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感知训练对有跌倒史老年人平衡能力和跌倒风险的影响研究
2020-04-11刘凯陈英高照吕静美黄奕君
刘凯,陈英,高照,吕静美,黄奕君
本研究价值:
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预防老年跌倒损伤对于减轻其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足底感知训练能够改善平衡功能,可能会对减少跌倒有一定价值。为此,本研究分析足底感知训练对有跌倒史老年人平衡能力和跌倒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为期10 d 的足底感知训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进而降低跌倒风险。
躯体感觉在姿势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存在缺陷时,而脚底的触觉/压力感觉输入对于姿势控制尤为重要[1]。老年人群中,双足的触觉/压力感觉阈值会升高,脚底的躯体感觉输入减少,导致姿势控制能力下降[2],尤其在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人群中,导致这一问题更加严重[3]。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可增加跌倒和跌倒相关骨折的风险[4]。目前改善姿势控制能力的措施包括平衡训练和感知训练,其中感知训练的优点是其可以应用于身体机能低下的人群[5]。有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可以改善脚底的触觉/压力感觉,使大脑前额部和运动前区域的激活增加,健康老年人群和接受足底感知训练后的卒中患者也可以得到改善[6]。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部分,前者可保持运动姿态,后者在运动过程中可调节重心。以往大多数关于老年感知训练的研究均只报告了静态平衡的改善[7],而动态平衡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也非常重要[8]。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足底感知训练对有跌倒史老年人静态、动态平衡以及跌倒风险的影响,以期为减少老年人群跌倒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单盲研究,使用Microsoft Excel 创建的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所有的评估员对分组情况不知情。本研究为期10 d,在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本研究经海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对象 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从海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招募在2018-06-01 前6 个月中至少经历过1 次跌倒的60 岁以上老年人。纳入标准:(1)能够保持站立姿势;(2)能独立行走;(3)足底同一部位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得分在5.07分以上;(4)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24 分。排除标准:(1)有任何神经或矫形问题者;(2)在过去6 个月内参加任何平衡训练计划者。最终选择62 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 例。
1.3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
1.4 干预方法 试验组在康复医学科进行足底感知训练。康复医师使用了5 种不同布氏硬度(58.8、78.5、107.9、200.0、308.0 N/mm2)的海绵垫。一次训练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每名研究对象均蒙住双眼,坐在高椅上,双脚抬离地板;(2)将海绵垫放在研究对象的双脚下方,并指示研究对象对海绵垫施加压力,根据双脚的感觉区分5 种不同硬度的海绵垫;(3)以5 ~25 mm 的升序告知研究对象海绵垫的精确硬度,并要求其记住硬度的差异,再以降序重复该步骤;(4)形成步骤记忆后,要求研究对象区分以随机顺序呈现的5个海绵垫的硬度,并立即告知其答案的正误;(5)重复步骤3 一次。每天训练10 次,一共训练10 d,以确定5 个海绵垫的硬度水平,错误答案的数量被作为足底感知训练得分。对照组以与试验组相同的方式和时间进行训练,但是不要求区分5 个海绵垫的硬度水平。
1.5 平衡检测
1.5.1 静态平衡 使用Biorescue 系统评估静态平衡。所有研究对象在测量设备上静止站立30 s,通过睁眼时、闭眼时压力中心(COP)移动路径长度来反映静态平衡。研究对象站立在测量设备上时有1 min 的放松时间,数据均是在1 min 后开始测量,以避免初始移动误差。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睁眼、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
1.5.2 动态平衡 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评估动态平衡。在TUG 中,研究对象坐在一张扶手高46 cm的椅子上,站立往返3 m 后再次坐在椅子上,用秒表测量所用时间。记录两组干预前后TUG 结果。
1.6 跌倒风险评估 采用跌倒效能量表(FES)评价跌倒风险。FES 共包括13 个项目,其中第1~6 项(日常生活的个人活动)、第8~13 项(日常生活的工具活动)和第7 项(上下楼梯)。FES 得分为0~10 分,0 分表示“完全不自信”,10 分表示“完全自信”。记录两组干预前后FES 得分,得分越高表示信心越足,跌倒风险越低。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Shapiro-Wilk 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试验组不同时间点足底感知训练得分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法;两组平衡检测结果、跌倒风险评估结果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试验组不同时间点足底感知训练得分比较 试验组不同时间点足底感知训练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7、8、9、10 天足底感知训练得分均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平衡检测结果比较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TUG 结果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TUG 结果上主效应显著(P<0.05)。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分别短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长于对照组,干预后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前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分别短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干预后TUG 结果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TUG 结果分别短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跌倒风险评估结果比较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ES 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FES 得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前FES 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FES 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FES 得分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试验组不同时间点足底感知训练得分比较(n=31,,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ntar perception training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表2 试验组不同时间点足底感知训练得分比较(n=31,,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ntar perception training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注:与第1 天比较,aP<0.05
