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2020-04-10李树波姚发秋刘世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伤椎前缘双侧

李树波,姚发秋,刘世杰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外三科 (脊柱关节外科),广东 佛山528325]

胸腰椎骨折是指外力导致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属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类型之一[1],病情通常较为复杂且危重,部分患者的脊髓或马尾神经还会受到严重损伤,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2]。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但手术方法较多,选用哪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仍存在争议[3]。本研究观察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VSA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纳入标准:符合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CT等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能够正常进行交流沟通;无精神疾病史。②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官功能严重损害;脊柱手术史;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双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 (42.31±5.59)岁;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12例,重物砸伤6例;骨折节段:T118例,T126例,L110例,L27例。单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 (42.85±5.76)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14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节段:T116例,T129例,L18例,L2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双侧组采用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具体如下:在C型臂X线仪器下将伤椎及伤椎相邻椎体投影位置进行标记,在标记部位作5~6个纵形或横形切口,长约1~2.5 cm,使用脊柱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入椎体,并去除针芯,沿穿刺针穿入导丝,攻丝插入后,移除攻丝及扩张套管,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于伤椎上下相邻的椎体节段,之后行双侧固定,观察骨折固定阶段的正常生理曲度,然后对连接棒进行预弯措施,放置连接棒。术后观察椎管内脊髓压迫状况,决定行全椎板切除,保留部分椎板或保留椎板。单侧组手术方法与双侧组一致,将双侧固定改为行单侧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

1.3 评价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疼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感,4~6分为有疼痛感觉但尚可忍受,7~10分为剧烈疼痛且难以忍受[5]。③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量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局部后凸角:患者取侧位,采用X射线下测量椎体前缘上下两端的距离,测量3次,取平均值;在X射线下对骨折椎体上位相邻椎体上缘的水平线与椎体下位相邻椎体下缘的水平线的夹角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双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术后引流量 (mL)单侧组 31 108.59±11.49 207.52±14.39 183.67±92.36双侧组 31 141.05±37.84 260.95±35.48 252.81±120.63 t 4.570 7.770 2.534 P 0.000 0.000 0.014

2.2 VAS评分术后,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单侧组 31 6.87±1.39 2.07±0.71*双侧组 31 6.84±1.37 2.13±0.75*P 0.932 0.748

2.3 伤椎前缘高度及局部后凸角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及局部后凸角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及局部后凸角比较 (±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伤椎前缘高度 (%) 局部后凸角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单侧组 31 66.57±11.65 98.96±9.80* 16.49±5.91 6.71±4.51*双侧组 31 66.52±11.6397.68±10.37* 16.47±5.83 7.11±5.02*t 0.017 0.500 0.013 0.330 P 0.987 0.619 0.989 0.743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脊柱在多种外力共同作用,或只是其中一种或两种外力产生脊柱损害,而作用于胸腰椎的外力包括压缩、伸展等。患者伤后会出现剧烈的背部疼痛,不能起立,翻身困难,搬动患者通常会感觉到疼痛加剧,骨折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脊柱畸形[6]。胸腰椎骨折患者通常会有神经功能损伤,且由于其致伤因素基本为高能损伤,也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这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手术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手术的主要治疗目的为神经减压,利于神经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7]。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脊柱序列、纠正脊柱畸形,同时解除对神经系统的压迫,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受伤后的双侧椎弓根状态并不良好,有时会出现一侧完好或相对完好的状况,且术中创伤面较大,会有出血量较多的情况[8]。而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只需对患者的伤椎单侧进行固定,术中创面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且治疗效果与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双侧组,而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与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相似,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伤椎前缘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前缘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蛋白质在双侧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脊髓后角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