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阈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偏差与对策

2020-04-10阴娜

人文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图书馆

阴娜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开发要“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文化扶贫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受到经费支持、人力资源、服务对象、制度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笔者通过分析扶贫内容与扶贫对象的需求偏差、文化扶贫思想与扶贫路径的偏差、资源配置与反馈机制的偏差等三方面内容,提出精准扶贫视阈下修正偏差的步骤和对策,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参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提供可行化建议。

我国自1978年以来就开展了系统的扶贫工作,1993年,国家文化扶贫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文化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长期发展中,扶贫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文化发展跟不上,也会制约经济发展。从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现阶段来看,公共图书馆建设初具成效,总分馆制度不断推进完善。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许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中,并且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主要模式

(一)盘活馆藏——“送书下乡”

“送书下乡”是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最常见的形式。随着图书馆的进步与发展,“下乡”赠送的资源不只局限于纸质图书,而是扩展到数字文献、流动书车、农村书屋、电子资源推广等新型复合模式。但是“送书下乡”以图书馆为主体,呈现出单方面、一次性的特点,时间多集中于节假日,图书馆只充当了资源“搬运工”的角色,是目前最简单、普及度最广的文化扶贫形式,也是精准度最低的文化扶贫模式。

(二)有的放矢——开展专题活动

以图书和资源赠送为基础,整合自身文化资源优势。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逐渐“走出去”,把在馆内反映良好的活动融入扶贫工作,通过摸底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活动。例如,留守儿童读书指导、举办科普展览、基层农业技术讲座、农村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等。以前期工作为基础,通过走访、询问收集反馈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加快贫困居民固有习惯、风俗、心态及价值理念的转变,提高扶贫工作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形成可持续的双向沟通模式。

(三)以人为本——“一对一”精准帮扶

这种方式是结合扶贫工作相关政策,通过前期调研走访和数据分析,筛选出贫困人口中的帮扶对象,发挥图书馆的优势,联合当地政府扶贫部门,以扶贫政策为指引,建档立卡、一户一档,了解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帮扶家庭提供精准的文化扶贫指导和服务。但是受资源、资金、人力等方面因素限制,“一对一”精准帮扶在公共图书馆参与的文化扶贫中并未普及。

二、精准扶贫视阈下文化扶贫工作中的偏差

(一)扶贫内容与扶贫对象需求存在偏差

近年来,国家不断投入资金建设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但是,公共文化扶贫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总体上仍存在供需脱节的问题。贫困落后地区的群众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文化扶贫所提供的内容远超过他们的文化需求。贫困地区往往文化教育基础差,日常的文娱生活以打牌、看电视为主,很少有人选择以读书看报作为消遣方式,因而文化产品被束之高阁。现有的普惠文化活动,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简单地搬运文化和科技资源,没有针对扶贫对象和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严重影响了文化扶贫的效果和成效。当然,设施和资源建设是文化扶贫的物质基础,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战略规划及援助。

(二)文化扶贫思想与扶贫路径存在偏差

目前的扶贫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文化扶贫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片面追求政绩指标,扶贫文化活动沦为形式,认为扶贫最重要的还是搞经济。众所周知,除了经济增长在促进减贫方面起主要作用外,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也逐渐扩大,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扶贫工作都做不好。另一方面是重物质帮扶輕精神扶贫。帮扶对象没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愿,消极应对,或者受文化知识水平限制,不知如何摆脱贫困。公共图书馆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摸底调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收集相关情报,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活动资源,为贫困地区输送符合其需求的书籍、光盘、讲座等内容,避免扶贫活动滞后甚至流于形式。

(三)资源配置与反馈机制存在偏差

图书馆对贫困地区文化资源配置是否到位、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资源是否市场化、不同的扶贫项目成效如何、是否惠及目标对象等问题均缺乏关注和研究。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在文化扶贫工作中,有效的反馈机制的缺失导致一些贫困地区的政府沉迷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和其他硬件设施的建设,盲目进行工程建设导致适得其反,忽视了文化造福民众的积极作用。对于援助资源的输入和分配,对帮扶对象的受益程度以及其他信息没有完整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因此无法评估扶贫的具体实施效果,也无法评估它为将来工作所能提供的指导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与政府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扶贫事业的顺利发展。例如,公共图书馆提供书籍和期刊的过程管理不严格,书籍和期刊的种类、数量分散,针对性不强,宣传不到位,导致书籍和期刊的利用率低。由于后续反馈机制尚未完善,无法评估图书资源是否发挥了预期效果,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完善文化精准扶贫的步骤

