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认同素养视域下的议题式教学初探

2020-04-07王兴刚

关键词:政治认同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王兴刚

摘 要: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标志性追求,而这主要依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设。在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诸多方案中,议题式教学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也将成为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探索方向。本文从选择议题式教学、实施的困难和可用的策略三方面来谈如何提升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1-012-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方式,议题式教学更侧重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导向性和学生对于议题的参与性;通过“议题”情境的创设和“议中学”活动的展开,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目前学科教学方式改革现状来看,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政治方向,议题式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面临的困难

从产生形式来分析,政治认同可分为积极认同和消极认同。积极认同即自觉认同,是发自人内心而自觉产生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做出的决定和选择,是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产生的认同。消极认同即服从,服从是在外在力量的作用下发生的,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或不自觉的顺从,可能是纯粹出自机会主义的结果,也可能是一种虚情假意的奉承。政治认同作为一种政治情感,它往往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有时候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可能危机四伏。为了让议题式教学更有效地开展,更好地為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服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1.教师方面:精选材料、精设议题,促进学生政治认同。教师可以从新闻热点、国内外重大时事中,也可以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中,甚至还可以从各种重大会议精神、媒体纪录片或宣传片中挖掘议题。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直面社会问题,采取合作、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师生热“议”,让课堂灵动,让思维活跃,促素养生成。

2.学生方面: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增强自身政治认同。议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浅层学习为深度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积极、乐学的心理品质,又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有理想信念的中国公民。

二、可用的策略

议题式教学让学生围绕议题开展议学活动,在活动中亲历观点商议、价值辨识、素养生成,有效改变以往有些思政课把素养培育变成生冷知识灌输的现象,改变某些课堂教学“重认知”“轻认同”的现象。

在实践操作层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引导学生体验政治生活情境、强化政治辨识、获得政治认知、形成基于真实情感的政治认同。

1.紧扣认同要义,精选引领性议题。

政治认同是对国家政治权力要素发自内心的认可,是一种集聚情感的政治赞同。培育政治认同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确认过程,是政治情感缓慢积累而渐趋稳定的过程,是历经政治认知、政治信仰到自觉践行的过程。

以《哲学与文化》中“价值与价值观”学科内容为例,结合素养要求,确定中心议题是“如何理解价值与价值观”,围绕中心议题设置三个子议题——如何正确理解人的价值、“价值观多元问题”的评析和建议、社会主义应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子议题紧扣中心议题,以培育价值认同为导向,具有可议性,学生可以调动已有经验,通过抽象的思考、辨析、论证,对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在议学过程中澄清认知、加深认同。

2.立足价值辨识,创设适合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应紧扣议题,能驱动学生的议学,有利于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生成。以“价值与价值观”这课为例,教师可围绕议题,选择“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感人事迹来设置情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潜艇、“深潜”报国三十年的人生经历、网络热帖“科学家与娱乐圈明星对比”。这三个情境以人物事迹为主线,紧扣“人的价值”的内涵,有感染力,同时主线清晰,与议题构成学生体验、思考人生价值的教学体系。

情境因“议题”而设,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也在情境中质疑思辨,通过“思”“议”“评”而释疑,在释疑中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3.着眼价值内化,优化活动方式。

高中生有一定的政治认同意识,但应对复杂的社会情境的经验不足,面向政治认同的行动体验较少。思政课教学应采取适当的活动,使学生立足正确的价值取向,依托实践感悟真理的力量,强化政治认同,转化为自觉行动。

围绕“社会主义应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这一议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课堂讲述、撰写颁奖词、商议分享等活动,并提出明确要求。在“寻找身边榜样”时,可引导学生着眼本土资源,选择家乡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现场感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综合行为表现,丰富评价方式。

政治认同素养作为一种政治情感,其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一旦形成,便具有内隐性、复杂性,只有透过各种行为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发现其本质。因此,要采用即时评价、延时评价、互动评价等多种方式。

学习评价既要看学生议题探究的成果,从学科内容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习惯、行为等,通过综合评价使学生政治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简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

[2]朱彬彬.指向政治认同的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2).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