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集遗址出土的青汝瓷研究

2020-04-14杨浩淼

关键词:汝瓷汝窑青釉

□杨浩淼

窑以生产地命名,因生产青瓷的河南省临汝县在宋代隶属于汝州,故名“汝窑”,所烧瓷器称为“汝瓷”。青汝瓷在烧造工艺上借鉴了南方越窑的釉色,烧制出了天青釉、月白釉等珍贵的釉色品种,装饰技法上融合了隋唐釉下刻划及堆、贴等传统工艺,又运用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其独树一帜的特殊风韵。自北宋“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的说法产生以来,汝窑的青釉瓷烧制逐渐达到了顶峰,彻底打破了唐朝“南青北白”的发展局面,也从此形成了“汝官瓷”和“民用瓷”两大发展体系。

2000—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窑址找到了在北宋后期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官窑烧造区。根据发掘出土的“汝官瓷”和传世汝瓷可知,北宋皇室控制下的御用汝瓷靠釉色取胜,制作精细,釉层浑厚,清雅素净,光泽柔和,玉质感强,器表往往出现若隐若现的蟹爪纹等,这与民用青瓷富于纹样装饰的特征迥然有别。文集遗址位于河南省叶县常村乡文集自然村西南地,是一处唐宋金元时期的市镇类遗址。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文集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清理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良的青汝瓷,对于研究河南省金代青汝瓷的发展和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H483、H487出土的天青釉、青绿釉瓷器残片

文集遗址金代灰坑H483、H487中出土的6块满釉支烧的天青釉、青绿釉汝瓷残片(图1),胎呈浅灰色、灰白色,釉色接近月白色,釉层开片有冰裂纹、鱼鳞纹等,与宝丰清凉寺出土的北宋晚期御用汝瓷特征非常相似,基本可以断定其“御用”特性。但是专门为北宋皇室烧制的汝瓷为什么会出现在文集市场呢?它们曾经经历过什么样的流通方式而流落至此呢?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道出了虽然民间不允许烧制和流转皇家御用瓷,但宋朝廷瞧不上的汝瓷产品也是可以进行买卖的,这一点明显不符合宋代官窑“打碎重造”的垄断性特点。汪庆正等学者认为“清凉寺汝窑遗址是一处烧造品种丰富,延续时间较长的民间窑场。……因烧造精良,被宫廷选中,奉命烧制御用器物——汝官瓷。后因京师(汴梁)自制官窑而被替代”[1]。其性质当属在某一时期内为皇室烧制御用瓷器的贡窑。2008年出版的《宝丰清凉寺汝窑》一书采纳了这一观点[2]。孙新民先生在《汝窑的发现与研究》一文中也明确了该窑的“贡窑”性质[3]。

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时间比较短,对品质要求很高,故成品数量少之又少。有道是“物以稀为贵”,那些被皇室淘汰的御用汝瓷无疑成为民间的艺术精品,被文人士大夫们竞相购买收藏。不料好景不长,宋金混战,人民颠沛流离,这些流落民间的御用汝瓷也未能幸免于难,最终沦为食钵之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靖康之役”导致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金军抢掠他物以抵金银,其中也包括皇宫深藏的精美汝瓷等艺术品,这就为御用汝瓷走出皇室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而至于它们的具体去向就不为人所知了,但无疑有一部分产品作为商品流转到了文集市场。

文集遗址出土的青绿釉直口支烧盘,直口,弧腹,大圈足外裹,足面有5个支钉痕;通体施青绿釉,釉质莹润,玻璃质感强,器内外有冰裂纹。(图2)该器物造型和施釉特征与宝丰清凉寺汝窑烧造区出土的北宋末期类汝瓷标本T85④:35和标本T85④:32较为相似,应为同类型青瓷产品。(图3)这类器物类似汝瓷,其玻璃质感强,胎体细腻坚实,器形大气,且地层年代晚于成熟时期汝釉瓷的烧造时期[4]。类汝瓷属高档瓷器产品,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推测该类瓷器应为某些达官贵人特意烧制或为满足商品市场对不同品相的瓷器需求而生产的。

北宋晚期,河南省境内逐渐形成了以临汝县为中心,内乡、新安、宜阳、禹州、郏县、鲁山等地民用瓷烧制窑场均烧制同类青汝瓷的局面。除张公巷窑烧制仿汝窑瓷器外,其他各窑场烧制的青汝瓷主要卖给民间百姓,讲究实用、经济、美观,在瓷器烧制和装饰工艺上多倾向于表现人民群众的喜好和审美风尚,又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冯先铭先生称其为“临汝窑青瓷”,实则青汝瓷的主要组成部分。此类青汝瓷注重器表装饰,多采用刻画和印花等装饰技法,题材丰富,图案喜庆吉祥,如牡丹、菊花、莲花、童戏等,将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全面融合在瓷器的制作上。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五载,南北修好”,因战乱而停烧的中原瓷窑得以恢复,但青汝瓷的各种烧制技法已经明显比不上北宋时期的工艺和技巧,印花装饰日益简单,以花卉、各种折枝缠枝和萱草纹为主。

文集遗址出土的金代印花青瓷以碗为主,兼有盏、盘等,花纹多数为凸起的阳纹,少数为阴纹印花。制作精美者印花图案以代表富贵和美的牡丹、菊花、荷花为主题,或缠枝花布满整个器物内壁,或以分割形式使折枝花卉布满全图,具有明显的临汝窑系宋代中晚期青釉印花瓷器(图4)的典型特征。如H380出土的青釉折沿模印牡丹纹碗,近斗笠形,敞口口沿微外折,器外口沿下部折线明显形成两周凹弦纹,斜腹微弧下收,尖圜底,小圈足底面高于肩;通体施豆青釉,釉面光洁、布满冰裂纹;器内模印两条缠枝牡丹纹,分别插置于盘口长颈瓶内。(图5)H74出土的青釉模印菊花纹碗,斗笠形,圜底小圈足,通体施豆青釉,釉面莹润光亮,玻璃质感强。外壁用刀刻成直线辐射状菊瓣纹,内壁模印三组缠枝菊花纹,底心饰直线折射菊瓣纹。(图6)该种类型的器物与鲁山段店窑出土的青瓷碗在造型和纹饰上几乎一致。(图7)Z511出土的青釉模印菊花纹盘,敞口口沿微外折,斜弧腹内收,器内近浅圆形平底,圈足。通体施青釉,略泛黄,光洁润泽。器内模印六朵折枝菊花纹,并以六道辐射状凸筋相隔,内底饰一周繁茂枝叶环绕着的菊花。(图8)

图2 文集遗址出土的青绿釉直口支烧盘(2007T1906H444:9)

图3 宝丰清凉寺汝窑出土的类汝瓷盘

图4 宋代晚期临汝窑青釉瓷残片

综上所述,文集遗址金代灰坑出土青汝瓷在器物造型、烧制工艺和装饰艺术等方面基本沿袭了北宋时期青釉瓷烧制特征,鲜有创新和发展。由此反映出金代统治者虽然对北宋汉文化进行了接纳和吸收,但落后的游牧民族文化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汉人农耕文明。

图5 文集遗址出土的青釉模印牡丹纹斗笠碗(2008T1309H380:1)

图6 文集遗址出土的青釉印花碗(2007T0501H74:1)

图7 鲁山段店窑出土的青瓷碗

图8 文集遗址出土的青釉模印菊花纹盘(2007T1005Z511)

猜你喜欢

汝瓷汝窑青釉
心系汝瓷,痴心不改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寻找汝瓷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
浅谈毡包青釉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