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唱“闽南童谣”为载体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
2020-04-10魏晓梅
魏晓梅
摘 要:“闽南童谣”散见于福建东南沿海等地,是历代百姓所创造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现今的幼儿教育有提出把教育教学与社会资源结合,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等观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以传唱“闽南童谣”为载体,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策略分析及改造,从科学了解幼儿情感状况,确立培养目标;深入挖掘“闽南童谣”资源,建立资源文库;充分利用“闽南童谣”资源,开展多彩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打造出以“闽南童谣”为载体的优势幼儿教学资源,助力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闽南童谣;家乡情感;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1-0114-02
根据教育部相关幼儿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幼儿教育教学应与社会资源结合,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闽南童谣”贴合当地语境,亲近自然生活,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其内容丰富多彩,多充满童真趣味,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的重要载体。而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将“闽南童谣”与幼儿教学结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闽南童谣”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实施及相关问题
(一)运用实施形式
1.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闽南童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教学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多元。可以进行线上歌曲唱练教学,可以进行线下传唱比赛表演;可以与游戏结合,打造出各式各样的游戏体验;可以结合相关的歌曲背景,进行歌曲人文科普,展现历史风俗人情;可以借着歌曲教学走出教室,进行相关的展馆参观,进一步丰富升华所学。总之,“闽南童谣”因其多样的教学形式而充满魅力。
2.有效做到家园之间的联动
“闽南童谣”也是父辈们从小传唱到大的歌曲,所以幼儿在园中学习后,很容易再与父母沟通。这样可以形成有效的亲子互动机制,促进家园之间的联通。园所也可以借机在亲子会中进行“闽南童谣”的插入,有效吸收家长参与。
3.进行信息技术化教学
“闽南童谣”的丰富形式可以借助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得以呈现。一大批优秀的歌曲借助动画、实物的图像化展示,可以直观地展现在幼儿们面前。多媒体发音释义更精准,也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的韵味。这加深了幼儿学习的体验,达到了寓教于学于演的目的。
(二)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
1.对“闽南童谣”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深入
歌曲散乱,教学没有章法、不连贯是目前“闽南童谣”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缺乏统一教材,缺乏相关的资源库,使得“闽南童谣”看着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但资源都不在园中。教师此方面能力不足,也未必能教好。另外,本土化不足,不能与当地的实际结合。泉州有泉州的风土人情,漳州有漳州的格调,所以歌词展现不一样。不能直接把厦门的童谣拿来给漳州的幼儿用,即使拿来用,幼儿也未必懂。所以,目前不仅仅需要闽南语区各园相联合,投入相关资源,共同搜集优质“闽南童谣”,达到量的合格;也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革,根据当地需要重新进行部分填词,强化教师教学水平,以期达到质的合格。
2.更多地强调一种娱乐性,对幼儿的情感培养升华不到位
目前园区的教学方式还仅仅停留在教,之后让幼儿学会念童谣、唱童谣,这就够了吗?笔者认为这是不够的。一味地追求说、唱使得“闽南童谣”的学习变得娱乐化,使得幼儿们认为这只是一首儿歌或者一首歌曲,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这一首童谣。而每首童谣背后所蕴含的机理,或是人生哲理,或是风土人情,或是某个民间技艺,或是某种精神,都淡化了,这使得“闽南童谣”这一大资源库被浪费。我们之所以要进行“闽南童谣”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幼儿掌握韵律,学会说、唱,更多的是让幼儿理解家乡,感受家乡,热爱家乡。
二、以“闽南童谣”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的策略分析
(一)深入挖掘“闽南童谣”资源,建立资源文库
1.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闽南童谣”散见于福建、台湾各地,所以需要教师们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收集。除了互联网,教师还应到各地的图书馆、文史馆、档案馆进行搜寻,或走街串巷,深入社区中,通过现场询问、发放表单等形式进行搜集。教师通过以上办法,初步罗列出数千首闽南歌曲。
2.进行相关归纳整理,建立资源文库
教学要有计划,要有阶梯性,这就使得教学资源也应有阶梯性。教师应将收集到的闽南歌曲分门别类,进行归档整合。如采用生活类、节日类等分类方法,人物、动物、神话等类别组合,将每首歌都绘制成电子文档并进行音乐录制,赋予其相关“身份”,形成一个有规律、易查找的资源库,以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3.提炼筛选资源,精心设计相关活动
