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小曲的演唱特色浅谈
2020-04-08王丽丽
王丽丽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音乐系,广东 广州510275)
一、秦州小曲简介
秦州小曲是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的一种民间小曲。作为秦州民间艺术无论是发音特点、演唱特色还是情感表达,都是当地民间艺术的活化石。笔者通过对当地民间艺人的采访和秦州小曲基本的表现形态来分析秦州小曲演唱特色,试图探究秦州小曲变化当中,当地人民在生活民俗等方面的变化。
要求掌握这些变化规律,我们一定要向老一辈的民间艺人很好的学习。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慢慢就掌握了。但这些变化不管是从哪方面引起的,在变化时,对这个曲子的情趣、味道,始终要保持它原来的面貌。就是说“岗调”要像“岗调”……而不走味。如梁秋燕一剧中,秋燕所唱的两段词都是以“岗调”来唱的。但由于语言音节,字音的音韵、上、下句字数不同,而使曲调在节奏上,音的高度进行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听起来还是“岗调”的味道。
不管唱调在行腔中有多少变化,而“岗调”上句的落音总是“la”,下句落音总是“re”。如果变了这两个音,那曲调的性格面貌就会有很大的改变。当然,如果剧情需要而经过改编的曲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不管怎么样也要和小曲的音乐风格、情调相统一的。
其次是这个剧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而引起的曲调变化。如梁秋燕一曲中,秋燕在劝父时所唱的三段“西京调”。
在第一、二段唱词中,梁秋燕通过述说家庭过去生活的贫穷,自己如何起鸡叫睡半夜的拼命干活,并且,从来没有跟爹爹顶过嘴,而今天只为贪图钱财,不顾女儿愿不愿意,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卖给人家作媳妇,于心何安,因而当女演员唱到“到今日为钱财把女儿打骂,从今后不让我来进咱的家”时,演员的情绪就要有些激动,要把对她爹爹这种不仁道的行为充满忿恨,因而在歌唱时就要很自然地流露出强烈的反抗和批评之情来。由于这种思想情感的支配,就需要把唱调的音域适当地加以扩大也指音量提高,使这种反抗批评的感情充分的得到发挥和流露。在戏剧中,起奏板头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演唱者提供一定情绪的预备或在空隙间给以作表情动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可给演唱者在耳音上贯注一个“调门”高、低之感,使演员能以稳当地做到弦音与人的歌唱相吻合,这样就免于冒调或塌调。如果演唱人的声音不沾弦音,就很难听。因此,起板之后,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同样,秦州小曲通过前奏、用人声低声说“准备“及用碰铃的一声响来提醒演唱者开始的举动,在这里不管是”前奏“、”口头说准备“ 及“碰铃“的一声响都起着”起奏板头的目的“。秦州小曲在演唱方面,不论咬字,发音,动作表演、服饰妆扮等方面都极具地方特色。
秦州小曲的演唱除了以当地方言演唱,还集中体现在唱腔、唱词及衬词上。秦州小曲的唱腔主要包含平腔唱法和高腔唱法以及润腔唱法。平腔唱法指的是真声演唱,用真实的音色来表现秦州小曲的特点,这是一种比较质朴和真实的演唱方法。高腔唱法秦腔中多使用,随着秦腔传入秦州,在秦州小曲中也开始使用高腔唱调,这类唱法多使用假声以此来烘托情绪达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因效果很好,所以在秦州小曲中被经常使用。润腔唱法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大多用于表现细腻的情趣及声音,这类唱腔在秦州小曲中多有女性来使用,润腔唱法加上小曲中变化音与滑音等会使表现出更好的效果。词指的是秦州小曲的唱词,唱词多表现生活习俗、男女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衬词多用来帮衬曲调及唱词所渲染的情绪,使其演唱更能凸显地方特色。详言之,在一首秦州小曲中,唱腔演唱的规律和唱词进行规律的结合关系,其次就是在节日庙会等重要的节日是小曲的演出是要穿正式的服装的。
在笔者看来,这种结合不单单是唱词与唱腔的结合,更是秦州小曲在音调、节奏、音韵、曲调连缀等结构方面的相互配合。就秦州小曲而言,她则体现了唱腔与唱词保持其自行规律且又相互完美结合的重要性,因而笔者认为只有保持了自行规律,才能:
1.保持秦州小曲在唱词和唱腔上的独立性在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联系。
2.在保持唱腔和唱词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努力寻找独立之后的美感,从而加强两者在这方面的艺术创造力,笔者认为这一点上,主要表现在唱腔上。
