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膜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29王壮壮刘彦廷艾文兵龚伟董博凯贾文学田春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脑膜瘤病理学生存率

王壮壮 刘彦廷 艾文兵 龚伟 董博凯 贾文学 田春雷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肿瘤,起源于脑部和脊髓的蛛网膜颗粒细胞,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37.6%[1]。有研究报道,脑膜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发病率从0~19 岁的0.14/100 000 增加到75~84 岁的37.75/100 000[2]。根据第5 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南(WHO CNS5),将脑膜瘤大致分为3 类,分别为WHO Ⅰ级、WHO Ⅱ级和WHO Ⅲ级[3]。根据组织病理学特性,这3 类脑膜瘤又被分为15 种不同的细胞亚型[4]。脑膜瘤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不生长,也可以呈线性或指数级生长[5]。研究报道,脑膜瘤的WHO分级分型以及手术切除程度(依据Simpson 分级,尽可能一级切除肿瘤)目前是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影响因素[6,7]。人口统计学信息、肿瘤特征和手术残留瘤体组织对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也有明显影响[8]。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外科脑膜瘤患者的基本信息,以WHO 病理分级为分类标准,将收集到的脑膜瘤患者信息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同病理学类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探究脑膜瘤患者生存获益的相关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脑膜瘤患者共2 466 例,其中男1 062 例,女1 404 例。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①性别;②年龄分布,分为≤30 岁、30~60 岁和>60 岁;③肿瘤大小,分为≤3cm、3~6cm 和≥6cm;④肿瘤数量,分为单发和多发;⑤肿瘤部位,分为幕上和脑室、小脑、脑干和其他部位;⑥是否手术切除肿瘤;⑦每半年随访一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患者5年生存率定义为确诊脑膜瘤后第5年未出现死亡事件的患者比例,是生存分析的主要结局。绘制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比较WHO Ⅰ级、WHO Ⅱ级和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5年生存率。对3 种病理学类型患者生存预后相关因素的筛选,使用单因素log-rank 检验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其中模型变量筛选方法选择向前引入法;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2 466 例脑膜瘤患者根据病理学类型分为WHO Ⅰ级脑膜瘤1 683 例(68.2%),WHO Ⅱ级脑膜瘤63 例(2.6%),WHO Ⅲ级脑膜瘤720 例(29.2%)。WHO Ⅰ级和WHO Ⅱ级脑膜瘤好发于女性,分别为1 044 例(62.0%)和36 例(57.1%);WHO Ⅲ级脑膜瘤好发于男性,为396 例(55.0%)。患者平均确诊年龄(58.3±4.1)岁,集中在60 岁以上,分别为1 026 例(61.0%)、36 例(57.1%)和558例(77.5%)。肿瘤大小集中在3cm 以下,分别为1 260 例(74.9%)、45 例(71.4%)和585 例(81.3%)。肿瘤数量以单发为主,分别为1 215 例(72.2%)、63例(100.0%)和531 例(73.8%)。脑膜瘤好发部位主要为幕上及脑室,分别为1 260 例(74.9%)、63 例(100.0%)和666 例(92.5%)。在治疗方面,以手术切除为主,分别为1 188 例(70.6%)、54 例(85.7%)和693 例(96.3%)。3 种病理学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肿瘤部位、是否手术切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学类型脑膜瘤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肿瘤特征和治疗比较[n(%)]

2.2 脑膜瘤生存分析 生存分析曲线显示,WHO Ⅰ级脑膜瘤患者5年生存率最佳,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5年生存率最差。年轻(<30 岁)女性、且位于幕上及脑室的WHO Ⅰ级脑膜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全切或次全切)后,均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P<0.05),见图1。

图1 脑膜瘤预后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

2.3 脑膜瘤预后影响因素 单因素log-rank 检验结果显示,WHO Ⅰ级脑膜瘤中,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肿瘤部位和手术切除均是其预后影响因素;WHO Ⅱ级脑膜瘤中,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其预后影响因素;WHO Ⅲ级脑膜瘤中,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和肿瘤部位是其预后影响因素,见表2。

