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0-04-10郑玉珠郭慰慰
郑玉珠 郭慰慰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基本现状迫切呼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贯穿于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在内的全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C-0003-05
坚持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渗透式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轴,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动力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既要力争使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心,也要为世界的进步奉献更多的正能量。这“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地構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领域,思政课教师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无缝对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向全国人民发出实现“中国梦”的号召。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能够把亿万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中华民族儿女整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同心勠力、共同奋斗。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落实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地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日常课堂教学中,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可促进高校传承文化、加强文化建设,丰富高校评估体系,也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今世界,反社会主义势力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国内利益多元化造成的人们价值观多元,凡此种种,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并且他们正处于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要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达成价值共识,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准确地把握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尤其是所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基于此,课题组对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泰山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五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75份。通过对回收的试卷进行客观系统地统计和数据分析,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成果及存在问题,既要研究其存在的深层原因,也要探究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成为该领域的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国知网、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和维普电子期刊数据,到目前为止,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共有264条相关文献。这些研究成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如何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或单科教学的融合问题;第二,两者融合的方式方法问题;第三,在某类具有特殊资源的高校实现两者融合问题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主要有三个基础。第一,党和政府宏观政策的导向。201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 2014年12月,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的导向作用。第二,地方各部门依据中央文件精神出台的各种奖惩举措切实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第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觉行为,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的地位,进而培育大学生的认同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方式趋向多样性,但后劲不足。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的调研中,91%的受访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专题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导向、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传统理论讲授进行教学的受访教师比例分别是15%、30%、20%、26%、9%。调查数据表明,总体而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趋向多样化,教育创新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分析数据,我们也能发现,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一条腿走路,过分强调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却在无意间弱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的空洞化。第一,部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之间缺乏逻辑衔接,偏离教学目标,没有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也因缺乏必要的课前准备导致给出的观点五花八门,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帅、为灵魂,并把它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始终。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以此为核心,否则,将会出现二者的脱节。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重点,有多位同学先后给出自己的观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纲要》课的“洋务运动”中,地主阶级提出了“求强”“求富”的口号。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有关洋务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主要成就和失败原因,还必须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是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进而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高度凝练的结晶。
2.社会实践活动亟待进一步加强。关于当前高校学生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表明,课堂教学100%,专家讲座20%,社团活动35%,社会实践18%,校园文化标识36%。这说明,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中,课堂教学具有绝对性的支配地位。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的侧翼阵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延伸不可或缺。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实践活动比重仅占18%,这对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目标的达成无疑是不利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这五所高校中,民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相对而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更低些,这主要是他们的相关经费、资源和人力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三、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途径
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概括地说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塑造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点”与“点”之间的有机衔接融合。然后,课后再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了解嵌入式教学的效果,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完美的契合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地嵌入教材体系。
这五门课程依据学科特点,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世界观、方法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党长期以来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体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着重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领域,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形势与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现实性和极强的时效性,党和政府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的所持的政策和基本立场及其变化,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所体现的指导思想的精准解读,也体现了党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优秀品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历史为载体,主要通过历史的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首先,教师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为主线,诠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深刻内涵。其次,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血淋淋的侵华史,也是无数先烈为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屈抗争的斗争史。教师可以此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自由、平等、公平、法制”大好社会局面。近代以来,西方侵略者的欺凌使我们的民族尊严沦丧、大好河山沦入夷手、人民处于压迫奴役之下而不得翻身。在此背景下,所谓的“自由、平等、公平、法制” 也只是无数仁人志士遥不可及的梦想。教师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意识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民主与自由。最后,充分利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那些为探寻国家出路而奋勇前行的爱国志士们的感人事迹,向学生宣介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和基本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通过学习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培养学生为民族事业、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必须以各门课程的学科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因势利导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两个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支配性的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水平和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需要完善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进而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这样学生才能“尊其师,信其道”。对所倡导的价值观、所教授的内容,教师要率先师范,以身作则,知行合一,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感召力。
当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98后”,乃至“00后”,他们深受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影响,思想活跃,求知欲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如果说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学方法则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插上了升华的翅膀。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间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相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活动。然后,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以专业(或其他)为分组标准,把教学班分为若干小组,引领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利用手机网络化、智能化功能的便利,让学生通过诸如“学习通”之类的学习软件全面地利用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及大量的课外相关资料自主进行教学问题的研讨。最后,通过组织学生探究、讨论,从而使学生梳理清楚所学内容的脉络,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最大优点之一,能够最大程度上把沉溺于手游等其他不良嗜好的学生拉回到课堂。
概括而言,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彻底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形成高效、活跃的师生良性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清晰而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中心营造良性的教学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由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等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不仅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也要经营好实践教学这块侧翼阵地,同时还要完善考核方式,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形成整体性的融入合力。
1.优化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益,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课内,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比如课堂辩论、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进行专项调研、社会问题调查、参观考察等。
优化实践教学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教学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量力而行、科学规划。“量力”的“力”包含进行实践教学所需的经费保障能力、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控能力。因此,必须在现有的资源、环境基础上,合理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从而通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对接,促使高校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统分式”实践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多变。从空间角度而言,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从时间维度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类;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更是种类繁多。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要在充分考虑青年学生个人特点及其兴趣需求的基础上,依据现实条件而灵活多变。“分”是指学生分散进行实践活动;“统”则蕴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分散进行的实践活动进行总体设计和宏观导领,二是把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量化,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统分式”实践教学模式,直观地说,就是发动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自我组织,分散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可以参观、考察学校所在地或者自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等;可以观看自己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录片、故事片等;可以阅读自己喜爱的相关专题著作或者文章;可以关注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适当参与力所能及的义工活动,各种实践方式不一而足。为了保证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必须对学生分散开展的实践活动成果统一进行考核。学生分散进行实践活动,不能走马观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占用材料,仔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性质,形成自己的实践活动书面材料,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
2.完善考核机制,增强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我们需要凭借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进行评估。第一,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估要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过去期末考试成绩是作为考察学生能否顺利结课的最主要依据,这难免有些绝对化、简单化。对于学生的考核应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含有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他们的课堂表现。在学生总成绩的比重分配方面,在坚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前提下,要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的权重。第二,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鼓励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实践,奖励学生良好道德操守的表现与行为;对于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的行为以及考试作弊等行为也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惩罚规范。总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科学而规范的考核机制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杠杆作用,促进高校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其本身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体现。在此过程中,第一步,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有机融合,确立教学目标,组织科学有效的教案。第二步,首先,依托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其次,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再次,利用考核机制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固化,最终实现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洲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OL]. http://news.sina.com.cn/o/2015-10-14/doc-ifxiuyea9073015.s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3]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 http://orig.cssn.cn/dzyx/dzyx_jlyhz/201412/t20141230_
1461366.shtml.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钟俊生,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
[7]曹中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8).
[8]代玉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创业教育的导航星[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7(3).
[9]黄明宇.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路径——以广西高校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8(1).
[10]李美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主題[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8(4).
[11]梁红军,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整合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8(5).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