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港单人木偶戏刍议

2020-04-08李奕兰

戏剧之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研究价值艺术特色

李奕兰

【摘 要】茂港单人木偶戏是目前活跃在广东茂名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品类之一。其植根于本地音乐土壤并与粤剧艺术元素相结合。音乐优美,表演程式丰富,极具观赏性。同时,茂港单人木偶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反映了当地群众的审美趋向也体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极具社会价值。本文对茂港单人木偶戏的历史源流,艺术形象,表演形式,内容唱腔及研究价值进行简述,旨在将茂港单人木偶戏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呈现,廓清其艺术特色和价值,为将来保护与发展茂港单人木偶戏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茂港单人木偶戏;艺术特色;研究价值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8-0020-02

木偶戏是我国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别称“傀儡戏”,即表演时由演员操作装扮成人物的木偶来表演故事,同时由演员配唱和伴奏。木偶戏的品类繁多,历史悠久。尤其在广东粤西地区,每逢节庆活动,都能够发现木偶戏的身影。其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其中,茂港单人木偶戏因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众多木偶戏中的翘楚并受到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关注。2007年,茂港单人木偶戏正式申遗成功,被纳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历史溯源

茂港单人木偶戏是活跃在广东茂名地区的民间艺术。新编的《茂名市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戏曲”这节中描述茂名地区的木偶戏,按木偶形制及操控方法的差异,可将其分为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及布袋木偶戏。而被当地人们称之为“鬼仔戏”的戏剧种类则正是仗头木偶戏。南朝元嘉三年,杖头木偶从中州传入化州。元朝,传到茂名、信宜、电白等地。由此可见,木偶戏在茂名地区流传已久。木偶戏分为大班,中班与小班。据推测,茂名木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正属于小班木偶戏。茂港单人木偶戏与当地的“年历”等节庆活动密不可分,活跃在茂名地区各城市乡镇田间。

二、艺术形象

茂港单人木偶戏作为扎根本土的民间艺术,同时集合了精雕、服饰设计与制作、戏剧表演及剧本曲调于一体,禀赋着极高的藝术内涵。木偶作为角色的核心载体,其造型和制作极为考究。单人木偶的材质一般为质地较为松软的松柏木料,偶头约成年人的拳头大小,长约10厘米,直径约5厘米。偶头的面部由匠人进行彩绘装潢,其口眼灵活可动,这也使得木偶的仪态更为逼真生动。

装上仗头后的单人木偶,通体高约40厘米。木偶的手一般用竹枝连接,也称之为手竹。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角色的差异,木偶服饰也不尽相同。木偶的服装用彩布制造,官服绣有龙凤等,与古时官员服饰基调基本吻合;民服虽然相对比较质朴肃净,但也有交错的花纹和图案;童服色彩艳丽,鲜明活泼;老角服装颜色暗淡严肃。身竹则就是将坚实的小竹竿打通作为木偶的身体,用线连接空心的竹管,操作时其能够灵活运转。调配操控木偶时,先在掏空的偶头内装上操作机关,机关用竹枝、铁丝等相连。后将丝线和仗头相连接,一旦拉动机括,木偶就会相应地活动。将木偶的仗头和手脚的机括连接调试,着装整齐后,表演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完备。

三、表演形式

顾名思义,单人木偶戏是由一名艺人来操作木偶进行表演,一人一台戏。茂港单人木偶戏唱、作、念、打皆由一人完成,主要是由锣、鼓、木鱼等易于操作的乐器进行伴奏。其要求表演者具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即表演者集操控木偶、配乐、说唱台本于一身。艺人按照角色演唱出不同性别、年龄的声音。单人木偶戏的道具较少,台面简易,艺人的戏箱就能盛下所需全部家当。“两杆青竹歌前贤,方丈舞台砺后人”正是对其最好的描述。正因它的舞台道具简单,演出的成本也十分低廉,给它在农村乡镇中流动表演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各种节庆活动之中,人们欢聚一堂一同看戏,已是十分普遍的民俗现象。

四、表演内容与唱腔

茂港单人木偶戏剧目非常多,据传,鼎盛时曾有数百种。演出的剧目主要是宣扬忠、孝、仁、义的优秀传统思想的历史演义、才子佳人等民间故事及神话传说。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主要有:《薛丁贵征东》《夜审郭槐》《杨家将》《岳家军》《三国演义》等等。剧本故事完整,人物形象分明,性格突出具有戏剧性,引人入胜。在近代,随着木偶戏的发展与创新,木偶戏民间艺术家们顺应新时代潮流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剧本。这些剧目不仅囊括了古今风流人物传奇,也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演绎这些剧目范本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我国传统文化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茂港单人木偶戏的唱腔婉转优美,有律有韵,一般分为七言和十言两种。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其与其他地区木偶戏的区别主要是茂港单人木偶戏以茂名方言进行表演,在当地的山歌民歌基础上吸取了粤剧唱腔的音乐素材,抑扬有致,极具本土个性。

五、研究价值

茂港单人木偶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与流变的过程隐含了闽人迁徙和本地民俗文化,极具继承性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茂港单人木偶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反映了当地群众的审美趋向也体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其内容所传播了我国传统善恶是非观念,也对社会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茂港单人木偶戏是中华木偶戏艺术的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它对于丰富、补充和完善中国戏剧史、木偶戏艺术史研究,对广东粤西地区的古老传承艺术的二次挖掘具有极高的借鉴和引导价值。保护与传承木偶艺术,推动木偶戏艺术的发展的同时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志.粤西鬼仔戏浅考[J].群文天地,2012(16):99-100.

[2]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文化艺术志:戏剧·木偶戏与皮影戏[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3]安静.茂名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议[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11):91-95.

[4]王伽娜.粤西音乐文化发掘与传承的有益探索——肇庆学院“地方音乐文化研究团队”的粤西民间音乐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5,36(01):91-96.

[5]何海玲.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高州木偶戏保护与传承[J].南方论刊,2014(05):88-90.

[6]庄伟涛.浅谈高州木偶戏的艺术价值[J].中国艺术,2012(03):108-109.

[7]党劲.粤西高州单人木偶戏考述[J].民族艺术,2011(02):126-127+125.

[8]宋俊华,李文琼.岭南人文图说之四十五——高州木偶戏[J].学术研究,2007(09):162.

猜你喜欢

研究价值艺术特色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及价值分析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中日文化交流中往来物的研究价值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