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CAR66 R3新体系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变革
2020-04-12董金龙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大推动下,职业教育特别是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市场得到了扩大,催生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随着《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3)的颁布实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才的培养途径进一步规范,民用航空器维修执照的考取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深入分析了新体系下院校与企业所发生的角色演变,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促进新体系下民航维修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新体系;校企合作;变革;问题优化
Keywords:new system;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reform;problem optimization
2020年7月1日,《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R3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经过近年来多次反复研究、论证和多方征求意见后该法规变革终于“尘埃落定”,民航维修人员执照管理正式进入R3时代。新体系的实施为民航很多领域都带来了变化,特别是在维修人员培养和执照考取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新体系要求民航维修人才的培养侧重于院校教育,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增加了相关限制,使民航维修人才培养市场更加规范化。当前职业院校中航空维修专业或航空分院的设立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多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应运而生,但事实上院校的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新体系下院校和企业在合作方式上需要更加规范,目的需要更加明确。
1 坚持以院校为主体的培养模式
坚持以院校为主体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首先,让维修人才的培养回归学校教育。院校的教育是培养人才,培训机构的培训是提升维修人才的能力。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在民航维修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生了培训与教育混淆的情况。此次CCAR66部R3新体系的颁发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明确了拥有147培训资质的院校的学生毕业时完成相关培训和考试,即可获取维修执照。培训机构则只能培训大专以上毕业的学员,培训机构不能再对大专以下学历和没有毕业的生源进行培训。因此,新体系有效遏制了无资质院校挂靠培训机构委托培训的培训模式,彻底终结了第三方中介公司输送学员到培训机构的模式,瓦解了以培训代替教育、以输送学员盈利为目的的利益链,让人才培养的主体回归到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的正确轨道。
其次,通过执照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双赢。近年来许多院校已经筹建了民航维修培训专业或学院,开始培养机务维修人才,但这些学生毕业两年后还需要到培训机构完成执照考取相关内容的培训,对学生来讲除了要学习很多重复的课程,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应对考试,对企业来讲不仅仅是派员工培训花费时间,还需支出工资、补贴、社会保险、公积金等费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新体系的建立明确规定有资质的院校学生毕业即可考取执照,让执照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使执照考取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节约学生的时间和教育成本,特别是大大降低了企业所付出的经济成本,达到了学生和企业双赢的目的。
再者,促进民航维修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随着中国的民机市场的持续发展,机务维修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民用航空器的年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我国民用航空维修人才的输送增长量,民用维修人才教育回归院校后,迫使民航维修专业院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重视,会以多种渠道招聘拥有丰富维修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执照内容考试,院校会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会迫使民航维修人才教育的师资力量不斷提升,有助于业界培养出很多培训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丰富、培训水平高超的优秀讲师。
有利推动民航特色院校的建设。长期以来,民航维修人才的培养实际上处于比较保守的成长进程中,知名专业院校数量相对较少,所培养出的人才也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近几年刚刚成立的院校其教育质量和知名度也远不够打开市场。目前新体系下有7所院校成为试点院校,意味着这7所院校按照新规章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将极大地促进其他专业院校向试点要求对标的建设步伐,从而扩大企业用人选人的空间,带动民航特色院校的建设。
2在实践培养中发挥企业优势
企业的优势之一是拥有实践操作所需要的设备、工具和耗材,甚至是目前主流机型的实训航空器。实践培训是民用维修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没有实训不可能培养出实用型的机务维修人才,所以搭建实践平台至关重要。学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使企业变为学生实训教学基地,成为学院实训教学的一部分。尽管实训资源属于企业,但使用权作为学院教学的一部分。这样,学院在教学资源的投入以及后续的保养、维护等环节节约了巨大成本,既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又为实践培训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企业中教员的优势是具备民用航空器维修经验和理念,目前规章中要求实践教员需要具备5年及以上维修经历,因为这一资历的教员深知航空器维修工作的性质,对维修理念理解透彻,对维修人员职业素养、工作作风、安全意识等等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时时刻刻紧跟着行业动态,学习践行新的维修理念,这些对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和维修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发挥企业中教员的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
企业可以按照飞机维修标准,培养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从事飞机维修的人员对飞机手册的使用非常熟悉,知晓维修工作标准,特别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维修经验,以及工作中曾经犯过的失误,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教材。另外企业可以获取与飞机维修一样的耗材,保证学员在实践训练中尽量与真实航空器维修一致,高标准、严要求,用实践经验熏陶,用安全实例警示,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过硬的维修技能。
此外,企业的另一大特色是可以提供在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维修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不断成长为成熟的机务维修人员,同时企业在实践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培训新模式,提升管理水平,结合整个培训过程形成一整套维修人才实训方案,发掘适合企业的优秀学生的同时向业界输送高质量人才,打造富有特色的实训基地。
3新体系下“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第一,民用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回归学校教育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审核时除了满足规章要求的内容外,还要对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使用的航空耗材、工具等长期性可实施的计划或途径进行确认,以保证所使用的培训器材满足规范要求;另外教员要定期到企业中进行实训,以获取民用航空器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使教员有途径保证自身的维修技能和维修标准始终与实际维修相一致,使学校教育体系始终保持规范性和先进性。
第二,切实保障企业在教育体系下发挥作用。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实际上企业并不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在整个的能力建设方面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可能会担心院校在走向成熟之后会脱离企业,完全自主运行。为保障企业利益,院校可以与企业成立联合参股的培训基地或建立实习分院模式,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使双方在固定的模式下运行,并获得法律上的保护,使企业放心的发挥优势,服务教学。
第三,规范企业合作能力,杜绝企业超能力合作。对于比较知名且培训经验丰富的企业,愿意与其合作的院校较多,这样带来的问题可能会是一个企业与多家院校存在合作,企业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各所院校的需求,保障教育质量,则很难去评估。因此必须要规范企业的合作要求,如满足多少量的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可以与一所院校合作。有了制约后,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则会更加规范,而是要择优选择,不仅杜绝企业超能力合作,同时对于优秀民航院校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第四,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共同获利。在校企合作中院校需要企业协助建立新体系下的培训能力,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發挥优势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院校要利用新项目能力建设和改进项目等预算不断强化对实训基地的投入,进一步评估学生实习经费、教员课时费、耗材申购费用等向企业支付费用,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支持企业开发满足民航维修的专项培训,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学员的需求,争取更多利益;而企业要发挥在实训方面的优势不断推动院校教育能力水平的提升,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获利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日益迅猛,航空器维修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民航业的安全。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回归院校教育势在必行,为民航维修人才培养开拓了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院校教育确实存在薄弱环节,规范和改变目前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途径,特别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对院校建设和实用性民航维修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3),2020-5-25.
[2]董金龙.浅析校企合作航空维修人才培养模式[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