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分析
2020-04-14万经海钱海鹏
何 洁 万经海 赵 兵 钱海鹏
颈静脉孔位置深在且比邻诸多重要神经、血管,该部位肿瘤非常罕见但病理类型多样,术前诊断困难,治疗方法也有差异,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和手术规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 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6 年3 月至2015 年4 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26 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0.6岁。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术前均行头颅CT 和MRI 扫描,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术前检查显示肿瘤和静脉窦关系密切者,加做MRV 检查;肿瘤血供丰富且和颈内动脉关系密切者,进一步行全脑DSA检查。
2 结果
2.1 病理学结果 神经鞘瘤16例(含恶性1例),神经纤维瘤2 例,颈静脉球瘤2 例,脑膜瘤2 例,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样脊索瘤各1例。
2.2 影像特点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影像特征类似,多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物影,MRI 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MRI T2WI呈稍高信号。10例肿瘤实体内部伴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后肿瘤实体成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图1A、1B)。13例CT骨窗可见颈静脉孔扩大,但骨皮质连续无破坏。
颈静脉球瘤CT 骨窗见颈静脉孔周围骨质虫蚀样改变;MRI 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异常强化;MRI T2WI 可见高信号背景中散在流空信号,即“胡椒盐征”(图1C),是其特征性表现。DSA检查见肿瘤染色明显。
脑膜瘤信号基本均一,MRI 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同时可见“脑膜尾征”(图1D),为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MRV常见乙状窦受累。
纤维肉瘤MRI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CT 可见瘤内散在点状钙化,周围骨质破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图1E)。
软骨肉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可见特征性高信号(图1F),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CT 可见明显的颈静脉孔区骨质破坏,以及特征性瘤内大量斑片样钙化(图1G)。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MRI T1WI呈混杂稍低信号,T2WI 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环形强化(图1H);CT骨窗示周边骨质侵蚀性破坏。
软骨样脊索瘤MRI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可见较为特征的高信号(图1I),增强扫描早期强化不明显(图J);CT骨窗可见周围骨质破坏。
3 讨论
图1 不同病理类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是最常见的颈静脉孔区肿瘤,均起源于后组脑神经,影像学不易鉴别。体积较小的肿瘤可以均一强化,但多数体积较大的肿瘤内部均可见特征性的囊变区[2]。神经源性肿瘤不破坏周围骨质,虽可见颈静脉孔扩大但周边骨皮质连续光滑。起源于颅外段的神经鞘瘤往往从颅外推挤硬膜向颅内生长[3],增强MRI见肿瘤包膜和脑实质之间有一层稍高信号的硬脑膜,仿佛肿瘤戴着一顶帽子,即“戴帽征”(图1A),高度提示肿瘤位于硬膜外,可以经硬膜外切除肿瘤,降低脑脊液漏的风险[4]。
颈静脉球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多异常强化,囊变和钙化少见。肿瘤血管搏动常致骨质破坏,CT表现为虫蚀样改变。MRI T2WI 可见病灶内多发点状血管流空信号,表现为高信号的肿瘤背景中散在的低信号血管流空影,称之为“胡椒盐征”,为其特征性表现[5]。颈静脉球瘤具有高度血管化特征,提倡术前行DSA 检查,用以了解病变血供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助力手术方案的选择。术前供血动脉栓塞也有助于减少出血,降低手术风险。
脑膜瘤质地均一,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以宽基底附着于颅底,附着处脑膜同时强化表现为“脑膜尾征”,是其特征性表现[6]。脑膜瘤多为硬膜内病变,常侵犯硬膜、神经和静脉窦,MRV可以详细评估静脉窦的通畅性,有助于制定术中静脉窦的处理方法。
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软骨样脊索瘤均呈恶性生物学行为,手术目的在于尽可能根治性切除,因此术前应了解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骨质受累程度,尽可能做到切缘阴性。CT骨窗可见明显的溶骨性破坏[7]。软骨肉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软骨样脊索瘤由于均含软骨样成分,因此MRI T2WI常表现为特征性的极高信号,增强扫描一般强化不明显[8,9]。软骨肉瘤除有明显的骨皮质破坏外,还有特征性的斑片样瘤骨钙化,其他几种类型钙化相对少见[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