3. 在秦州小曲中唱词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曲调的表现主义,在唱词的基础上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曲中的人物情绪。唱腔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传递方面,用声音来传递人物的感情为主,不仅如此,声音还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二、秦州小曲的发音特点
(1)[pf][ pf,] 唇齿塞擦音。在天水方言中不送气音字有“住”“坠”“庄”“重”“淳”等;,在天水方言中送气音为“炊”“冲”等字发此音。
(2)[v]唇齿,浊、擦音。在天水的方言中读成前加[v], 的字如“吾”等。
(4)天水方言还存在n l 不分,例如牛和流、年与脸、娘与凉、脑与老、男与兰、农与龙都体现了n l 不分。
(5)天水方言中把“昨天”叫“夜过”、“今天”叫“今过”、“明天”叫“明早”、“现在”叫“兹候子、“那”叫“外”、“这里”叫“兹达”“兹里”、“那里”叫“务答”“务里”、“哪里”叫“阿达”“阿里”这类词大多都是一些名词,其结构特点是结构灵活,富于变化用字也不太固定,有时只要音同就行。在秦州小曲演唱中也会出现以上这种情况。
(6)数量词,“一”字在天水方言中与普通话中的“七”字发音相近“一个”读成“西改”、“一毛钱”叫“西毛钱”。
(7)在秦州小曲的演唱中多用一些口头禅以此来表达情意,如表现愤怒的词“洋昏子,用来代指记性不好,反应迟钝、不灵敏或者指说话稀里糊涂、等也叫“洋板的”;“老执古”,形容人言谈举止古板守旧、性格固执甚至有些迂腐,等
(8)天水方言中发音的送气与不送气多与普通话成相反模式。在古音中这类音大多是全浊音声母,声母清化后,不论平仄。
根据以上的规律,在天水方言中,人们习惯把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叫“曹”、“牛”解释。
第二种情况就是由于发音时受阻方式的不同而使天水话与普通话存在差异,普通话读塞擦音的天水话读擦音。
(9)j q x 与g k h,在普通话和天水方言中呈互补关系,这里天水方言保留了古音的读法。
(10)天水方言把唇齿音读成双唇音的,即把f 读成b 或p。天水方言中作张贴义讲的“巴”字,如说“墙上巴着一张广告”,“巴了一身泥”等。
(11)舌尖前音z c s 和舌面前音j q x 相谐的情形,在天水方言中亦有所表现。
三国时期,魏蜀在秦州朝夕易主。上文中 有写到天水方言中将”你”读作“牛“这和古音”刘“同音,是为刘备,将”我“读作”“曹”或者“熬”,是为曹操;由此可见,三国枭雄争霸的影响,已将普通百姓的语言定格为政治代号,从天水地方方言中就能听出来。
综上所述,形成天水方言明显差异主要和这一地方历史、地理背景是紧密有关。同样,天水方言在秦州小曲的演唱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州小曲的发音特点受地方方言的影响使它的发音会在“出声”、“引腹”和“归韵”发音咬字方面极具地方特色。如前后鼻音不能正确的区分;n、l 不能正确的区分;o、ou 不能正确的区分;s 与sh 部分如“水”读成“sei”;其次,秦州小曲的声调受当地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声调有差别;如演唱过程中出现宽口和窄口等。“南”读nang;“水”读成“sei”等;例如:《打樱桃》一例中就明显体现了秦州小曲演唱的宽口与窄口的发音特点。
秦州小曲的演唱发音同样也受地方方言土语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地域习俗的逐步形成,秦州小曲就像人们茶余饭后的点心一样必不可少,人们习惯听她婉转优美的曲调、习惯了当地方言演唱的调子,无形中也形成她独有的特色与魅力,塑造着当地人审美情趣的形成。
三、秦州小曲的情感表达
秦州小曲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悲调(苦音)一个是喜调(欢音)。
总之,“秦州小曲”作为天水地区人们祭祀与闲暇时间活动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意义,她以她特有的方式记录着秦州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一个地区选择什么样的音乐题材和适合什么样的而音乐题材以及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去表现都这着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规律性就如种子要在土壤里生长,如果土壤不合适那就不利于种子的生长,相同人们选择某一种音乐形式也是与其成正比的。当这一类艺术形式得到认可且被广泛传播时也会吸引广大的人民群众,这种形式也就成为了他们自娱自乐的表现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也会影响着人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的价值趋向,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着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