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分析
2020-04-08宋乐
宋 乐
(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辽宁 沈阳 110002)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科中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一般情况下,以小儿的外部表现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测作为临时诊断方法。然而由于小儿患者的表述能力弱,因此无法有效地描述出不适症状以及具体部位。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检验诊断可以提升患儿的诊断效果[1-3]。本次研究围绕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展开,以尿常规检验作为诊断方法,以验证该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医院内抽取70例诊断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包括男患36例,男患34例,其年龄在3~14岁,平均年龄为(8.61±3.62)岁。所有患儿经肌按压,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压痛、肌紧张及发热现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8.47±3.24)岁;B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8.94±3.71)岁。排除患有先天性的小儿麻痹及脑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A、B两组的年龄差异不大,发病状况差异在区间范围内。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为A、B两组患者制定记录表,把两组患儿诊断后的各项指标做详细记录,然后对比实验结果。
为A组患儿实施尿常规检验诊断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让患儿多喝水并使膀胱充盈,让其采取侧卧位,同时不断调整超声仪探头频率;在患儿腹部进行探查,当影像出现阑尾部位时,沿着阑尾走向继续探查;如在患儿局部发现肠气,应进行按压去除肠气,以保证影像清晰;当患儿阑尾形态饱满,壁回声增强使黏膜下层粗糙并增厚,同时阑尾直径>6 mm时,则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为B组患儿实施超声检查诊断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以早晨起床第一次中段清洁尿液检验作为标本,使用专用的尿液容器采尿液(20 mL),并在30~60 min内送检;在女孩采尿前,应先清洗会阴部位,并避开经期,以防止尿液感染;尿常规检验主要以尿液的透明度、酸碱度、蛋白质含量及尿红细胞、尿糖定性、中粒细胞及白细胞作为检验内容。如发现患儿白细胞增多,但红细胞未超过(++)时,即诊断为急性肠炎。
1.3 观察指标:A、B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对比(以患者的准确诊断率、误诊率及漏诊率作为评价标准)。
1.4 数据处理:本次实验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2进行资料组比较,当P<0.05时,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实验结果,把观察指标进行比对,具体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A、B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对比[n(%)]
3 讨论
阑尾炎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疾病,对于<3岁的儿童来说,由于其年龄限制,因此不能够准确描述腹痛症状。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症状部位为中腹部,之后逐渐转移到右下腹,此时会因为阑尾梗阻造成阑尾炎症的发生,并逐渐转换为化脓穿孔等现象。因此,腹痛是小儿急性阑尾急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速度快,因此会在72 h之内出现穿孔现象,出现该种现象时,患儿会发生恶心、呕吐及腹泻现象,因此,尽早诊断治疗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目前,引起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因此很难明确。一般情况下,细菌感染、神经反射、血流障碍及阑尾腔阻梗都会成为引发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因素。而且,由于儿童容易发生扁桃体发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而该种疾病会引发患儿血流受阻,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阑尾炎。
当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明显时,对其右下腹进行固定按压,会出现肌肉紧张及压痛现象,但压痛部位多在麦氏点的内上方,接下来再采取进一步诊断措施。尿常规检查作为无创伤性检测方式,可以通过尿液对患儿中粒细胞及白细胞、蛋白质含量及尿红细胞、尿糖定性酸碱度及透明度综合检测来有效判定患儿是否发生急性阑尾炎。
经过本次研究,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尿常规检测的A组患儿,其准确诊断率达到97.1%,而实施超声检测的B组患儿,其准确诊断率为82.9%,二者诊断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测可以通过对患儿的尿液进行综合检验,可以进行有效确诊,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