对不同病理学类型脑膜瘤的影响因素进行赋值(见表3),结合单因素log-rank 检验结果进一步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WHO Ⅰ级脑膜瘤中,女性、≤30 岁、30~60 岁、肿瘤直径≤3cm、单发、多发、位置在小脑是与其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手术切除肿瘤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见表4。在WHO Ⅱ级脑膜瘤中,女性是与其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手术切除能够改善预后,见表5。在WHO Ⅲ级脑膜瘤中,肿瘤直径在≤3cm 和3~6cm、单发、发生于幕上及脑室和小脑是与其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见表6。

表2 不同病理学类型脑膜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rank 检验

表3 不同病理学类型脑膜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赋值

表4 WHO Ⅰ级脑膜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

表5 WHO Ⅱ级脑膜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

表6 WHO Ⅲ级脑膜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

3 讨论

准确的临床预后评估对制定脑膜瘤患者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脑膜瘤患者信息,回顾性纳入2 466 例脑膜瘤患者,并按照WHO CNS5 对脑膜瘤进行分组[9]。结果显示,在人口统计学方面,以WHO Ⅰ级脑膜瘤为主,发病率为68.2%,与文献报道的65%~80%相近[7,9]。研究报道,WHO Ⅰ级和WHO Ⅱ级脑膜瘤以女性为主,WHO Ⅲ级脑膜瘤中男性为高发人群[10],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有研究报道,脑膜瘤可能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其细胞中可能存在固醇类激素受体,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脑膜瘤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11]。中青年女性雌激素代谢旺盛,更容易造成雌激素的分泌与代谢异常,因此,中青年女性是脑膜瘤的高发人群[12]。

患者平均确诊年龄为(58.3±4.1)岁,60 岁以上为发病高峰期。WHO Ⅰ级脑膜瘤以良性为主,发病率高,侵袭性低,多位于幕上及脑室,与硬脑膜关系密切,瘤体直径多集中在3cm 以下,增加了手术全切的可能性。而WHO Ⅲ级脑膜瘤以恶性为主,手术无法实现完全切除,复发率高,生存期短,预后差。手术切除对3 种病理学类型脑膜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均有积极意义,但对于部分WHO Ⅱ级和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来说,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患者取得最佳的生存获益[13]。脑膜瘤的手术原则是在保证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保护神经功能的安全切除。未能完整切除或仍有残留的脑膜瘤在术后确定病理类型与分级后,进行定期复查监测或采用适形分割放疗或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14]。

临床上对脑膜瘤的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一般通过活检和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学分析来确定脑膜瘤的分类和分型[15]。与WHO Ⅰ级脑膜瘤相比,WHO Ⅱ级和WHO Ⅲ级脑膜瘤更具有侵袭性,这使得高级别脑膜瘤的预后不佳[16]。WHO Ⅱ级脑膜瘤5年内复发率约为50%,WHO Ⅲ级脑膜瘤5年内复发率达90%[17]。尽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但WHO Ⅱ级脑膜瘤的10年生存率约为53%,而WHO Ⅲ级脑膜瘤的10年生存率几乎为0[18]。肿瘤直径、侵袭部位及数量等特征会改变手术的难易程度,本研究发现,WHO Ⅰ级脑膜瘤患者瘤体较小,侵袭部位较表浅,且多为单发;而WHO Ⅱ级和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瘤体较大,位于颅脑深部,增加了手术全切的难度。瘤体残留也会增加肿瘤术后复发率,降低患者生存获益[19]。对于病理级别较高的脑膜瘤,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仍为主要的治疗方式[20]。随着肿瘤分子病理学、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免疫疗法、分子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未来可能成为治疗脑膜瘤的有效方法[17]。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属于回顾性临床研究,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提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其次,缺少有关变量的详细信息,如脑膜瘤侵袭的具体部位、与周围脑组织的毗邻情况、是否压迫颅神经,现有数据信息无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以及统计神经系统症状的持续时间;最后,缺少高级别脑膜瘤手术联合放化疗的剂量及时间的相关数据,而这些信息对患者的生存获益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脑膜瘤患者,无症状者可定期复查,已经出现临床症状者应尽早行手术切除,并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对于病理级别较高的脑膜瘤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

猜你喜欢

脑膜瘤病理学生存率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脑袋里长瘤一定得手术吗
查出脑瘤怎么办
『5年生存率』啥意思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