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72例
2020-04-09岳彦强
岳彦强
(濮阳县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100)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一般是受强大外力冲击,导致股骨头到股骨颈基底部范围内出现骨折。因生活节奏加快,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渐增,老年及女性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更高[1]。当前,临床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是实施手术治疗方案,但是术后存在创伤,若术后处理不当会产生伤口感染、关节僵硬、粘连等,也会导致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因此,采取有效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至关重要。目前中医疗法已广泛用于骨折治疗,且能有效抑制骨折术后炎性反应。笔者临床采用中药联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14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女38例,男34例;年龄22~79(67.83±5.56)岁;病程1~6(3.23±1.50)个月;对照组女40例,男32例;年龄25~76(65.03±4.26)岁;病程1~8(3.50±1.3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股骨颈骨折”的标准[3]: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股骨颈骨折后出血不多,无明显肿胀;移位骨折者不能坐起或站立且远端受肌群牵引向上移位,患肢变短或患侧大粗隆升高;X线片明确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气滞血瘀型标准。主症:骨折筋伤,血离经脉,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次症:血瘀不散,红肿热痛,蕴毒成脓;舌脉:舌质红,舌苔薄白,或有瘀斑,脉弦涩。
1.3 排除标准 患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明显病变者;中重度骨质疏松者;对中药过敏者;开放性或多发性骨折病史者;凝血功能受损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予内固定治疗。入院后予胫骨结节骨牵引,骨折复位之后进行硬膜麻醉,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在C型臂透视机确定复位完全后使患侧臀部抬高,牵引脚踝,外展内旋患肢复位准确后消毒。在C型臂透视机的监控下确定股骨外侧皮质中点为基线,沿股骨颈皮质内侧方向至股骨头软骨下端5mm处放入导针,且让导针于股骨头后侧,第2枚导针放入点要平行于第1枚导针且置于患侧大粗隆基底部,通过骨梁与骨颈,前倾角<5°,C型臂透视机下确认第3枚导针的放入点,切开导针的尾部皮肤,拧入加压螺钉,将导针拔出后缝合。8周后观察疗效。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术后14 d内予以桃红四物汤,药用:延胡索、三七各3 g,川芎、红花各6 g,白芍、桃仁、当归各9 g,丹参10 g,生地黄12 g;术后15~21 d内予以舒筋活血汤,药用:杜仲、枳壳、红花、羌活、桑寄生、牛膝、骨碎补、五加皮各9 g,续断、当归各12 g;术后22~56 d内予以壮筋养血汤及六味地黄丸,药用:杜仲6 g,当归、牛膝、牡丹皮、白芷、白术各9 g,丹参、茯苓、泽泻各10 g,山茱萸、山药各12 g,熟地黄25 g,川芎30 g。上述方剂均1剂/天,早晚各服用1次。8周后观察疗效。
1.5 评价指标
1.5.1 临床效果 疗效标准[3]:治愈为疼痛、畸形、患肢短缩症状消失,伤口愈合好,内固定已取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正常颈干角及前倾角恢复,关节包容好,髋关节功能恢复,可下地行走;好转为疼痛、畸形、患肢短缩症状消失,伤口愈合好,骨折对位、对线、愈合尚可,正常颈干角及前倾角基本恢复,关节包容一般,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下地行走;恶化为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2 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两组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褥疮感染、骨折不愈合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
3 讨 论
股骨颈骨折常发于老年、女性群体中,临床治疗大多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术具有抗旋转及防松脱优势,能很好地固定骨折端,且因其手术切口创伤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安全、对外形美观影响小、护理容易以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势,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认可[5]。但是单一进行手术治疗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术后会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肌肉萎缩、褥疮等并发症。因此,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人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机体内气血顺畅、脏腑协调运转、经脉联通共同支持着人体正常活动[6]。股骨颈骨折后,肢体受外部损害则伤及气血,气血亏损、经脉受阻致使脏腑失和,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进行整体养护处理。同时股骨颈骨折术后会长时间固定患肢,肌肉组织长期不活动会大大降低肌肉弹性与舒张能力,极易造成肌肉萎缩,肌肉萎缩后又会致使淋巴管与静脉回流更加瘀滞缓慢,而淋巴与静脉长时间处于瘀滞状态,血管壁会出现扩张,通透性加强,引起组织间水肿,形成恶性循环[7]。同时患者因骨折损伤机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加上手术后创伤应激反应,身体免疫防护功能降低,难以养护骨折断处[8]。因此,临床应以活血、行气、化瘀为养护重点。术后加用中药内服,第一阶段治宜活血化瘀,予以桃红四物汤,方中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当归养血补血,三七补气消水肿,白芍养血和营;第二阶段治宜舒筋通络,活血祛瘀,予舒筋活血汤,方中骨碎补、杜仲、续断、五加皮、桑寄生有养肝益肾、接骨续筋作用;牛膝、枳壳引经下行,行气化滞;当归、红花补血活血,独活祛风止痛;第三阶段治宜活血壮筋,予壮筋养血汤及六味地黄丸,方中白术、白芷补气健脾,调节脾胃;牛膝强筋壮骨,当归、熟地黄、川芎、山茱萸等补养气血,填精生髓;杜仲滋养肝肾;山药补益脾肾;茯苓、泽泻利水消肿;丹参、牡丹皮活血化瘀。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联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