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0-04-13温俊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胃肠道功能障碍红细胞

温俊杰

(江门市中心医院 输血科,广东 江门 529030)

胃肠道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肠道出血及肠梗阻,且病死率一直较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肿瘤,但由于术中需大量输血,易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等不良事件发生,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效果[1]。研究指出,采用血浆与红细胞合并输注时,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关于两者的使用比例尚无明确规范[2]。故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3岁,平均(56.37±6.18)岁;体质量46~78 kg,平均(60.93±7.71)kg。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70岁,平均(55.81±6.07)岁;体质量45~76 kg,平均(61.08±6.5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中有关胃肠道肿瘤诊断标准[3];(2)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3)具有围手术期大输血指征;(4)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2)伴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3)心、肝、肺等器官功能障碍;(4)中途退出本研究或未完成随访统计;(5)治疗依从性差。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观察组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且≤1∶1。输注的血浆为新鲜冰冻血浆,规格为100 mL∶U,对各单位悬浮红细胞采用200 mL全血制作,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1.4 观察指标(1)采用型号为CS5100的SYSME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2)记录患者预后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输血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两组PT、APTT及INR均上升,且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PT、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输血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输血后1 d比较,bP<0.05;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2 预后指标两组住院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指标比较

3 讨论

输血是治疗患者手术中大量出血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围手术期患者具有重要治疗意义。大量输血可导致患者产生体温下降、免疫功能受限、凝血功能障碍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研究指出,予以大出血患者输注一定比例的血浆和红细胞可明显改善其凝血功能障碍,但目前医学界对于血浆和红细胞的使用比例尚无定论[4]。

本研究将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于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对比两组输血前、输血后1 d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凝血功能指标中PT可用作于判断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缺乏;APTT可用于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活性是否敏感[5]。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后1 d,两组PT、APTT指标及INR上升,且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PT、INR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采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且≤1∶1的效果较优,可显著缓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症状。究其原因在于,本研究采用新鲜冰冻血浆,其中含有大量凝血因子,可有效改善因大量输血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功能紊乱。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但关于患者更长时间的生存状况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

综上所述,对于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采用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且≤1∶1的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肠道功能障碍红细胞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