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10刘品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骨折护理人员

刘品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骨科,河南 南阳473000)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身体平衡能力与运动能力相对弱于青壮年,在日常生活中极易跌倒摔伤发生骨折[1]。同时,在老年骨折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若不予以高度关注,治疗期间存在的多种危害因素均可引发风险事件,直接降低患者的疗效与预后质量。护理标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警示的地方作特殊且醒目的标志,有利于及时识别风险,规避风险行为[2],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分析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骨折,且年龄≥60岁;②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病史或无法正常沟通;②合并局部或全身感染;③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3~74岁,平均年龄 (69.16±2.14)岁;髋部骨折15例,股骨粗隆骨折9例,髌骨骨折8例,胫排骨骨折13例。研究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 (69.19±2.11)岁;髋部骨折13例,股骨粗隆骨折11例,髌骨骨折10例,胫排骨骨折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即护理人员以医院护理风险相关管理制度作为依据开展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研究组通过护理标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①掌握护理标识:由护士长在科室内组织开展培训会,以老年骨折入院期间风险发生的原因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促进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同时,对患者病情状态进行个体化评估,通过小组分析讨论的方式明确可对老年骨折患者安全造成威胁的不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对策。在此基础上,护士长向护理人员展示并学习相应的护理标识,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到不同颜色、图案护理标识的意义。②制作护理标识:制作出多种不同意义的护理标识,悬挂于适当的位置,并通过简单的图文对标识进行解释,以便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并约束患者的相关行为。例如,悬挂 “用药禁忌”红色标识于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床上,并标注 “禁用葡萄糖”在标识上;悬挂 “过敏”红色标识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的床尾,并标注 “青霉素过敏”在标识上;悬挂 “慢”字红色标识于心肺功能欠缺患者输液架中,并标注 “心肺功能差”在标识上,同时悬挂 “禁止擅自调整滴速”在输液器旁,叮嘱患者家属注意观察输液情况,如有需要或出现异常均由护理人员调整滴速。③各种类型护理标识:设置护士站为标识专区,其中主要包括预防跌倒、预防坠床等内容,并张贴不同图形、文字于相应区域中,通过醒目的警示标识时刻提醒护理人员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护理风险防护工作质量。例如,定时巡视病房协助患者翻身,注重检查患者骶尾部与骨隆突处情况;每日检查患者的床档,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坠床;在患者下床活动时需陪伴在其身旁,避免跌倒、摔伤或发生其他伤害。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在管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如管道滑脱、院内感染、跌倒、坠床等。同时,采用护理满意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量表中包括服务态度、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等内容[3],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2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评分 (分)研究组 45 92.64±2.28对照组 45 75.39±2.15 t 36.92 P 0.00

3 讨论

老年群体由于骨质疏松、各项机能衰退,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骨折,再加上运动与能力下降,患者骨折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等待病情好转,可显著增加压疮、跌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因此,如何规避风险并有效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安全性与康复质量,成为困扰临床护理人员的一大难题。

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针对易发生护理风险患者开展的管理工作,开展流程主要是通过相关资料与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在明确风险因素后,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出可行的计划,最后通过科学的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5]。护理标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系统化、整体性的护理而实现保障老年骨折患者诊疗安全[6]。与以往实施的常规风险管理相比,护理标识是通过醒目的图形与特殊的文字对不能进行或必须进行的事项进行警示与提醒[7],一方面能够提示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8],促使护理人员保持高度责任心正确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另一方面则是借助护理标识的警示作用约束患者与家属的相关行为[9],避免患者与家属在缺乏警示的情况下出现意外伤害。此外,护理标识在制作前需要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潜在的护理风险,对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均具有积极作用[10]。因此,护理风险标识的应用有利于护理人员识别风险[11],从而降低护理工作出错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与帮助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可通过预防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升患者就诊安全性与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骨折护理人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