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效果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4-09喻成

人人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

喻成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心律失常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12月,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给予参照组西药治疗,给予研究组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治疗后症候积分,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中药方剂辨证加减;心律失常;症状积分;

前言

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疾病,表示心脏心肌细胞传导性、兴奋性、自律性等多种电生理出现变化引发心律失常,诱发因素有很多,如神经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调、药物中毒等,表现为心动过缓、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早搏等。当心律失常患者急性发作时,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帮助患者度过症状发作期。临床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常采用西药治疗,近年来,随着中医在临床广泛应用,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以9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效果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心律失常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12月,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与24例,年龄为50~77岁,平均年龄为(64.75±4.07)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与22例,年龄为51~73岁,平均年龄为(63.35±6.6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可见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均行营养支持,在心绞痛发作时,取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在疼痛停止以后可停止使用。

1.2.2参照组。给予参照组西药治疗:

使用美托洛尔治疗,首次使用剂量是6.25mg,在5~7天以后,调整服用剂量12.5mg,每天2次。持续治疗4周。

1.2.3研究组。给予研究组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

使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如下:麦冬,麻仁,桂枝,生姜,炙甘草,党参,大枣,均适量;辩证治疗:若气阴血火旺,添加知母,黄柏;若阴阳两虚,添加龙眼肉,白术,当归。以上药剂开水煎制,热水温服,收汁25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每天1剂。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症状积分: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心悸分值0~6分,头晕、气短、胸痛、胸闷、神疲乏力、口渴、眼花评分0~3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治疗效果:以《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进行评估,若体征、症状缓解,即为显效;体征、癥状改善,即为显效;症状未变化,甚至更严重,即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症状积分)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治疗效果)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对于治疗前的症状积分,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对于治疗后症候积分,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如表1示。

表1:症状积分比较(X±S)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如表2所示。

表2:治疗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范畴,血气阴阳亏损、痰饮瘀血阻滞而致心脏失濡养,继而心脉受阻,出现神疲乏力、失眠、气短、胸闷、心慌等症候。心律失常中医辩证可由四个类型组成,分别为脾肾阳虚型、心阳瘀阻型、阴虚火旺型、气血两虚型。心律失常可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其中,炙甘草来源于《伤寒论》,常用于心悸治疗。在药方中,炙甘草可补中益气,具有补充机体生化之源的功效;麦冬、阿胶、麻仁、生地具滋养心阴、补益心血之功效;人参、大枣具健脾补气之功效,气足血可自生;桂枝、生姜具温通心阳之功效,促使炙甘草的苦辛化阳功效不断加强。以上药方共揍补血养阴柔,刚柔并济,行血刚剂,调和阴阳之功效,体现了“和阴阳,必自愈”治疗理念。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炙甘草可促使冠状动脉不断扩张,对左心功能有效改善,促使冠脉血液的供应量、心肌收缩力有效提高,心脏灌流的血液更加充分,促使心脏缺血症状改善,自行修复心肌,最终对心律失常有效纠正。本次研究中,45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45例患者实施中药方剂辩证治疗,研究结果可见,对于治疗后症候积分,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观察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30例临床分析
卡维地洛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