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4-08田卓莎
田卓莎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大连 116100)
慢性鼻-鼻窦炎是常见于耳鼻喉科的疾病,又被称为CRS,有显著的黏膜炎症特征,发病原因较多,其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及步骤,又因各炎性因子作用成为重要环节。鼻内镜、药物治疗,是患者治疗中主要采取的方式[1]。但是一些老年患者及儿童症状较轻,无法耐受手术,倾向于药物治疗的方式,并不选取内镜手术方法。又因鼻腔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是呼吸道门户,常常造成黏膜炎症持续状态,炎症迁延不愈,而临床上提升疗效的关键,则是持续抗炎治疗[2]。临床研究发现,在药物选择上,大环内酯类药物有显著性治疗效果。此次研究通过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取单纯性糠酸莫米松喷鼻治疗为对照组,加以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是观察组。排除其他病变及鼻窦、鼻腔显著解剖结构变异患者。纳入标准:无药物过敏史,支气管肺部疾患、肝肾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史,同时排除哮喘病史;患者的次要症状是嗅觉减退、头面部胀痛,主要症状是后鼻孔滴漏或者是鼻塞,脓涕[3]。影像学检查: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增厚,鼻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改变;患者的年龄在(18~60)岁。体征:在应用局部减充血剂之后,对患者行鼻腔检查,中鼻道可见粘脓性分泌物,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息肉样改变,未见息肉。所有患者均未伴有鼻息肉。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年龄为18~52岁,男16例,女20例;(20~5)岁是对照组年龄,男17例,女19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取单纯性糠酸莫米松喷鼻治疗为对照组,加以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是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1次/d的糠酸莫米松喷鼻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加以1次/d的,克拉霉素250 mg口服,需连续性治疗3个月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主观客观指标的变化评分,且患者肝肾功能每一个月均会进行一次评估[4]。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客观评估:应用Lund-Kennedy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按照水肿、脓涕等内镜下黏膜的形态,每侧0~4分,双侧分别评分,0~8分是总分。评分标准0-1-2分分别是无水肿;轻度水肿;存在严重水肿息肉样变。稀薄样为1分,无脓性0分,脓性分泌物为2分。
同样进行双侧鼻窦CT扫描评估评分。每侧鼻窦分成6个部分,分别是蝶窦、额窦、窦口鼻道复合体、上颌窦、前组及后组筛窦。每个部分依据病变严重程度记为0~2分,二者两侧分开评分的是有双侧鼻-鼻窦炎患者,每侧最多12分。评分>9分为重度,7~9分为中度,3~6分为轻度,<3分为轻微炎症。
1.4.2 主观评估:进行症状量化评估时选择VAS评分,可感受主观化患者的严重程度。0分为并未造成影响,而10分则是对生活、工作严重影响。依据患者的病情分成是重度8~10分,中度4~7分,轻度0~3分。假设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则若评分>5分。
1.5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8.0统计学的软件,经过Epidata数据处理,分析治疗观察所用全部数据,0.05是检验标准,用t实现组间对比,当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Lund-Kennedy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Lund-Kennedy评分(,分)
表1 比较Lund-Kennedy评分(,分)
2.2 对比两组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VAS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VAS评分(,分)
2.3 对比两组鼻窦CT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鼻窦CT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治疗前,两组经1、3个月治疗之后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鼻窦CT评分(,分)
表3 比较鼻窦CT评分(,分)
3 讨 论
针对于鼻腔鼻窦来说,因上皮、炎性因子活化的因素,CRS为慢性炎性反应,且并没有致病菌的直接参与,是其发展关键因素之一,包含鼻、鼻窦黏膜变应性及免疫异常。所以对CRS的治疗并不是抗感染,主要目的是抗炎[5]。手术并不能治愈炎症,可为引流创造有利条件。经长时间随访发现,手术产生的瘢痕组织会使得窦口引流不畅,失去的鼻窦黏膜难以再生,术腔长期难愈,因此基于所认识的重要性,关于鼻腔鼻窦黏膜正常结构,以及其纤毛输送功能的正常化,功能性为手术治疗的倾向,且除此之外,药物治疗能够控制感染,减少炎性反应,并积极改善纤毛系统功能,消除水肿[6]。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经研究证实,其具备抗菌的效果,且可以抗炎、免疫调节活性。通过对核因子KB的活性的减少及抑制,减少一系列炎性物质、因子活化、表达及释放,使肿瘤干扰素及坏死因子下调,像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等,实现对炎性病变发展的抑制。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在其抗炎药物使用上,需保持>12周,因其是一个较为缓慢、持续12周以上的修复及发展的过程。通常在用药之后的2~4 h,大环内酯类药物达到组织及血药中最高浓度,以低浓度维持20h以上,且此药物可长期使用,患者耐受好,肝脏解毒量小[7]。文章选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取单纯性糠酸莫米松喷鼻治疗为对照组,加以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是观察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后主观客观指标的变化评分,且患者肝肾功能每一个月均会进行一次评估。相较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8];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之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鼻窦CT评分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特别是针对不适宜手术、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