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runnstrom技术联合针灸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04-10何金连伍艺仪聂剑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患侧脑血管

何金连,伍艺仪,聂剑飞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康复科,广东 肇庆526040)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引起。脑卒中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与偏瘫等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1]。软瘫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功能障碍之一,软瘫持续时间愈长,患者功能恢复越慢,残障率则越高[2]。针灸疗法是国内常用的软瘫治疗方法,Brunnstrom技术是针对脑损伤所致功能障碍的一种康复训练。本研究探讨Brunnstrom技术联合针灸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11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 (60.12±7.88)岁;病程4~12 d,平均病程 (8.08±3.45)d。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 (60.06±7.77)岁;病程4~12 d,平均病程 (8.10±3.32)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患者根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相关标准,并经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初次患病;知晓本研究详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有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病情不稳定,有较多并发症;初中以下文化水平。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血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血液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选取手三里、曲池、水沟、合谷、外关、肩髎、臂臑、三阴交、环跳、太冲、解溪、足三里、伏兔、血海、阳陵泉、风市与血海,头针取对侧感觉区、运动区围刺,采用1.5~2.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得气后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2~3 min,点燃一支3 cm灸条,固定于针尾,对每个穴位炙三壮,根据患者耐受力调节强度,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unnstrom技术治疗,依次完成:指导患者头转向患侧,利用腰颈反射与足背屈肌刺激进行翻身、坐起;控制患者健侧、患侧躯干肌,提高其坐位平衡性,依次向前后左右推动患者,提高其重心稳定性;指导患者利用健侧前倾躯干并维持平衡,进而引发屈髋肌反应性收缩,然后立于患者身后,双手放于其两侧肩峰,指导患者头肩左右交替地背向旋转,进而引起肩部屈肌、伸肌的共同运动;指导患者一手置于患侧肩上,一手置于患侧耳后,以耳触及肩峰,增加阻力促使肩上举与耸肩运动;患侧肢体外展,健侧下肢抗阻内收,然后双侧下肢保持中间位,再由健侧下肢抗阻外展;托住患侧肘使上肢前伸至水平,手指可屈曲时,做手指伸屈运动;行小幅度膝关节屈伸运动,然后行踝关节背屈、跖屈训练;辅助患者步行,指导其转移重心、控制步幅与节奏,并纠正膝过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1 d与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4]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包括意识、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视野等项目,满分4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5]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包括定向、记忆、注意力、视空间能力等项目,满分3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59 17.81±3.20 8.16±2.41 18.503 0.000对照组 59 17.80±3.23 12.80±3.14 8.526 0.000 t 0.017 9.004 P 0.987 0.000

2.2 MMSE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59 20.30±4.18 27.23±2.55 10.871 0.000对照组 59 20.54±4.02 24.14±3.74 5.036 0.000 t 0.318 5.243 P 0.751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类疾病,发病原理为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大脑出现血供障碍,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占60%~70%,且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偏瘫、昏迷等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与致残率,目前该病已成为导致我国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软瘫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功能障碍之一,可对患者预后状况带来极大影响。于软瘫期进行治疗与康复训练,以缩短软瘫期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对降低患者残障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脑卒中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脑卒中软瘫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萎缩,活动能力大幅降低甚至丧失。传统中医学认为,软瘫属于 “痿证”范畴,且中医有 “治痿独取阳明”的观点,认为阳明多气多血,阳明充盛,则气血充足、筋脉柔顺[6]。针灸学也认为,针刺阳明可补气益血,使气血充足、脉络通畅、痿证得缓。研究[7]表明,针灸疗法可通过促进气血运行,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选取阳明经脉穴位,通过刺激此类穴位促使患者气血充盛,脉络通畅,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降低,MMSE评分提高,表明针灸疗法疗效确切。Brunnstrom技术则是一种康复训练疗法,主张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运动训练,改善患者脑损伤后的运动障碍。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可塑性,通过刺激可使中枢神经与突触间的关联增强,进而促进神经结构与功能的重组。因此,Brunnstrom技术可通过康复训练减轻痉挛对肌肉张力的拮抗作用,恢复肢体协调性,解除肌肉萎缩状态,并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而给予患者正确刺激,恢复神经系统对生理机能的调控能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8]。本研究中,观察组在针灸疗法基础上采用Brunnstrom技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Brunnstrom技术联合针灸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Brunnstrom技术联合针灸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患侧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更 正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