并不是每首歌都适用于幼儿教学。有些闽南语发音过于晦涩,很多人说福建人发音不标准,很大程度是因为闽南语走火入魔而致的“因噎废食”。目前还是更适合采用辅助培养的方式。有些童谣教导的思想过于陈旧,与新时代价值观也不符合,所以要把一些不合时宜的、糟粕的资源剔除。
(二)充分利用“闽南童谣”资源,开展多彩活动
1.借助地域节庆,开展童谣合唱、情景剧表演或比赛
“闽南童謠”与闽南地区的四时节气紧紧相结合。如《新正歌》中对新年的热闹景象进行了描绘,并对正月初一至十六的相关习俗都进行了演绎。《正月童谣》也是对正月景象和风土人情的精彩演绎。在春节前夕,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童谣的学习。这一方面使得幼儿了解到正月期间家乡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开展相关活动。如春节期间闽南地区都有氛围浓厚的庙会,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人群多处开展春节相关童谣的歌咏比赛。这一方面可以使年味更足,增加幼儿的表演性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能让观众回味起过去的童真与节日的美好,带动闽南文化的热点性传播,弘扬闽南的文化。“闽南童谣”还与民族、时代结合,烘托出了浓浓的爱国主义,表现了闽南人誓死不屈、坚贞挺拔的民族气节。在“七七”事变、“九一八”事件的纪念日中,教师可以教幼儿“闽南童谣”,让幼儿明白有国才有家,爱国爱家之情油然而生。《唔唔嘤》——一首闽南语版《摇篮曲》,其意境优美抒情,歌词朗朗上口,讲述了浓浓母爱的故事,让幼儿明白,父母对幼儿无私伟大的付出,引导幼儿要做个懂事、争气的人,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勉励。
2.依托歌曲丰富资源,开展游戏
“闽南歌曲”曲库庞大,可以和各种各类的游戏结合。游戏作为生动且易让幼儿接受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再认识家乡,再发掘文化,内心树立起一种信念。“闽南歌曲”可以和体育游戏结合。如《扒龙船》一歌就是对赛龙舟的精彩描写。虽然涉水很危险,但是可以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利用桌椅等现成资源,进行分组竞赛。在游戏里让幼儿高唱《扒龙船》,随后认识到龙舟的组成部位,感受到比赛是一项团体性运动,需要大家团结一致。“闽南歌曲”还可以和语音游戏结合。闽南歌曲中很多歌曲都是双向互动式的,这样就可以让幼儿两两分组,你唱我答。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歌词的再创作,使之更符合时代背景,更容易被传唱。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闽南语言对话能力也将得到提升。“闽南歌曲”最本质的还是一种音乐,如将音乐与游戏结合,必然会迸发出一种新的游戏体验。如《秀才骑马弄弄来》这首歌,韵律上下波动,还需要幼儿进行的肢体表演才能让人身临其境。此歌很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很适合开展音乐游戏,类似的还有许多。
3.利用环境渗透,渲染热爱家乡氛围
“闽南童谣”中有很多歌曲都涉及家乡丰富的手艺文化。比如《捏尪仔》一歌中所唱到的那样:“捏尪仔师傅本事多,甚物尪仔拢会做,互你看甲目珠花。猪八戒,食西瓜,唐僧大师骑大马。沙和尚,会担压,孙悟空,把戏多,会飞天,会钻地看着实在真滑稽。”可到了如今时代,小朋友们更多接触的是电视机之类的东西,很少再会观赏如“尪仔”之类的本土精美文化。“尪仔”在漳州就是漳州木偶雕刻,其雕刻栩栩如生,被称为“活的玩偶”。但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其一度因手艺人青黄不接而没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学习唱歌之余,了解什么是“尪仔”,“尪仔”长什么样,并带领小朋友们去当地的“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馆”参观实体的“尪仔”,拜访当地的手工艺人,让幼儿们感受到原来家乡还有那么有魅力的东西。又如《布袋戏真趣味》一歌:布袋戏,真趣味,搬戏真稀奇。先关灯,则开始,故事人物多拄天,勿会输电视,阿妈阿公拢合意,囝仔看了笑眯眯。布袋戏又被称作傀儡戏,师傅通过用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纵表演,整体精彩绝伦,活灵活现。而今由于布袋戏技艺复杂,所以,会操纵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布袋戏变得越来越小众。但小众不代表没有受众,如今又演进为霹雳布袋戏,在东南沿海乃至日本、东南亚地区都有大批拥趸。教师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本土文化盛宴。由于布袋戏还有口白,按照剧情演绎,本土看得懂的人往往流连忘返。为了将其向幼儿进行推广,我们请来著名的“徐竹初木偶剧团”工作人员进行演出,进行布袋演绎,配合“闽南童谣”,使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愈发深刻,也会为培养下一代手艺人埋下理想的种子。
“闽南童谣”渗透着先辈的汗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去弘扬、传承。将之与幼儿教学结合,取其精华,确实可以有效地让幼儿体会、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所以,我們需要不断地拓展教学思维,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整合“闽南童谣”优质资源,开发优质课程,让“闽南童谣”离幼儿更近一些,让生活离幼儿更近一些,让家乡成为幼儿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 晖.闽南童谣的多元文化价值及其当代传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26-129.
[2]郑薏苡.试析民间童谣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浙江温州童谣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