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改革探讨
2020-04-12滕卓易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全面、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基于校企合作背景提出构建校企合作式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等专业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 校企合作 新能源汽车 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59-02
随着新能源理念的不断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培养专业素养高、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于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企合作即校方、企业方联合围绕学生的学习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给予学生必要的教育及支持,同时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体验,感受、了解本专业对接岗位的特点及工作内容,帮助学生更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需要就其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改革,以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一、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全面
新能源汽车是以电力或混合动力能源作为燃料的,其维修过程及使用过程较为复杂,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系列的生产、销售及服务运营过程。因此,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应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装配与调试过程知识,包括对元件的调试、性能检测、故障分析及售后维护等环节。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电子技术、机电技术方面的理论课程,而新能源汽车维修相关课程设置较少,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本专业重点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实操技能,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
新能源汽车专业教材汇编的难度较大,其原因是缺乏系统的理论内容及数据支撑。现行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所设定的教材内容不具体,导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尤其是精品教材内容、教材数据较为缺乏,无法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及建议;另一方面,教材侧重于对本专业的发展及特点的讲述,未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观。例如,教材中重点介绍关于电机组件、元件的基本原理,但涉及培养学生拆卸能力、检测能力的内容却不系统,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三)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对实训基地、实验场所的要求较高,然而,由于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特别是涉及核心部件的实训设备较为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训中学习车辆元件构造、电池元件维护及保养、电动机使用和控制方面的内容。同时,由于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学校难以为学生搭建系统的学习平台,且项目经费的前期投入、支出及使用不充分,导致部分项目达不到额定要求,无法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及学习效果,进而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学习现象。
(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不强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由于该产业仍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许多教师存在不了解新能源技术的问题。加之许多院校没有根据新能源特点开发专业性较强的师资团队,导致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师多为其他汽车专业的授课教师,较为缺乏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没有相关岗位的就业及学习经验,与企业工作者特别是一线员工交流不充分,也没有亲自参与过实训过程,存在实践经验不足、水平较差的问题,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改革建议
(一)构建校企合作式教学体系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可构建校企合作式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式学习与体验。
首先,重视选取前沿教学理论,对新颖的教材、知识点进行讲解,尤其是加大渗透课外知识体系及知识理论,让学生紧跟时代潮流。例如,在关于本行业发展的讲解中,企业导师可引入“新能源汽车驶向未来”方面的理论,并渗透5G通信技术、智能化操作系统所涉及的操作技术及操作方法,使学生认识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及操作技能。同时,还可介绍关于本行业的产业链模式,让学生明白新能源技术的使用方法及价值,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智慧化城市的特征。此外,通过整合新旧产业的领域范围及内容,开发全新的实践领域,帮助学生了解制动、自动化驾驶等方面内容,实现车、网、路、能源等方面知识的全面关联。
其次,避免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注重在教学中展示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及产业特征,帮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消除学生的错误认知。在确定教学方向后,教师可向学生宣传、推广本专业的教学规划及教学膜表,同时确定相应的专业思想及教学理念。当学生在实际探索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感知、体验过程中理解与学习,从而巩固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述整车控制器(VCU)的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VCU的挡板模块、刹车模块及信号接收模块等,同时利用相应的监测设备分析车辆的运行速度及温度参数;引导学生通过判断车辆的动力机组、电池机组等运行系统的工作状态,在创造、运行校验、控制测试的过程中分析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更好地对整车故障进行判断。又如,在“一对一”带教过程中,向学生讲述外壳、硬件电路等基础构件,同时利用软件分析相关系统的运行功能,凸显控制器的控制效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积极融入丰富的实训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即学生能够在导师的带领下,逐步掌握相关理论技能,并进行相关开发与创新,感受本专业技能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一,教师需要确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及培训体系,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特色整合电池、制动、电机方面元件的特色理论,并以引导学生在实践培训中练习,帮助学生获取本专业的特色知识及特色理论;其二,教师需要对现有的课本内容进行优化更新,分析本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及实训内容,并制定系统的教学框架,使学生能在校园学习、企业实习过程中学习到本专业的核心理论,进而巩固专业知识;其三,教师需要调研当前管理、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提出学习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讲解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的解决措施,使学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并理解本專业的发展价值,消除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实现突破与创新。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便于学生亲身感受、亲自体验实训内容,切身理解各项技术的核心步骤。因此,专业教师可与企业教师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步完善实训基地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实训装置。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明确实训教学计划,贯穿工学一体化的培育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可参照企业项目,设立必要的学习内容,并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基础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大力培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高职师资团队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因此需要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力培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学校可通过培训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安排教师到对应的实训场所进行观摩或动手操作,为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通过聘请相关企业专家以座谈会、知识讲座的形式进行实践展示,帮助教师理解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差异,促使教师提高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例如,可邀请企业专家向教师展示关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运行情况,特别是讲述硬件、软件及主板部分的构件方式及构件原则;说明单体电压的检测要求及控制形式,同时呈现继电器、电路电荷的状态值,使教師理解电气伤害保护、温度测量、数据通道搭建等传输模块的运行特点;向教师说明32 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展示必要的构架标准,分析AUTOSAR的拓展移植情况,让教师掌握伤害保护、故障分析、继电器控制及通信组件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存在课程设置不全面、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水平,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可从教学体系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专业进行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建.Innov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J].汽车实用技术,2019(10).
[2]解鹏,王雷.校企合作新能源汽车实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8).
[3]陈高峰,吴冬雪.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技能培养研究[J].南方农机,2019(7).
[4]张甲瑞.职业院校“1+N”模式校企合作探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2018(2).
[5]杜炬轩,张卫华.面向新能源汽车和校企合作项目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山东工业技术,2019(14).
[6]汤茂银,朱正龙.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之重点——培训基地建设[J].南方农机,2019(8).
[7]卢斌.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探析——以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S1).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004);2020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立项课题“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汽车专业的全面质量教学管理研究”(GXXDYB202009)
【作者简介】滕卓易(1986— ),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