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民间音乐浸润幼儿的心灵
2020-04-13归春言
归春言
摘 要: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国不同地区文化的经典。本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之精髓、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笔者尝试在幼儿园开展民间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艺术熏陶的同时,获得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进而完善幼儿的艺术个性,健全幼儿的艺术人格。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感受,理解,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118-2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以动听的音律、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生动的形象、浓郁的风格等特点,受到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活动中引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间音乐文化的启蒙与熏陶,激发其初步的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情感,对培养幼儿音乐艺术素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音乐艺术传统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我园开展了民间音乐教育活动实践尝试。
一、合理选择和处理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1.选择具有游戏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寓教育与生活与游戏之中”。根据这一精神,我们选择具有游戏性的,甚至也是一种音乐游戏,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丢手绢》,把跑和抓的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深受幼儿喜欢,活动中幼儿既欣赏音乐,又愉悦了身心。有些民间乐曲作品虽然游戏性不明显,但具有形象突出、角色鲜明的特点,于是我们选择了《茉莉花》、《划龙舟》、《采茶扑蝶》等乐曲。
2.选择具有乡音乡情特色的民间音乐作品。民间音乐多产生于乡间、流传于街头巷尾,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它代表着地方的民俗文化,如《十番音乐》、《潮州锣鼓》、《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选择这些民间乡曲作品可以进行欣赏、幼儿可以从作品的节奏、速度、旋律中感受到浓浓的乡音、乡情,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如《闹元宵》音乐活动,幼儿在音乐伴随下,在闹花灯、搓元宵的同时获得了元宵节的情感体验,更获得了对“闹元宵”民俗文化的认知。
二、创设与营造宽松愉快的民族民间音乐环境氛围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创设了民间音乐教育环境、营造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
1.创设与民间音乐内容相适应的文化气息氛围。例如:在《春节序曲》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感受这一民间音乐作品的内涵,欣赏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美好情景,体验中华民俗文化。教师可在活动室上方垂吊一些中国民间过年饰品,如红灯笼、彩带等,在窗户上贴了民间工艺剪纸,在活动室四周安放大头娃娃及红绸缎等。营造出一种春节来临的喜庆气氛,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有一种过新年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进而感受和欣赏“春节”的环境美和氛围乐。
2.创设与民间音乐想象、表达相适应的活动环境。在幼儿学习民间音乐中,要创设活动环境,在活动中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师幼问答活动、同伴互述活动、图谱绘画活动、肢体表演活动、打击乐操作活动等。从中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美,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提高幼儿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民族民间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幼儿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有限,要让幼儿充分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美,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美,教师必须运用多媒体动画具体形象地加以展示,也可加上配乐诗朗诵等,让幼儿在直观形象的多感官感知中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特点与音乐美。
2.运用图谱教学。图谱是音乐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图象。它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获得对音乐作品完整的印象,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易于与乐于接受。如学唱民族音乐京剧《我说脸谱》。活动前先让幼儿欣赏京剧脸谱,感受异彩份呈的京剧脸谱文化。在学唱《戏说脸谱》时,教师还直接将蓝脸窦尔墩、红脸关公、花脸美猴王、白脸曹操、黑脸张飞等脸谱以图谱的形式呈现,使较复杂的歌词记忆过程變得直观、生动,且易学、易懂、易记。
3.运用游戏教学。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将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民族民间音乐活动中是不错的选择。如民间音乐《化蝶》,乐句的理解是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分别扮演蝴蝶和花随音乐做游戏的办法,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四个乐句,以便让幼儿容易感受乐曲的特点与结构。
四、运用多种语言表现民间音乐美
幼儿在民族民间音乐活动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拍手,用表情、肢体等“语言”来表达自己听音乐的直接感受,表现音乐美的形象。因此,要重视启发幼儿运用多种语言来表达,这样既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美,也帮助幼儿表现音乐美,还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
1.用口头语言表达对民间音乐美的感受、理解。当教师借助多感官感知手段启发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时,幼儿往往能用形容词、短句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如幼儿会用优美动听、舒缓、柔和等词汇来描述《化蝶》音乐,会用热烈、热闹、兴高采烈、象灯笼舞起来、象鞭炮放起来来形容《春节序曲》音乐。幼儿随着参加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次数增多,有关对民族民间音乐感受的表达的词汇也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
2.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民间音乐美的感受、理解。幼儿天生好动,抓住这个特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划龙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中所表达的划龙舟的快慢节奏以及单人与多人划龙舟的不同节奏,从而感悟音乐的节奏美与乐段结构的特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用表征语言表达对民间音乐的感受、理解。幼儿喜欢自由画画,利用画来表征自己的情感。这可以迁移于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利用幼儿这一兴趣,激发幼儿大胆想象与创造,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面表征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创造性地表达对民族民间音乐美的理解,并在同伴间进行分享与交流。如在《喜庆秧歌》舞蹈活动中,让幼儿想象热闹欢快的场面,有的幼儿会画出高举双手挥舞的动作图,有的幼儿会画出原地静态摇摆的动作图,并用箭头表征摇摆方向,表达优美柔和的音乐。
幼儿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民间音乐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些带有浓郁民族文化艺术氛围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园音乐活动内容。随着活动的开展,民间音乐将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明玉.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活动的指导[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5(02).
[2]王浩宇.试论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
[3]陈丹丹.农村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程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吴淞幼儿园,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