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0-04-10龚明斌辛晓明

教师·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价值取向

龚明斌 辛晓明

摘 要: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认真分析新形势,深入研究新问题,主动适应新要求,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尝试开展“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市区”建设,突出县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地位,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探索师德养成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有效路径,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师德养成;价值取向;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2 文章編号:1674-120X(2020)01-0004-03

一、县域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基本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个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成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遵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将“突出师德”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明确指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提出了三条具体建议,即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高尚师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教育部为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研究制定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章,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对教师进行警示、提醒,给予严管厚爱。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教育部还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处理办法和指导意见。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及道德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再加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冲击,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教师队伍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失德失范的现象,严重损害到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给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师德教育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倡导突出教育引导,促进师德自觉;突出制度管理,促进师德自律;突出关怀激励,促进师德自砺;突出监督约束,促进师德自警的“四突出、四促进”师德养成策略。按照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压实基层责任,在县域内推进师德养成教育、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从2019年开始,湖南省探索性建设浏阳市、雨花区、会同县、隆回县、邵东市等师德养成示范县,取得成功经验后,拟向全省推广,期待在全省范围内形成重师德、养师德的社会氛围,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三个有助于”,一是有助于广大教师提高对教育工作、教师职业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让教师们切身感受到教育事业的光荣与艰巨、庄严与神圣,肩负着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二是有助于广大教师明确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新的历史定位与新的职责要求。三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师德师风建设,重塑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县域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秉承“郡县制、天下安”的理念,突出县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地位,以“师德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

在理论研究上,湖南省主张师德培训与教育必须实现心灵的转向,倡导师德养成、文化涵养、智慧生成的学术思想。主张从师德培训转向师德养成,从“培训范式”转向“交往范式”,注重“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互济共治;主张从政治说教转向文化浸润,从他律性“外塑”转向自律性“内化”,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与自我修炼。试图通过对师德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进一步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和县域特色文化在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力求为教师师德建设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和信息,进一步充实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理论。深入探索广大教师在反复而持续的熏陶过程中实现道德涵育与精神滋养的规律,尝试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重视角,丰富师德养成的机理。构建和形成符合县域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协同体系和有效模式,探索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和师德养成的路径与方法,探索建立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湖南模式”。

从实践探索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具体形式了解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在师德养成方面的问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混合式培训与团队指导,创新跟进式、可持续的教师师德养成新模式。发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作用,通过“学、思、践、悟”,达到“知、情、意、行”一致。主张从侧重道德认知到师德养成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加强反思内省,重构道德认知;注重多重关系,涵养教师德性;坚持道德践行,磨炼教师品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三、县域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基本路径

第一,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机制。以县市区为主体整体推进,逐步建立“行政主导—高校指导—学校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协同机制。县市区党委、政府以及教育系统党建、人事、纪检、督导、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联动机制;相关高校侧重师德理论指导和师德涵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校、幼儿园抓师德实践,树榜样、促后进、保底线、防红线,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

第二,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基层党支部开展“五化”建设,以党建促进师德建设,以党风醇化教风。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新阵地,利用新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广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

第三,贯彻落实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以县市区教育(体)局为主体,突出政治思想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组织本区域教师学习贯彻《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督促广大教师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楷模,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

第四,选树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县市区教育(体)局会同相关部门,发掘当地师德典型,树立教师身边的师德模范,加强师德宣传,推介“湖湘好老师”“中国好老师”, 配合湖南省教育厅及教育部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功勋和荣誉表彰的提名推荐工作。提炼和宣扬优秀教师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塑造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第五,组织实施好师德养成教育。以“国培计划”师德养成教育项目为载体,以教育部即将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为依据,以“传承师道,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湖湘文化和县域特色文化涵养师德”为主要路径,遵循“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渗透融入、知行合一”的推进思路,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混合式培训与团队指导,创新跟进式、可持續的教师师德养成新模式,建设一批师德养成教育的示范县市区、示范学校、示范幼儿园,引领全省师德风尚,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

一是举办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干部研修班和师德养成教育培训者研修班。师德管理干部研修班在省级层面培养50名认识到位、思路清晰、率先垂范、保障有力者组成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团队,主要培训对象为每个示范县市区教育(体)局局长、分管师德师风建设的副局长、人事或教师工作股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和副校长(或主任)以及承担试点县市区师德师风建设指导工作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相关院系负责人。充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为示范县市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少数”、引领者与护航者。师德培训者研修班在省级层面培养50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热心师训者组成师德养成教育培训者团队,作为省级师德培训专家,参与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市区师德培训指导,承担全省其他县市区“送培到县”示范性培训项目“师德巡讲”任务。

二是指导建设一批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园)。每个示范县市区遴选建设10所保障有力、组织有序、机制健全的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园),作为师德养成教育实验与实践基地开展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教师培训新模式,在理念创新、课程建设、活动开展、共同体建设和评估考核等方面,发挥“传、帮、带”及示范、辐射作用。

三是培训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市区的骨干。以示范县市区为单位,组建县(市区)域师德养成教育示范校(园)管理干部团队和师德培训者团队,每个县市区各50人,共100人。由示范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独立或与相关高校联合申报县域师德骨干国培项目,以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坊的方式开展混合式研修,集中研修5天、工作坊研修100学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师德培养新模式,引导大家“学、思、悟、行”,在内心深处“明道立德”,使之成为教师群体道德的典范,成为引领、示范教师生命状态改变的先行者。

四是通过“骨干引领全员”整体提升县(市区)教师师德修养。结合示范县(市区)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按照“师德师风建设骨干—师德养成示范校(园)教师—全县(市区)教师”分层辐射的思路分步实施全员师德养成教育。由示范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选择“中华文化涵养师德线上学习平台”,提供系列师德涵养课程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采用“送教下乡”“师德巡讲”“师德养成工作坊”与“校本研训”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县市区每年培养培训500~1000名教师,集中培训3天,网络研修50学时。同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在小步子、低压力、低门槛的学习中,长时熏修、长期浸润。引领他们把中华文化中的修身智慧和教育智慧“学出来、悟出来”,并能够“做出来、传下去”,促进教师修身与教学实践相融合,打造出一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五是总结形成一套能够引领、示范全省乃至全国的“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市区)方案”。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收集教师生命成长的动人故事和典型事例,按照主题分别集结成册,整理和总结各县(市区)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出示范县(市区)师德养成教育典型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模型与实施工具,面向全国发布和大面积辐射、推广,进一步提升示范县(市区)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文静,杜霞,张翠平.传承师道立德树人——中华文化涵养师德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张卓玉.构建教育新模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

[4]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戴双翔,王本陆.教师职业道德养成——做一个温暖的师德实践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李进.教师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檀传宝.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8]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沙伦·费曼-尼姆赛尔,D·约翰·麦金太尔.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变革世界中的永恒问题(第三版)[M].范国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价值取向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