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联动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0-04-10王琪
王琪
摘 要: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机制下,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运用家园联动的方式,切实转变家长的健康观念,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通过构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跟踪机制、记录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等,加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家园联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G44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1-0112-02
一、引言
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的整体素质实际上并不高。但是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实际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心理健康辅导方面还没有达到幼儿园教学的标准,这也是目前培训系统中许多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很多幼儿教师储备幼儿的心理学知识相对比较少,也缺乏一些科学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只能采用简单的心理干预方法。所以幼儿教师遇到幼儿的心理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总是感到手足无措和困惑。
此外,这些幼儿园的教师无法及时判断并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从一些相对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系统教师群体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仍面临较大障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实际上可以帮助幼儿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但目前很多幼儿园实际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培训是不足的,很多教师还没有进行知识更新,在心理健康行为方式方面也缺乏一些改进措施。
家园联动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推进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心理辅导效果。
二、转变健康观念,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在当前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应首先改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注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指导。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实际上要求从幼儿园层面建立一个大的幼儿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逐步让幼儿形成一些适应性心理素质。
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帮助父母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工作,如设立家长幼儿园或者设置一些父母接待日等,还可设立电话咨询以及实体咨询等制度,帮助家长进一步地提高培养幼儿的综合水平。此外,还可以创建一些育儿出版物或相关辅导材料,丰富父母的育儿经验,帮助父母改变幼儿保育的一些观念,并建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
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促使家长和幼儿园形成统一的幼儿家庭教育观,如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注重一些知识的教授,但是实际上品德和习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帮助父母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方式和方法应该灵活,以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式,加强宣传,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可以开设一些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比如“幼儿出现厌食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如何让幼儿学会懂礼貌”等这一类的健康讲座,邀请幼儿园中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对幼儿出现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共同探索和研究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幼儿在家中活动的时间并不比在幼儿园中的时间短,这段时间内如果家长发现幼儿出现一些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就可以运用从幼儿园讲座中学习的一些技巧,比如对其进行因勢利导、采取奖赏或者激励等方式让幼儿逐渐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方式,可以提高家长观察并且解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和引导中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
三、建立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长期合作机制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合作机制的探索,形成真正长效影响的机制。家园合作实际上应该具备连贯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都应该有典型的心理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帮助幼儿以主导的方式形成健康的心灵。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针对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主题心理健康课程教育。针对所有幼儿心理健康行为的预防和教育,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例如,当一名新生进入幼儿园学习时,幼儿教师应该帮助其缓解入园焦虑;对即将上小学的大班幼儿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做好一些幼小衔接的心理辅导工作,所有这些应该是在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习惯中准备的。此外,我们应该开设各种渠道,让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特别是在沟通渠道的拓展上,要搭建多元化以及平等的沟通平台,这是幼儿教师和家长能够形成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地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建立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的网站等,使用信息化的在线平台,可以联系幼儿教师和家长。
例如,在大班幼儿即将要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时,幼儿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观察这一阶段幼儿所出现的一些心理变化,从而进一步协调、解决这一阶段幼儿的心理问题。这一个阶段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现象,如舍不得幼儿园中的小伙伴,或者是觉得小学的学校纪律和幼儿园对幼儿作出的规定有很多差异,从而会出现心理上的抗拒。因此,幼儿教师在园内就要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引导,让幼儿认识到小学学习对其自身的积极影响,同时家长也要密切配合,利用家庭教育或者活动的机会,对幼儿进行引导与培养,鼓励幼儿进一步适应幼小衔接的过程,从而提升幼儿的适应性,避免幼儿在即将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
因此,在解决一些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家庭和幼儿园必须要达成共识,特别是对幼儿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幼儿教师要从教学经验出发,主动与家长分享这些经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四、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建立幼儿心理健康记录与评估系统
在家园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强化对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挖掘教育的多元价值,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应从心理保健等角度,充分地发挥教育和教学的艺术性。如果教育者没有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没有充分掌握幼儿的差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法找到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因此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引导来说,幼儿教师应该科学地分析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些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心理引导,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此外,对于幼儿,幼儿教师可以建立一些心理健康档案,并可以在心理健康记录的基础上开展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评估实际上应该基于一些行为观察和心理测试。教师掌握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的情况以及一些现实的资料后,才能够对幼儿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从而以科学的方式干预幼儿的心理发展。
当前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家园合作,应该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可以实现家庭和幼儿园互相评价,共同进步和提高。在幼兒园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个学期都应该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广泛地征求家长的意见,根据幼儿的一些阶段性的特点,形成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应该重视幼儿的进步和不足,剖析在教学的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借鉴一些好的做法,这将激励父母参与幼儿教育。此外,幼儿园还可以设立家长委员会,定期评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家长委员会还可以考虑以跟进的方式监督幼儿园的教学,以解决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矛盾。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传播给其他家长。
除此之外,还可以挖掘家长资源,定期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一些幼儿家长进入课堂,提供一些社会实践资源,带幼儿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和亲近自然,能够更进一步地培养幼儿,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辅导我爱劳动的专题绘本课程之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电话访问或者派发问卷等方式,了解幼儿在这一场专题教学之后所出现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如家长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时,幼儿是否会产生抵触情绪或者行为,或者是幼儿会不会主动承担一些家庭劳动等。
幼儿教师通过搜集整合这些情况,对心理健康辅导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是基于幼儿的表现、家长的反馈等,能够直接深入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实质问题,并且为接下来继续优化心理健康辅导绘本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幼儿园和家庭联动后,能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记录和评价,并且帮助幼儿园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促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五、结语
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没有真正地落实下去。
当幼儿出现相关心理问题的时候,幼儿教师有时束手无策,有时熟视无睹,他们并没有真正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这样也加剧了幼儿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而家长同样对幼儿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的了解也非常少,许多家长甚至都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机制实际上需要加强。很多幼儿园在引导幼儿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当中,往往是盲人摸象,缺乏自己的体系性,这种凭借个人经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是相对比较落后的。
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幼儿园的心理教育实际上只是一个侧面,很多家庭实际上并没有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幼儿的心理,所以导致很多幼儿的心理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这需要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帮助家园合作机制进一步形成与发展,让幼儿的心理健康得到一种充分的支持和培育。
参考文献:
[1]杨思亮,何 苗.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结构模型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4):1-6.
[2] 杨思亮,程跃文,何 苗.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结构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10):85-89.
[3] 汪海彬,陈海燕,桑青松.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3(5):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