(一)切实做好前期调研

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扶贫工作,必须同时考虑区域和人的因素,包括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地方资源、设施建设以及收入水平、教育水平,贫困人口的数量、年龄、贫困原因、受教育程度、信息需求和其他相关因素。陈景朝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一文中指出,根据调查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并根据相应的地理位置绘制成图表,该图表以每个贫困地区为单位,可以链接到具体的数据清单,清晰反映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以及贫困户数量、文化需求等,后续还可以实时显示各地区文化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大数据时代,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精准数据作为支撑,以提高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避免重复劳动。

(二)提高服务对象识别度

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要顺利开展文化扶贫,不仅要准确识别文化贫困群体,优秀的扶贫项目亦是文化扶贫工作的助推器。

1.目标人群精准识别

首先,必须将帮扶对象区分开,可将全部人口分为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避免“普惠式扶贫”占用有限的扶贫资源。其次,要识别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工作的能力、意愿和需求。例如,对于因健康问题、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无意愿参与文化扶贫工作的贫困人口可以采取其他方法,而既有能力又有意愿参与文化扶贫的人员,则是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的目标人群。

2.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识别

文化扶贫项目有活动方式灵活、更易吸引目标人群兴趣点的优势,随着国家对文化扶贫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文化扶贫队伍中。但是图书馆主导的文化扶贫项目往往不见成效,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充分研究项目是否符合当地文化资源的现状;二是只注重项目数量,忽视了质量,对是否满足目标人群的文化需求关注不够。

优秀的文化扶贫项目要同时具备针对性和可行性两个特征,从立项开始就要做好需求分析,切实为贫困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扶;在可行性分析阶段,要关注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并提高目标人群获取经济收益的能力。

3.合理匹配资源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细化自身优势,根据贫困地区实际需求进行匹配,可以有效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公共图书馆为贫困地区输送纸质资源和数字电子资源,可以满足文化精准扶贫中所需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交流平台,奠定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输入路径,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获取帮扶地区和目标人群的需求,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公共图书馆馆员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可以收集和分析贫困地区人口信息,结合专业知识制定扶贫内容,对有需求的对象提供有针对性培训、参考咨询等服务。

四、精准扶贫视阈下修正偏差的思考与对策

(一)搭建统筹平台,打造多样化服务终端

文化精准扶贫,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资源配置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准确把握贫困地区的资源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定制化服务,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搭建数据传递网络。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并从原来的线下信息传递、举办活动逐渐向网络方向延伸。要想满足贫困地区用户需求,资源采购的数量不一定大,但内容必须优良,同时确保资源稳定更新,提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线上和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增加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例如,黑龙江省图书馆结合省级共享项目的五级服务网络,在省级图书馆建立服务器,为贫困地区开发软件APP和数字资源,推广远程数字服务和移动终端。通过微信群组等方式,整合当地文化企业、公益性组织、热衷公益的企事业单位,打造统筹的资源平台,促进联合活动和信息共享。

(二)文化扶贫与教育扶贫相结合,完善图书馆智库队伍建设

“扶智”与“扶志”,教育最根本。文化扶贫不是单一地抓文化,更不是精准扶贫的点缀,而是把文化、教育、科技等与满足贫困地区求知、求富、求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的系统工程。文化扶贫既要扶知识又要扶方法,既要扶技能又要扶素养,既要扶志气更要扶信心,如此才能充分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主动性和積极性,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相互配合,实现文化在扶贫工作中“授之以渔”的效果。智库团队可以是讲座嘉宾,也可以鼓励馆员参与其中,实现知识共享,共同为促进文化精准扶贫贡献力量。例如,2019年济南市图书馆在“走进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大刘小学”活动中,除了为孩子们送去儿童科普、中外名著、人物传记等图书,建立图书流通站外,还邀请了儿童文学作家王天宁为大刘小学的师生献上了一场题为《阅读与写作》的精彩讲座,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活动资源,解决乡村学校经费紧张、图书数量不足等问题。

(三) 组织鼓励文化志愿者参与,加强基层图书馆服务人才的培训

构建以扎根基层为导向的文化人才队伍体系非常关键。文化志愿者“走过千家万户,进入万户”,为贫困户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服务,根据贫困人口的需求,现场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加强基层文化志愿者培养力度,按照文化精准扶贫的理念,开展高质量的资源推广活动。例如,通过赠送数字资源阅读卡,为贫困用户提供多种数字文化资源和阅读选择。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可以依靠上级图书馆或指定图书馆的指导帮助,后续活动可以根据区域文化扶贫政策文件进行开发。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可以大大减轻上层人力资源压力,推动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确保贫困地区群众持续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落实图书馆的公益化。

结语

文化扶贫工作不仅影响贫困地区文化竞争力及市场效益,也会影响目标人群参与文化扶贫项目的深度和广度。文化扶贫的目的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最终帮助他们摆脱物质贫困。因此,从“普惠”到“精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是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张  玙]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图书馆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图书馆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