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高年级学困生的转化

2020-04-07张新杰

关键词:农村学校转化策略学困生

张新杰

摘 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关注学困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帮助与转化学困生是每个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运用访谈、观察等方法对我校高年级的学困生在性别、科目、学习习惯和家庭状况这四个方面作了调查,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分析我校高年级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据此从学校、教师、家庭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相关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学校;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1-114-1

本文所说的学困生都是智力正常的学生,他们之所以落后于其他学生,都是由于众多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他们仍然具备发展的可能性。而一旦这些学生的潜能获得开发,就会有自我实现的突出效能,也为初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关键之处就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客观条件能否为其发展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因此,探究农村学校高年级学困生的成因并对症下药,寻找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形成规律的转化策略,以此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不掉队,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最终导向。下面结合调查,探讨农村学校高年级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改变评价方式,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传统的评价观都是以多次考试的分数为标准,这显然对学困生是不合理的。因此,作为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应从他们自身发展的角度入手。如发现一些学困生擅于体育运动,可以让他们在体育课或运动会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评选他们为班级的“体育能手”,也可以让他们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为大家服务,充分实现他们自己的价值;或者发现一些以前总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困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却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交给老师批阅,即使成绩上没有进步,作为教师也一定要表扬他们,认为他们已经有了进步等等。总之,不论在哪个方面只要他们稍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久而久之,他们才能重新拾回学习的自信,认为自己也可以做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从而也就有了不断向前的动力。

二、关爱学困生,激发其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这一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困生的成因,特别是偏科的学困生,看看他们是否是因为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或不喜欢某位老师才导致的偏科。如果是,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这种状况。比如一位学生的语文成绩很不好,但他(她)却非常乐于为大家服务。作为老师可以让他(她)当课代表,让他(她)感到老师对他(她)的信任。这小小的科代表职务,或许可以让他(她)重拾信心,也缩短他(她)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促使他(她)慢慢开始喜欢“语文”学科以及他(她)的“语文老师”。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提出适合他们的学习难度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在课堂上出练习题时应该考虑到学困生,在练习题中适当穿插上一些难度较小的题目,然后专门找部分學困生解答这些难度较小的题目,只要答案中有合理的部分,教师就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有时还可以让同学们对其掌声鼓励。长期以往,他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从点滴做起,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自我约束力差恐怕是部分学困生的通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帮助学生总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同时也让他们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点滴做起,尽量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完成作业时,跟学生强调一心不能二用,等作业完成之后再去玩,不能一边写作业一边干着其他的事情,这样作业既写得不认真,玩的也不开心。在课堂中,要及时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如预习、复习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其带来的好处,从而促使他们自己主动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愿望。

四、发挥团队作用,帮助学困生成长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高年级的学困生进行集体辅导,为他们即将步入更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作为班级的各位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位或几位学困生进行有重点的个别科目的辅导,过段时间也可以在各位老师之间交换一些学困生,尽量让他们全面辅导。最后,作为班主任,可以在学生之间组织“帮一帮”小组,或者也可以组成“一帮一”的形式,即一个优等生帮一个学困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困生的进步,也可以提高中等生,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建议家长回归家庭,共同教育

由于大部分学困生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作为教师,首先要关爱这些学生来弥补他们空缺的爱。其次,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建议至少让一位家长回归家庭,和教师一起转化即将进入更高年级学习的他们。同时,也建议学校开设家长学校,鼓励家长积极来听课,了解一些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也可以借此机会让各位家长互相交流育子经验,相互借鉴。

总而言之,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体,不仅要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当作一场持久战来打,始终做到“喜爱优等生,关爱中等生,偏爱学困生”,而且还应该联合学生家长,各方联动,共同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关爱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转化策略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