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4-10李泽禹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症候天麻白术

李泽禹

(高州市中医院 脑病一科,广东 高州525200)

眩晕病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对空间定位及平衡功能存在障碍,并可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汗出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西医临床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调脂稳斑和改善脑循环等为主[2]。中医中药治疗眩晕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42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 《实用神经精神科手册》中的相关诊断标准[5],中医诊断参考 《中医内科学》中的 “眩晕”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为风痰上扰型[6]。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确诊为眩晕;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器质性脏器功能异常;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合并精神疾病;哺乳和妊娠期。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6~75岁,平均 (57.78±7.62)岁。试验组男14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 (62.56±7.1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根据病情常规予以营养神经、护胃、止眩、扩张血管等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半夏白术天麻汤药物组成 (基本方):天麻 10 g,陈皮10 g,白术12 g,茯苓 10 g,甘草 6 g,石菖蒲12 g,郁金10 g,地龙10 g,半夏 (姜制)10 g。气血不足加党参10 g和黄芪15 g,脘闷不适加砂仁和蔻仁各10 g,呕吐、眩晕严重则加旋复花10 g、代赭石15 g,肝气郁滞则加香附10 g、柴胡15 g。中药颗粒,开水冲服,每天一剂,7天一个疗程。根据体质辨证,随诊加减。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将天麻素注射液 (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号H20064392)5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天一次,7天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7]: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有效:头晕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②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进行评价,采用四级评定 (0~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眩晕越严重。③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ADL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两组的ADL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ADL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的ADL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s,分)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ADL评分 中医症候积分试验组 治疗前 48.35±9.54 14.90±2.18(n=21) 治疗后 73.81±13.64*# 4.90±0.88*#对照组 治疗前 48.59±10.16 15.85±1.93(n=21) 治疗后 62.13±12.32* 7.23±0.83*

2.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嗜睡1例,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试验组发生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0.359,P= 0.549 >0.05)。

3 讨论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随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的常见病。眩晕的发生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黏稠度相关,目前治疗以扩张血管,改善患者脑部供血为主,但单纯西药治疗眩晕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中医学认为眩晕病的病位在于头部,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多头晕,头重如裹,恶心欲吐,纳呆为主症,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四诊合参,属于祖国医学风痰上扰型眩晕,治宜健脾燥湿,祛痰熄风,方拟半夏白术天麻汤。清代 《医学心悟》程氏云 “有湿痰壅遏者,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天天麻汤主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基本组成如下:半夏 (姜制)、天麻、陈皮、白术、茯苓、甘草、石菖蒲、郁金、地龙。立方宗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中半夏有燥湿化痰之效,白术、陈皮健脾燥湿,茯苓淡渗利湿,四者联用,治痰为要,燥湿兼以补脾;郁金行气,石菖蒲补五脏,开窍豁痰,两者合用,则气行窍开,痰湿随化;天麻平肝熄风,能治风虚之证, “痰成必有瘀”,故使用地龙熄风兼以活络,助天麻祛风;诸药合用,取本草精华,取祛风化痰,健脾祛湿之效,清窍得养,经络畅通,眩晕得愈[8]。另外临床上天麻素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眩晕症,有研究[9]认为该药能调整大脑皮质平衡,改善血液动力学,调节脑组织血液循环,在眩晕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表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较单一西医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症候天麻白术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