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洗剂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2020-04-09朱亚梦黄晓婵陈贝贝朱明芳
朱亚梦,黄晓婵,刘 浪,陈贝贝,朱明芳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的常见皮肤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疹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疹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急性湿疹起病较快,皮损具有对称性、原发性和多形性等特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亦可泛发全身;皮疹多为密集分布的丘疹、丘疱疹,周边皮肤色红,多因瘙痒抓破后出现流滋、糜烂及结痂等情况,皮损中心较严重,外周可见散在皮损,故边界欠清。临床上,急性湿疹常因处理不当,长期不愈,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抗组胺药物口服、卤米松乳膏外涂、三黄洗剂湿敷治疗急性湿疹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就诊的100例急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0~57(42.87±11.23)岁;病程3~14(5.14±1.66)天。治疗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8~60(43.02±11.72)岁;病程3~13(5.28±1.57)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皮疹色红,伴有渗出,对称分布于臀部、四肢、耳后等全身一处或多处部位,超过全身30%面积。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18~60岁;③病程在2周内;④入组前1个月未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⑤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患者;④有心肝肾等严重脏器损害患者;⑤对本次治疗使用药物过敏患者;⑥不能遵循医嘱规范治疗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83,每粒5mg),1粒/次,1次/日。皮损处外涂卤米松乳膏(澳美制药厂,HC20150050),2次/天。
1.3.2 治疗组 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1粒/次,1次/日。皮损处外涂卤米松乳膏,2次/天。加予三黄洗剂湿敷,具体方法:三黄方(生大黄30 g、黄柏30 g、黄芩30 g、苦参30 g、白鲜皮30 g、金银花30 g、马齿苋30 g)加清水2 000m l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烧开转文火煎至1 000ml,将药液装出,再在药物中加入1 000m l清水,大火烧开转文火煎至500ml,将两次药液合并,将无菌纱布放入药液中浸泡约10min,取出敷于皮损处,保留15min,每日1次,剩余药液可装入药瓶中,一天内多次涂抹。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疗效率=(治疗前瘙痒与体征的总积分-治疗后瘙痒与体征的总积分)/治疗前瘙痒和体征的总积分×100%,总积分=瘙痒程度分值+各项体征的分值。痊愈:皮疹基本消退,平素无明显瘙痒,不需要药物,疗效率≥95%;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缓解,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不需要药物干预,60%≤疗效率<95%;有效:皮疹部分消退,瘙痒有所缓解,时轻时重,药物可控制,20%≤疗效率<60%;无效:皮疹无明显消退,瘙痒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药物不可控制,疗效率<20%。总有效包含痊愈、显效及有效。分别于治疗结束后1、3、6个月随访两组有效患者以了解复发情况。如果患者疗效率较治疗结束时下降20%则判断为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疗效比较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50例患者予西药联合三黄洗剂湿敷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50例仅予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组有效的44例患者中,共计10例复发,复发率为22.7%;对照组有效的36例患者中,共计21例复发,复发率为58.3%,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有效患者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因其瘙痒明显,渗出较多,容易反复,演变为慢性,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湿疹多予以抗组胺药、维生素、钙剂,虽可控制炎症、抗敏止痒、改善血管通透性,然而一旦停药后易反复。而中药凭借治疗方法多(如湿敷、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等)、副作用小、不易反复等优点,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湿疹相当于中医的“湿疮”,中医认为该病多因为患者禀赋不耐,饮食不节,或偏嗜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水谷精微代谢失常,酿成湿热,加之外感风邪,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则因日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急性湿疹渗出偏多,根据皮肤科外治“湿因湿用”原则,可选用三黄洗剂湿敷。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并可增强大黄消散痈肿之功;苦参、白鲜皮、黄柏、黄芩性皆苦寒,苦能泻能燥,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马齿苋性酸寒,酸性收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本方与教材原方比加入了白鲜皮、金银花、马齿苋,清热燥湿收敛之功大增,更适用于有渗出的急性湿疹。
综上所述,临床中治疗急性湿疹,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予三黄洗剂湿敷,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