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
2020-04-13杨景丰
杨景丰
(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商丘 476400)
四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局部肿胀、疼痛及畸形比较明显[1]。老年人骨骼内有机物减少,无机物增多,骨质疏松,从而更易发生四肢骨折。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来说,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或手法复位小夹板是常用的手术形式治疗。但有关研究指出,术后肢体易出现肢体肿胀及疼痛,若长时间不消除,不利于静脉回流,延缓愈合进程,甚至会导致关节僵硬、粘连等,影响肢体功能恢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于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女19例,男16例;年龄60~76岁,平均(65.03±4.26)岁;病程1~8个月,平均(3.50±1.33)个月。观察组女17例,男18例;年龄62~79岁,平均(67.83±5.5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3±1.5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外科学》[3]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症候。排除标准:(1)心肝肾严重病变者;(2)中重度骨质疏松者;(3)对研究药物过敏者;(4)开放性或多发性骨折病史;(5)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均对两组患者骨折部位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进行常规术后换药、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补中益气汤治疗,药剂组成:薏苡仁30 g,黄芪25 g,半枝莲25 g,人参、陈皮、当归各15 g,红花、白花、蛇舌草、川芎各12 g,桔梗、熟地黄、甘草、白术各10 g,升麻9 g,桃仁9 g。将上述药物加入1 000 mL清水煎至4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持续治疗4周。
1.4 评价指标(1)肢体肿胀率。按肢体肿胀的严重程度分级如下:0级无肿胀,恢复良好;1级皮肤轻微肿胀,有皮纹出现;2级肿胀程度较重,无皮纹;3级皮纹消失,出现张力性水泡[5]。患肢肿胀率= (1级+2级+3级) /总例数×100%。(2)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水平,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重度疼痛,入眠浅;7~10分重度疼痛,睡眠严重受干扰[6]。
2 结果
2.1 患肢肿胀率观察组治疗后患肢肿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肢肿胀率比较[n(%)]
2.2 疼痛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四肢骨折通常是由高空坠下、重物撞击、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效果不太理想。手术治疗有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两种模式,已逐渐成为四肢创伤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外科手术存在一定创伤性,术后易出现肿胀及疼痛症状,常发生于上肢肘关节下侧及下肢足踝部及小腿等部位,延迟骨折修复进度,还会导致机体出现多种病理性炎症反应,严重者可并发深静脉血栓、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主观上的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7]。因此,在手术结束后及时辅以药物治疗,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受损组织的粘连或者萎缩。四肢骨折肢体受损后会引起组织出血、体液外渗,可能引起肌肉痉挛症状,淋巴管与静脉出现瘀滞,阻碍静脉回流;骨折术后对患肢长期进行固定,肌肉组织弹性降低,舒张能力大大减弱,极易造成萎缩。肌肉萎缩又会导致淋巴管与静脉回流更加瘀滞,而淋巴与静脉长时间处于瘀滞状态,血管壁出现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组织间水肿。患者术后免疫防护功能减弱,且长时间使用石膏等寒性物质,寒气侵体造成静脉易凝结,气血无法通过,加重肿胀症状。老年患者机体衰退,脾胃虚弱,气血亏虚,难以养护骨折断处。因此,临床应以活血、行气、化瘀为治疗重点。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补中益气汤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肺、脾经,重在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增强补中益气之功;当归养血合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炙甘草调和诸药。配合使用可达到补气健脾、祛瘀止痛、活血通络、利湿消肿、清热解毒的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肿胀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补中益气汤用于老年四肢骨折后可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减轻疼痛感。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应用于老年四肢骨折术后可有效减弱疼痛程度,减少患肢肿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