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4-10孙含瑞张俊涛陈俊名温阳阳范亚楠刘又文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头置换术

孙含瑞,张俊涛,陈俊名,温阳阳,范亚楠,刘又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晚期股骨头坏死是由股骨头受损或供血中断所致,可导致患者出现髋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疼痛关节僵硬、抬腿不灵活、下蹲困难、遇冷疼痛加重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需尽早给予治疗[1-2]。手术是临床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手段,以往常用的传统置换术虽能改善患者病情,但对其造成较大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多,会延长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应用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3]。本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签署知情同意书;凝血功能正常;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不耐受手术;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不全;免疫系统障碍;发病前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64例。试验组男44例,女20例;年龄23~64岁,平均 (42.29±2.35)岁;激素性坏死15例,创伤性坏死30例,酒精性坏死19例。对照组男46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2.32±2.31)岁;激素性坏死13例,创伤性坏死31例,酒精性坏死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正股骨、股骨侧位、髋关节X线等常规病情特征检查,正确掌握股骨骨折情况。两组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且取健侧卧位。试验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大转子后缘外侧位置作一切口,切开骸关节后外侧8 cm,充分显露股外侧肌、阔筋膜,切除病灶部位关节囊,牵开股骨头,使用中心固定器固定股骨头颈,显露髓关节外旋转肌群,以股骨头为中心点,在股骨头远端钻入中心定位导针,股骨头朝上、下肢内旋,对股骨头使用塑骨器塑形,测量股骨颈高度,植入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将多余股骨头用削骨器清除,锯掉股骨头外围骨质,安装适宜罩杯,明确最佳支撑点后,与颈肩平台相吻合。套入克氏针,维持罩杯稳定,置入颗粒骨,以生物固定法嵌紧,冲洗、止血、负压引流处理后关闭切口。对照组实施传统置换术:作一T字型切口于髋关节后外侧,将股骨颈充分暴露后,切除股骨颈残端,取出患处股骨头,用髓腔锉扩大骨髓腔,观察并记录切除股骨头大小,以此为根据置入适宜大小的人工股骨,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围术期指标。②参考Harri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功能、疼痛、关节活动、畸形等,满分为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③观察并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神经血管损伤、假体下沉、关节周围水肿、脱位、关节僵硬、假体松动等。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mL) 住院时间 (d) 手术时间 (min) 切口长度 (cm)试验组 64 120.26±39.87 19.97±2.24 90.18±20.26 8.01±0.26对照组 64 264.48±50.25 25.59±2.48 125.28±24.98 14.21±0.59 t 17.987 13.454 8.731 76.92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关节功能试验组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n(%)]

2.3 并发症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晚期股骨头坏死属于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其与酒精、激素摄入过量而引起骨内高压、脂类代谢紊乱、血管内凝血、血液循环受阻有关,可引起死骨吸收、骨质坏死、新骨形成、股骨头再塑造等病理过程[4]。晚期股骨头坏死可造成骨细胞、造血细胞、骨髓脂肪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改变股骨头原有结构,诱发关节障碍,若未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患者永久性丧失活动能力、劳动能力[5-6]。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理想方式,可避免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尽早恢复患肢功能,防止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等[7]。传统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操作步骤复杂而繁琐,可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增加失血量,对机体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均优于传统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人工髋臼、人工股骨头置换病变的髋关节治疗术式,术中使用的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假体与人体生理特征接近,易于装配,同时纵向沟槽搭配专业的髓腔锉,能够对股骨近端髓腔松质骨组织形成很好的保护作用,利于柄贴合骨质,促进骨质长入假体表面微孔,维持假体稳定,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且切口较小,可减少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能有效纠正髋部畸形,使病损处松解,稳定股骨头外部环境,促进髋关节周围血供恢复,增强机体防御力,促进伤口愈合与受损伤组织修复。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头置换术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