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协同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0-04-10段甜殷爱娣杨晓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多维度维度协同

段甜,殷爱娣,杨晓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介入中心,河南 焦作454002)

冠心病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弱,身体机能素质普遍较差,极易产生心力衰竭现象,患者常伴有咳嗽、胸痛、恶心、出汗、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1]。因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病程较长,患者需进行长期治疗,老年患者因不了解该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在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意义重大[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61~75岁,平均(67.49±4.12)岁;病程 1~2年,平均病程 (1.56±0.25)年;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29例,Ⅲ级33例,Ⅳ级20例。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60~75岁,平均 (67.23±4.34)岁;病程11个月 ~2年,平均病程 (1.51±0.24)年;心功能Ⅰ级17例,Ⅱ级30例,Ⅲ级35例,Ⅳ级1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3]中的相关标准;②年龄≥60周岁;③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凝血功能障碍;③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④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⑤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指导用药、饮食建议、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等。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多维度协同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维度评估及健康宣教,从心理维度、饮食维度、用药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四个维度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维度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基本情况,评估其临床症状,如头晕、呼吸困难、乏力等,评估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后精神状态变化情况。②健康宣教:以 “冠心病”、 “心力衰竭”、“老年”等关键词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健康知识教育,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预后、注意事项等,重点告知患者出院后应如何自我护理。③心理维度护理:由于患者常伴有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沟通,更充分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其消除负性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④饮食维度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嘱咐其饮食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多吃低脂、低盐、高维生素的食物,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⑤用药维度护理:遵照医嘱指导患者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告知患者用药的重要性,引起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⑥社会支持维度护理:嘱咐患者家属尽可能多陪伴患者,给予关心和爱护,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经常组织恢复较好的病友进行茶话会交流,相互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评价指标①护理前与护理20 d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SDS包括20个条目,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越严重;SAS包括20个条目,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越严重。②护理前与护理20 d后,以生存质量简易量表 (QOL-BREF)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量表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四个维度,共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情绪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20 d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n SDS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00 67.21±2.64 44.12±4.26* 74.26±2.31 43.25±3.15*对照组 100 66.84±2.26 55.12±6.61* 74.13±2.15 53.36±5.69*t 1.065 13.988 0.412 15.545 P 0.288 0.000 0.681 0.000

2.2 生存质量护理前,两组患者的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20 d后,观察组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QOL-BREF评分 (±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QOL-BREF评分 (±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100 70.33±4.12 96.13±3.01 50.564 0.000对照组 100 70.26±3.14 81.89±3.96 23.012 0.000 t 0.135 28.628 P 0.893 0.000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机体冠状动脉狭窄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氧、缺血,进而引发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心力衰竭较为常见。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悲观、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4-5]。研究[6-7]表明,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进而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因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只能满足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需求,故护理效果并不明显。多维度协同护理是在协同护理基础上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通过各维度护理优势及护理优越性,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身体状况[8]。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均<0.05),提示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多维度协同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维度评估,护理人员可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体征、临床症状、精神情况,有利于进行针对性护理,进而提升护理效果;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知晓度,进而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心理维度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清除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维度护理,有助于培养患者良好饮食习惯,维持其体内营养均衡;由于该病病程长,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因此嘱咐患者按时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给予社会支持维度护理,利用病友之间共鸣性鼓励患者,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多维度维度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空间角与距离的多维度解法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多维度市南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