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8、Scr、BUN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

2020-04-10胡亚会杨谊刘旭华田文倩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动态监测急性

胡亚会,杨谊,刘旭华,田文倩

(郑州人民医院1检验科,2器官移植中心,河南 郑州450105;3河南省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郑州450003)

目前在不可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肾移植术是最有效的措施。尽管可选择多种免疫抑制剂实现对排斥反应的预防[1],但术后至少发生 1次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占40% ~85%[2]。本研究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 IL-18、Scr、BUN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实施肾移植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0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组),40例稳定 (稳定组)。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动态检测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5 d、10 d、20 d的血清IL-18水平。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0~45岁,平均 (35.2±1.1)岁。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31~44岁,平均 (35.8±1.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患者通常在术后最初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为第 2周,因此在术前及术后5 d、10 d、20 d,抽取空腹3 mL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后,置于20℃备用[3]。检测方式:选择美国RapidBioLad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采用ELISA法[4]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检测仪器是奥地利SLTSPECTRA-1型双波长 (450 nm、620 nm)酶联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的肌酐 (Scr) 和尿素氮 (BUN)试剂,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 (美国雅培Abbott公司,型号C16000)。

1.3 观察指标应用 ELISA法动态监测[5-6]术前及术后 5 d、10 d、20 d的血清IL-18、Scr、BUN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18水平比较观察组的血清IL-18水平为 (320.71±246.94)ng/L, 高于对照组的 (54.93± 19.76) 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586,P<0.05)。

2.2 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患者的血清IL-18、Scr、BUN水平比较术前,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的血清IL-18、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稳定组术后5 d的IL-18水平高于术前,术后10 d、20 d的IL-18水平低于术后5 d(P均<0.05);稳定组术后10 d、20 d的Scr、BUN水平均低于术前及术后5 d(P<0.05)。与术前相比,急性排斥组术后5 d、10 d、20 d的IL-18水平升高,Scr水平下降 (P<0.05)。急性排斥组术后5 d、10 d、20 d的IL-18、Scr、BUN水平均高于稳定组 (P<0.05)。 见表1、 表2、 表3。

表1 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的血清IL-18水平比较 (±s,ng/L)

表1 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的血清IL-18水平比较 (±s,ng/L)

注:与该组术前比较,*P<0.05;与该组术后5d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5d 术后10d 术后20d急性排斥组 10 437.46±198.09 675.51±148.66*634.91±211.88*1006.19±330.64*稳定组 40 312.91±253.30 561.41±150.45*443.64±279.50#403.55±293.35#t 1.444 2.150 2.018 5.669 P 0.155 0.037 0.049 0.000

表2 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的血清Scr水平比较 (±s,mmol/L)

表2 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的血清Scr水平比较 (±s,mmol/L)

注:与该组术前比较,*P<0.05;与该组术后5d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5d 术后10d 术后20d急性排斥组 10 978.59±385.59 620.19±305.83*524.01±202.68*#463.39±49.19*#稳定组 40 1001.87±333.86 303.75±137.36*153.68±42.70*#128.02±55.71*#t 0.191 4.937 10.930 17.390 P 0.849 0.000 0.000 0.000

表3 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的血清BUN水平比较 (±s,mmol/L)

表3 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的血清BUN水平比较 (±s,mmol/L)

注:与该组术前比较,*P<0.05;与该组术后5d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5d 术后10d 术后20d急性排斥组 10 33.09±8.63 28.39±6.73 29.27±2.97 37.97±5.73稳定组 40 28.77±10.72 17.88±7.01* 11.63±5.17*#11.93±3.19*#t 1.179 4.272 10.321 19.393 P 0.244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延长移植肾的功能、尽早准确地发现排斥反应对肾移植极其关键[7]。尽管之前的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诊断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利于早期诊断, 转变时已经发生排斥反应[8]。研究[9-10]表明,IL-18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及免疫细胞激活的早期释放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当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中,Scr清除率下降和Scr水平升高是主要依据。Scr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Scr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临床上检测血Scr是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Scr升高提示肾功能的损害。测定血清BUN对肝、肾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尿素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尿素0.3 g。尿素中氮含量为28/60,BUN/Scr约为10,而低蛋白饮食、肝疾病常使比值降低,此时可称为低氮质血症。

本研究应用ELISA法动态监测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5 d、10 d、20 d血清IL-18、Scr、BUN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稳定组术后5 d的IL-18水平高于术前,术后10 d、20 d的IL-18水平低于术后5 d(P均<0.05);稳定组术后10 d、20 d的Scr、BUN水平均低于术前及术后5 d(P<0.05)。与术前相比,急性排斥组术后5 d、10 d、20 d的IL-18水平升高,Scr水平下降 (P<0.05)。急性排斥组术后5 d、10 d、20 d的IL-18、Scr、BUN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肾移植手术患者血清 IL-18、Scr、BUN可作为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极佳的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动态监测急性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动态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