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4-10丁建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腹肌瘤阴道

丁建梅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 妇产科,河南 邓州474150)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肌瘤体积增大,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经量增多、下腹包块等症状,尤其是对于妊娠期女性,严重者可造成流产、产后出血,危害极大[1-2]。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其中经腹次全子宫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最经典的术式,但部分学者认为切除子宫后易造成盆腔结构变化,同时可导致卵巢功能衰退[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两种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n=32)和观察组 (n=32)。观察组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 (44.12±4.67)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 (1.98±0.42)年。对照组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 (44.74±5.08)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 (2.18±0.6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确诊为子宫肌瘤,拟行手术治疗;②近期未服用激素类药物;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②有既往盆腔手术史;③手术禁忌症。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行硬膜外组织麻醉后,切开腹壁,检查盆腔具体情况,无异常后,以较轻力度提拉子宫,对子宫两侧进行牵引,再用组织钳提起圆韧带并于子宫附着点3 cm处用中弯血管钳切断,对远侧端缝合结扎。完成后剪开膀胱腹膜,处理子宫血管及韧带,于阴道前壁作一切口,切除子宫,缝合阴道断端、盆腔腹膜、腹壁。观察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用组织钳提起圆韧带前的手术操作同对照组,暴露子宫并翻出,对两侧输卵管等组织进行缝扎,并在峡部上方约1 cm处对左右子宫动静脉上行支进行双重缝扎,向下楔形切除子宫体,对宫颈复位后逐层缝合切口,关闭腹腔。

1.4 观察指标①卵巢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制备成血清后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水平,同时使用超声检查,计数窦卵泡数 (AFC)。②生活质量: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质量生活评分量表 (QOL)[4]从食欲、精神、睡眠等12个条目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满分6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③并发症:统计术后患者出现恶心、阴道感染、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卵巢功能术前,两组的卵巢功能指标 (E2、FSH、LH、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卵巢功能指标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E2、AFC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该组术前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 n E2(pg/mL) FSH (mIU/mL) LH (mIU/mL) AFC (个)术前 观察组 32 129.13±18.4610.42±1.49 18.87±3.06 11.39±2.77对照组 32 128.48±18.8310.34±1.47 18.75±3.08 11.45±2.92 t 0.139 0.216 0.156 0.084 P 0.890 0.830 0.876 0.933术后 观察组 32 82.14±16.71a16.32±2.25a25.91±7.30a 8.87±1.04a对照组 32 72.35±15.24a18.94±2.63a32.31±8.74a 6.22±1.13a t 2.449 4.282 3.179 9.761 P 0.017 0.001 0.002 0.000

2.2 生活质量术前,两组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QOL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的QOL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 t P观察组 32 32.67±5.82 55.31±8.06 12.882 0.000对照组 32 32.48±5.74 46.57±7.63 8.348 0.000 t 0.132 4.455 P 0.896 0.000

2.3 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阴道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恶心,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 (6/32);观察组出现1例阴道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皮下气肿和1例恶心,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4/3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4,P=0.491)。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病因较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正常肌层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性激素等相互作用有关,多见于30~50岁女性,其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高趋势且趋于年轻化,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妇科疾病[5]。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肌瘤切除术、经腹子宫切除术、宫腔镜联合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其中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最为常用,但其术后对女性机体的影响存在一定争议。

E2、FSH和LH是女性体内重要的雌性激素,其中E2是由卵巢成熟滤泡分泌的天然雌激素,可调节女性性器官的发育;FSH是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卵泡的成熟;LH是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与FSH相互作用促进卵泡成熟,并调节雌激素的分泌,但高表达的FSH和LH表明卵巢功能正在衰退,排卵功能下降[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E2、AFC水平较高,FSH、LH水平较低,表明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较小,分析原因在于:子宫切除后,卵巢的供血变少,且子宫的内分泌功能消失,破坏卵巢功能的正常调节,导致卵巢功能提前衰退;但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只是对部分子宫予以切除,宫颈、阴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7]。同时,观察组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完整性破坏较大,阴道缩短,导致盆底功能下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另外,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2.50%vs.1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经腹肌瘤阴道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保留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