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

2020-04-13李怀成王传庆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教材整合新课标

李怀成 王传庆

摘 要: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但是教材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研究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精心取舍。通过重新整合以重构历史教学体系,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整体性。通过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整合,取舍

课程改革带来的是全新教育理念,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既感振奋,又深感压力。在课改实验过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及困惑,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教改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重构历史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 教改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困惑

(一)课时不足

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使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但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二)資源不足

首先,教师本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的学习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者。

但是目前教师面临知识老化、知识面太窄,学科渗透能力不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又明显滞后,需要改变这种状况适应课改的要求。

二、 体系重构 灵活整合

我们现在用的新教材是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同时也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重新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

(一)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全新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材编写方式、崭新的学习方式,对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从教材模式看:打破历史学科严密的知识体系,突破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较强。

从内容目标上看:为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删减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高中教材却以专题教学,专业性较强,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多地强调宏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

(二)依托教材,灵活整合

在课程结构上,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模块”+“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高中历史分成3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历史I》反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历史Ⅱ》反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有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史实,《历史Ⅲ》则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有助学生探讨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选取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有利于打好历史学习的基础。例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整合各模块的内容,例如对于中国古代史可以从文明角度来整合:

1. 物质文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如何发展。

2. 制度文明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3. 精神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各模块之间,既各有侧重,又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相互参照,统筹兼顾。

(三)注重基础,贴近时代

教材内容跨度大、跳跃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哪些要详细讲、哪些略讲,哪些不讲?令人迷惘。

遵循时代性、基础性的原则,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必须精选素质教育必需的基础知识: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对现实仍具有一定影响或借鉴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方位互动联系,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间的联系的内容为必须掌握的内容。至于深度、广度如何把握?还是以课标为依据,“内容标准”中“学习要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有关知识及其能力层次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和规定,这是必须达到的最低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课标没有对教学目标的上限做出具体规定,这就给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丰富,符合历史的真实,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少而精,更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总之,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我认为只要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根据课程标准整合和取舍教材,化繁为简,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李怀成,王传庆,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新教材整合新课标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