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孔法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0-04-10伍远维叶勇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孔法探查胆总管

伍远维,叶勇

(江门市中心医院 肝胆外科,广东 江门529030)

胆总管结石在我国是多发病,手术治疗常常不可避免,随着腔镜器械、材料的进步,操作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逐渐成为常规术式,国外甚至纳入治疗指南[1]。我院开展该项技术已有十余年,本研究选择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探讨三孔法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标准:胆总管直径≥8 mm,无肝内胆管结石。排除标准:胆总管可疑恶变;重症胰腺炎;活动性肝炎未经系统治疗;重度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自身免疫力缺陷;心肺功能不全等麻醉禁忌。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 (4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经肝胆胰脾彩超和增强CT等检查确诊。观察组男29例,女51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 (53.32±20.65)岁;合并胆囊结石74例,伴黄疸48例。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 (53.02±19.03)岁;合并胆囊结石23例,伴黄疸1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A)观察组行三孔法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①手术器械:纤维胆道镜 (Olympus公司,型号:CHF-p60),硬质胆道镜,灌注泵 (医用加压器),液电碎石仪,弹道碎石仪,一次性取石网篮及其他常规腹腔镜器械。②三孔法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术野常规消毒铺巾。脐环下缘、剑突下及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2横指附近各作一个长10 mm、5 mm及5 mm切口,分别置入对应尺寸的穿刺鞘作为观察孔及主次操作孔。头高脚低体位,向左方倾斜15°,探查腹腔有无特殊,分离粘连索带,解剖胆囊三角,断扎胆囊动脉、胆囊管,切除胆囊 (既往已切除胆囊者省略该步骤),辨认胆总管走向,打开胆总管前壁浆膜,怒张滋养血管可先用双极电凝预处理以避免切开后出血,胆总管中下段纵行切开长约10 mm切口 (必要时酌情扩大切口以便取出较大的结石),置入裁剪的输液管,加压注水数次,将胆总管内结石冲出管外,注意及时清理结石及局部冲洗,避免结石残留及减少腹腔污染,经主操作孔内放置纤维胆道镜 (接灌注泵),如发现结石嵌顿,可利用弹道碎石仪或液电碎石仪将结石击碎,高压水可将碎石冲出胆总管外,酌情使用网篮取石。确认肝内外胆管无明显狭窄及结石残留,无明显胆道出血,十二指肠乳头无异常后,按胆总管粗细不同,将16-22号T管置入胆总管,3-0倒刺线连续缝合胆总管切口,经T管注水,确保通畅无阻,胆总管切口无明显渗漏,回抽无特殊,手术创面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次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及肉眼胆漏,将胆囊、结石连同纱布装入标本袋,取出体外,温氏孔留置1条粗口径乳胶管,后者经次操作孔 (右肋缘下)体外接袋负压引流,T管从主操作孔 (剑突下)引出,妥善固定,缝合伤口,完成手术。(B)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取平卧位,麻醉成功后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肋缘下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 (既往手术史者可切除原有切口疤痕入腹,需仔细分离腹腔粘连,避免胃肠道副损伤),解剖胆囊三角,断扎胆囊管、胆囊动脉,顺行切除胆囊 (胆囊已切除者略该步骤),辨认胆总管,胆总管中下段前壁纵行切开,红色尿管冲洗胆总管,取出结石,胆道镜探查避免结石残留,留置T管,仔细缝合胆总管,经T管注水,确保通畅无阻,切口无明显渗漏,回抽无特殊,创面止血检查无胆漏,温氏孔留置引流管,固定引流管,逐层关腹,术毕。

1.3 观察指标统计观察组中转开腹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同时监测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电话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远期并发症或结石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腹情况观察组有3例中转开腹:2例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例为胆总管结石复发、胼胝样粘连严重,镜下操作困难。所有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并康复出院。

2.2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s)

术后住院时间 (d)观察组 80 35.15±15.03151.25±33.5124.03±12.68 4.03±1.05 5.03±1.34对照组 40 75.36±25.38118.31±28.6742.18±6.03 6.34±1.14 6.79±1.08 t 10.882 5.317 8.568 11.039 7.21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 (h)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 (d)

2.3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 (P<0.05),见表2。两组患者随访1年,均未发现远期并发症或结石复发。

表2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n,n(%)]

3 讨论

虽然目前有关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2]以及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3-4]的研究日益增多,技术也渐趋成熟,然而留置T管可减少胆漏几率,目前仍然无法被完全替代[5],对于基层医院和初学者尤显重要。

本院借鉴同行经验,采用三孔法、两人操作,利用纤维胆道镜和倒刺线等,较传统四孔法减少1个腹壁切口,节省人力,保证安全有效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及顺利放置T管,避免了胆总管一期缝合潜在的风险,也便于术后观察及治疗 (如经T管排石、注药止血、冲洗及二次取石等操作)。为进一步明确该术式较传统开腹手术的优势,本研究分析该术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提示三孔法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虽然存在中转开腹可能,且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较少、术后康复速度快的优势,符合目前术后快速康复理念。本研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安全可靠。此外,两组患者随访1年,未发现远期并发症或结石复发。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留置T管主要适用于:①胆总管炎症重,表现为脓性胆汁、胆管壁明显水肿增厚;②多次探查后发现胆总管内壁出血较明显;③胆总管欠通畅甚至狭窄;④黏稠胆汁混有较多泥沙石,虽经反复冲洗,胆汁仍较浑浊,术后有结石残留可能;⑤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蠕动功能较差;⑥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基础病多等高危因素,预期胆漏可能性大。然而,该术式要求主刀具备一定腹腔镜操作基础,尤其是胆道结石复发的再次手术[6]。考虑到T管留置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术者务必严格把握好留置T管的指征,对于适合一期缝合或具备超细胆道镜进行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者,应当果断转变手术策略。

综上所述,采用三孔法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安全有效,适用面广,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孔法探查胆总管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未成年人吸毒原因探查:或因家庭或因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