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2020-04-10张如幸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抗病毒纤维化血清

张如幸

(河南省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454000)

慢性乙型肝炎 (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所引起,为临床常见肝脏疾病。CHB具有发病范围广泛、治疗时间长、病情迁移难愈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1]。目前,药物治疗是CHB的常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炎抗病毒、护肝支持、调节免疫等。其中恩替卡韦 (ETV)常常被应用于CHB的临床治疗中,但单独使用往往疗效不佳,患者很容易出现用药应答率低下,停药后肝纤维化水平增高、病情复发等情况[2]。相关研究[3]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ETV治疗CHB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CHB患者,进一步探讨ETV联合 PEG-IFNα-2a对 CHB患者血清 IFN-γ、IL-10水平及肝纤维化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6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0例,均符合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CHB相关诊断标准:血清HBsAg、HBV DNA阳性,HBeAg阳性或持续阴性;抗-HBe阴性或阳性,血清ALT持续升高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检查有肝炎病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女18例,男17例;年龄18~69岁,平均 (35.83±5.56)岁;病程1~10年,平均 (5.50±2.90)年。对照组女19例,男16例;年龄19~66岁,平均(33.03±4.26)岁;病程1~9年,平均 (4.10±2.5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抗炎、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ETV(长治市三宝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327)0.5 mg/次,1次/d,连续治疗4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PEG-IFNα-2a(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74005),180 ng/次,1次/周,连续治疗48周。

1.3 评价指标①IFN-γ、IL-10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时肘静脉血3 mL,6 h内3 000 r/min离心,取上层血清,放入试管中作为样本,置于-70℃冰箱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FN-γ、IL-10水平。②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时肘静脉血5 mL,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FN-γ、IL-10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FN-γ、IL-10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n时间 IFN-γ (ng/L) IL-10 (pg/mL)治疗前 27.63±12.75 32.53±14.45 27.68±12.67 33.68±13.47 0.017 0.344 0.987 0.732治疗后 49.55±14.34* 22.04±11.15*41.89±14.26* 27.29±10.16*2.241 2.059 0.028 0.043组别观察组对照组35 35 t P观察组对照组35 35 t P

2.2 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治疗前,两组的PCⅢ、HA、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的PCⅢ、HA、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CⅢ、HA、L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PCⅢ (ng/L)治疗前 141.63±31.75 141.68±31.67 0.007 0.995治疗后 93.04±20.34*116.89±20.26*4.91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35 35 t P观察组对照组t 35 35 HA (ng/mL)177.53±48.45 176.68±48.47 0.073 0.942 101.24±22.64*124.89±22.96*4.339 0.000 0.001 P LN (ng/mL)165.52±41.55 165.43±41.42 0.009 0.993 110.55±25.46*132.67±25.33*3.644 0.000

3 讨论

研究[5]表明,CHB发病机制与HBV抗原和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T淋巴免疫细胞 (Th)在介导细胞疫应答及体液的免疫防御机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Th1细胞主要分泌TNF-γ、IFN-α等促炎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反应,Th2分泌IL-4、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并刺激体液免疫反应。CHB患者自身的Th1细胞水平明显降低,Th2细胞水平明显升高,打破了Th细胞内部平衡状态,机体细胞免疫防御能力降低,使HBV感染力持续存在,加重CHB病情。

ETV常被应用于CHB临床治疗中,能很好地阻止HBV多聚酶的活动、减弱多聚酶活性,并切断HBV DNA链、基因组反转录负链的生成,抑制HBV-DNA复制,继而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ETV在治疗中有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低下等不足,疗程不稳定、需要长期服用,导致临床疗效有限[6]。PEG-IFNα-2a是一种有效的干扰素,能有效结合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引导其生成多种抗病毒蛋白,阻碍感染细胞内病毒DNA复制及增殖过程,同时可加速细胞IFN基因编码合成寡腺苷酸合成酶、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三种抗病毒蛋白的进程,继而抑制HBV-DNA复制,提高患者病毒学应答,减轻炎性反应,延缓肝硬化进程[7]。另外,在CHB临床治疗过程中,PEG-IFNα-2a还可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其内部的聚乙二醇多聚物能稳定保持治疗浓度,有效提升 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具有疗效较稳定、耐药性好等特点,但也有抗病毒能力弱、见效慢、不良反应多等缺点。两种药物单一治疗均有不足,联合治疗具有优劣互补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PCⅢ、HA、LN水平低于对照组 (P均<0.05), 表明ETV联合PEG-IFNα-2a治疗较ETV单一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ETV联合PEG-IFNα-2a治疗CHB患者可有效提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10水平,并缓解肝纤维化,利于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抗病毒纤维化血清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