方中所用药物数量的总和),平均每张处方用药数量为11.09味,使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共有21味,其中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药物共有8味,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杏仁、茯苓、陈皮、瓜蒌皮、半夏、甘草、山药、浙贝母,见表1。
表1 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的用药频次、频率表
2.2 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2.2.1 高频药物药性统计 其中具有寒性的药物使用最多,占高频药物数量的47.6%,温性药物其次,凉性药物最少,见表2。
表2 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的高频药物药性统计
2.2.2 高频药物药味统计 根据药味特点进行分类,其中甘味药使用最多,占高频药物数量的57.1%,苦味药其次,高频药物中无酸味药,见表3。
表3 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的高频药物药味统计
2.2.3 高频药物归经统计 根据药物归经特点进行分类,在高频药物中归肺与大肠经的药物数量最多,占高频药物数量的比例为80.1%,其次为归脾胃经和肾经的药物,而归心经和肝经的药物最少,见表4。
表4 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的高频药物归经统计
2.3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研究
对处方中所有药物进行关联分析,规定置信度≥60 %,支持度≥10 %,前项≤2,得到四家对于咳嗽治疗的常用药物组合。见表5。
表5 孟河四家治疗咳嗽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
2.4 聚类分析
根据前述药物频次统计结果,选取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共21味)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见图1。根据聚类树形图(图1)显示的合并过程,在处方使用中,各方面特点最接近的药物首先聚为一类,由此得出聚类结果。依据树形图,共得到四组核心药物组合:第一组以补肾滋阴为主;第二组以燥湿化痰、理气降气为主;第三组为化痰止咳;第四组仅有一味甘草,以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主要功效。
图1 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的高频药物聚类图
3 讨论
本研究运用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方法对孟河费、马、丁、巢四家治疗咳嗽医案的用药经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孟河医派治疗咳嗽的常用药物、常用药物组合及核心药物的数据挖掘结果,展现了孟河医派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和共识。
3.1 高频药物分析
孟河四家治疗咳嗽使用最多的药物依次为杏仁、茯苓、陈皮。杏仁性微温,味苦,归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咳逆上气雷鸣”[9],其功效为降气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等症状。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尤善治疗痰饮、痰湿较盛的咳嗽。陈皮性温,味辛、苦,功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治疗痰饮水湿咳嗽要药。
依据前述高频药物性味统计可知,孟河医家治疗咳嗽常用性寒,味甘药物,酌情配伍性温,味苦药物。孟河医家治疗咳嗽注重固护阴液,运用甘寒养阴生津退热。常用甘寒之瓜蒌皮、南沙参、北沙参、冬瓜子、石斛、女贞子、竹茹、薏苡仁、黑豆、川贝母、瓜蒌皮等药物化痰清热存津。
依据前述高频药物归经统计可知,孟和医家治疗咳嗽注重从五脏论治,尤其是从肺脾论治。根据高频药物归经统计分析,孟河医家治疗咳嗽的高频药物主要归经为肺与大肠经,占高频药物总数的80.1%;其次是归脾胃经,占高频总药物数的71.4%;而归肾经、心经、肝经的药物占高频药物总数的比例依次是28.6%、23.8%、9.5%。《素问·咳论篇》[10]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孟河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法于《内经》而不泥古,善于从五脏论治咳嗽,且更加注重从肺脾两脏入手,符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医理论述。
3.2 关联规则分析
孟河医派治疗咳嗽注重降肺气,如常用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平咳喘以止咳;孟河医派治疗咳嗽注重从脾胃治疗咳嗽,常用陈皮、半夏,茯苓等药物,陈皮辛、苦、温,善于燥湿化痰、健脾行气;半夏辛苦温,能燥湿化痰,健脾行气;茯苓甘淡,性平,利水渗湿,辛温能化脾胃痰饮、甘淡能利水健脾。孟河医派治疗咳嗽不忘滋养肺胃之阴,常用枇杷叶、南沙参,两味药皆归肺、胃经,性寒略润,共奏养阴润肺止咳之功。
3.3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
孟河医派常用的药物方剂组合可以分为四组。第一组为黑豆、牡蛎、山药、北沙参、女贞子、石斛,黑豆甘平,归脾肾经;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山药甘平,归肺脾肾经;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女贞子味甘,苦凉,归肝肾经;石斛味甘,微寒,归胃、肾经,上六味大多归于脾经、肾经,且有滋阴之功效,体现了孟河医派治疗咳嗽兼顾脾肾的特点,尤其注重肾阴肾水的补益,孟河医派马文植在《医略存真·咳嗽篇》曾论述:“内伤咳嗽,必须兼顾脾肾。脾土健则肺金清肃,肾水足则龙火潜藏。”第二组为陈皮、半夏、苏子、茯苓、枇杷叶、紫菀、竹茹。陈皮、半夏、苏子温燥,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孟河医派治疗咳嗽中的具体体现,同时配伍茯苓,取二陈汤之意。而枇杷叶、竹茹性微寒,能清肺止咳;紫菀味苦性温,能消痰止咳,润肺下气,此组药物以辛温化痰为主,温润、凉润为辅,达到燥痰而不伤肺之功效。第三组为瓜蒌皮、冬瓜子、杏仁、浙贝母、南沙参、薏苡仁、川贝母,此组药物主要以化痰、排痰为主,其中冬瓜子、薏苡仁法《千金》苇茎汤[11],祛痰排脓,对于痰湿较盛的咳嗽尤为适宜;同时配伍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的瓜蒌皮加强祛痰的作用;浙贝母、川贝母、南沙参皆能润肺化痰止咳;杏仁苦微温,能够降气止咳平喘,此七味药物主要治疗痰湿较盛的咳嗽,用以排痰化痰以止咳。第四组药物为甘草,甘草能够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3.4 孟河医家治疗咳嗽的特点
3.4.1 用药精当,平易效佳 孟河医派治疗咳嗽使用药味精炼,平均处方药味数仅为11味,最小药味数为5味,最大药味数为17味,所用药物大多为现代临床常用药物。符合孟河医派处方和缓,注重加减的用药特点。
3.4.2 注重从肺、脾、肾论治 从药物聚类分析可知,孟河医家治疗咳嗽常用南北沙参、麦冬、天冬、苏子等肺经药物,同时也注重健脾祛湿,常用二陈汤化裁,辛温健脾化痰止咳。在治疗肺、脾之外,注重五脏金水相生,常用石斛、女贞子、黑豆,山药补益肾水,使肾水充足,涵养肺金。
3.4.3 注重使用温药,同时保护阴液 孟河医派宗《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临证师古而不泥古,临证以疗效为切要。纵观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病案,不乏使用麻黄、桂枝、干姜、附子、白术、半夏等温燥药物,运用辛温、甘温、苦温等方法治疗不同证型的咳嗽。同时注重保护患者体内津液,运用沙参、麦冬、天冬、浙贝母、川贝母、石膏、款冬花等药物滋阴润燥,不仅使用甘寒凉润,同时还注重甘平、甘温温润,治法精妙。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出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用药的基本规律填补了该方面的研究不足。但是,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仅对药物使用规律进行了研究,缺乏药物、症候、症状和剂量等对应关系的研究,分析结果对于临床应用的参考价值存在局限性。另外,本研究未对研究材料中咳嗽病案根据病机进行进一步分类研究,对于不同病机下的用药规律仍需进行更充分的数据研究,进一步扩大研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