时间 足底感知训练得分第1 天 6.2±1.6第2 天 5.5±1.3第3 天 4.5±1.3第4 天 4.5±1.3第5 天 4.1±1.1第6 天 3.6±0.9第7 天 2.8±1.0a第8 天 2.6±1.2a第9 天 2.3±1.1a第10 天 2.2±1.2a F 值 145.43 P 值 <0.001
表3 两组平衡检测结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alance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表3 两组平衡检测结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alance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注:COP=压力中心,TUG=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组别 例数 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cm) 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cm) TUG 结果(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1 1 559.9±662.6 1 545.8±548.3 2 112.2±493.4 2 097.9±507.4 20.9±0.6 19.6±0.6试验组 31 1 590.3±740.0 1 567.7±742.2 2 323.2±809.7 2 007.4±885.7 20.8±0.7 18.9±0.8 F 值 F交互=0.022,F组间=0.841,F组内=6.388 F交互=5.210,F组间=4.306,F组内=6.245 F交互=5.522,F组间=10.388,F组内=165.216 P 值 P交互=0.882,P组间=0.361,P组内=0.013 P交互=0.024,P组间=0.040,P组内=0.014 P交互=0.020,P组间=0.002,P组内<0.001
表4 两组跌倒风险评估结果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fall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两组跌倒风险评估结果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fall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FES=跌倒效能量表
组别 例数 FES 得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1 92.1±5.5 95.4±6.4试验组 31 91.7±6.3 103.3±8.3 F 值 F交互=11.892,F组间=9.459,F组内=38.564 P 值 P交互<0.001,P组间=0.003,P组内<0.001
3 讨论
跌倒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80 岁以上人群跌倒发生率高达50%,且90 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后造成的功能损伤和残疾较为严重[9]。因此,研究预防老年跌倒损伤迫在眉睫,这对于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足底感知训练对有跌倒史老年人平衡能力和跌倒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为期10 d 的足底感知训练后,FES 得分明显升高,提示跌倒风险降低。
本研究通过睁眼、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来评估静态平衡,TUG 结果来评估动态平衡,结果显示:干预方法与时间在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上不存在交互作用;干预方法在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上主效应不显著;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睁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分别短于本组干预前;试验组干预前闭眼时COP移动路径长度长于对照组,干预后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短于对照组;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前闭眼时COP 移动路径长度分别短于本组干预前。WAGATSUMA等[10]研究了睁眼、闭眼时静态站立位置的摆动幅度,发现闭眼时摆动幅度显著增加,表明视觉感觉有助于静态站立位置的平衡控制。试验组干预前、干预后TUG结果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TUG 结果分别短于本组干预前。FINO 等[11]的研究发现,足底感知训练后受试者动态平衡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足底感知训练不仅改善了站立状态下的静态平衡,而且改善了行走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此外,本研究还统计了不同时间段的足底感知训练得分,结果显示,试验组第7、8、9、10 天足底感知训练得分均低于第1 天,提示足底感知训练后能提高足底的感知能力,可能会对减少跌倒有帮助。RYM 等[12]研究发现:单纯增加感觉输入可能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的平衡能力,从而减少跌倒。
FES 主要测定老年人在不发生跌倒的情况下,对从事简单或复杂身体活动的担忧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前FES 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FES 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FES 得分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提示足底感知训练后跌倒风险降低。CALLESEN 等[13]报告称,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改善可以减少对跌倒的恐惧,进而减少跌倒,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然而,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虽然对认知障碍进行了筛选测试,但注意力略有下降的老年人可能不会被完全排除在外,可能在10 d 的足底感知训练后难以持续改善训练效果和保持平衡。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了解足底感知训练对各种研究对象的长期影响,包括因身体机能恶化而日常活动受限制的老年患者。
综上所述,足底感知训练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从而减少跌倒。
作者贡献:刘凯、陈英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数据收集,撰写论文;高照、黄奕君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整理;刘凯、吕静美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统计学处理及论文的修订;刘凯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