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底线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与实践原则

2020-04-07衣永红

高教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前瞻性

衣永红

摘  要:大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德育教育,但是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底线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审视今天的社会现实,一方面,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带来不少变量,容易使大学生增加青春焦虑,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狂飙突进也更加考验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重新梳理底线教育与美德教育的价值排序,帮学生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底线意识。

关键词:底线教育;底线意识;优先性;前瞻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168-03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have received many years of moral education, but in our moral education system, the bottom-line education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Looking at today's social reality, on the one hand,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many variables, which can easily make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e their youth anxie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ra also tests students' r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Therefo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reorganize the bottom-line education and virtues. The value order of education helps students to firmly establish bottom-line thinking and bottom-line consciousness.

Keywords: bottom-line education; bottom-line consciousness; priority; prospective

對于在大学阶段开展底线教育,许多人存在某种误区。在他们看来,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从幼儿园阶段到研究生阶段,都要接受相应的教育,到大学阶段还要从底线学起吗?事实上,如果经过理性思考,就会理解,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生接受底线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底线思维”,“底线思维”也作为重要的知识点写进大学教材,相信底线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一、基础教育中底线教育环节缺失需要在大学阶段有所补偿

所谓“底线”,顾名思义,它寓指人生不可逾越的界限,也就是说超越这一界限将会出现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当人们需要做出行为选择时,他所做的任何选择都不应当逾越人的基本道德规范。[1]尤其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绝不能选择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的行为。“底线教育”也就是要教导受教育者坚守人生的底线。具体来说,它应当有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方面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自律意识,也就是不该逾越的绝不逾越;另一方面,要使受教育者形成戒备心理,也就是自己的底线绝不容许他人践踏。

基于上面对底线教育的理解,我们再来回答今天的大学是否需要底线教育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审视我国当前德育过程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在大学阶段进行底线教育,不是“老生常谈”,而是“补新课”。虽然今天中国的孩子们从童蒙时期就接受德育教育,但是他们接受的更多是“美德教育”,也就是说,怎样做个高尚的人,怎样拥有真善美,而对“底线”问题涉及较少。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大学以前的底线教育绝对没有。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一些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有时也是禁令性的,例如:不能横穿马路,不能打骂他人等等。从某种层次上讲,这些行为规范也是具有底线性质的,一旦触碰就可能违反法律法规,一旦触碰就可能损害到他人的利益。但是这类教育往往是童蒙时的训导,我们经常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不用再在这方面多花心思了。加之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为了备战中考和高考,教育更倾向于应试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相应地并没有得到显著的重视,所以,总体而言,在进入大学以前,学生们经历的底线教育起码是不完备的,那么大学的底线教育就应当把这一课补上。近年来,底线教育缺失的后果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了,例如,青少年遭遇性侵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的要求被提上日程。性教育中也是包含底线教育的,如果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是绝不能被外人触碰的,那是很严重的侵犯,如果受到了侵犯,就一定要拒绝,或告知家长和老师,我们不敢保证这样的恶果不会再发生,但是起码发生的机会会少很多。事实上,在大学阶段,同样缺少性安全方面的底线教育,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方面是较为含蓄的,学生很少有机会会接触到这样的重要信息:性应当是两个行为主体建立在爱、尊重与平等基础上的慎重选择,而绝不应当是交易性与胁迫性的。而今,我们痛心地发现,大学校园里仍有一些学生遭受“师源性骚扰、性侵害”[2]或“学术性骚扰”[3],这些事实均说明相关方面的底线教育刻不容缓。

其次,我们还要问这样一个问题,虽然底线教育不完备,如果美德教育足够完善了,是不是就可以把底线教育的缺失弥补上?答案是否定的。两者在人的道德体系建构中其实是各司其职的,而且,底线教育对于美德教育来说是必要的补充。美德教育是否在受教育者心中真正扎根,先要看他是否经得起利益的考验。古代文人、学者读圣贤书,奉行君子之道,但是,当遭遇了科举考试,圣贤书在某些人那里,也就成为了能够通达仕途的工具。这样的人,一旦走入仕途,做出徇私枉法、结党营私的事情就不足为奇了。一个人的美德,从来都是建立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坚守底线是人应具备的第一美德。只有在美德与底线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才能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因此,近年来有些学者看到了在德育教育中讲美德教育与“耻感教育”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性。[4]除了功利性,美德教育是否能够经得起考验,还要看它是否能够帮助人抵御生命中其他的弱点,例如心理问题。作为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卢梭,一生写过诸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这样不朽的著作,其思想也是影响深远,他对美德的学习和理解肯定不少于常人,可是他却曾经无法克服自身的心理缺陷——露阴癖。一个人受自己的独特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其性格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阴暗的东西,只是有些人能够更好地控制它。这一方面依赖于人的心理健康机制,另一方面,底线意识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底线意识,就会用健康的思想去克制消极的思想,从而在思想中建立预警机制,在错误行为实施前及时叫停。我们遗憾地看到,今天高校中出现的诸如校园伤害、校园投毒等情节较为严重的案件中,当事人都没能在最后一刻唤醒自己的底线意识,从而悬崖勒马。

二、社会现实的变化呼唤大学中的底线教育

今天的社会,科技进步的速度和社会发展的程度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面对这样的变化速度,一方面,大学生可能拥有的人生舞台更宽广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们可以触碰底线的机会更多了。所以,在高校中开展适度的底线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首先,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需要高校加强底线教育。今天的自媒体、流媒体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大家刚刚开始适应微博、微信等交流媒介,抖音、快手等直播软件又开始大火特火。网络媒体越热闹,越需要理性对待。早在2002年,我国学者李伦就写过《鼠标下的德性》一书,对网络时代人们面临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引起不小反响。[5]今天这个连鼠标也不需要的时代,对人们德性的考验是更加严峻的。我们不排除一些媒体为涨流量、蹭热度、博眼球,不惜发布虚假消息,还有一些人借新媒体为一些错误思潮开路,一些网络直播的视频,低俗、无聊、暴力,起着不良的示范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衡量大学生这个群体,从年龄阶段讲,他们正处在将要走向成熟,但并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理性看待人生的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是正值青春,充满热血并容易冲动的年龄阶段,而且这一阶段学业、恋爱和对未来就业方向的不确定等多方面因素纠结在一起,会让这一群体有着特殊的焦虑。从社会交往看,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开始慢慢接触和认识社会,但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所以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的理解,但理解还不全面、不深刻。大学生相较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尝试虚拟实践,在教育部门、教师群体对各种新媒体的优点和弊端尚未清晰把握时,大学生很可能已经深入地参与到新媒体中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学生自身有预警机制,及时唤醒自身的底线意识,对一些没有根据的网络假象、网络谣言绝不轻易相信,更不能轻易传播。因此,在自媒体以几何速度增长的今天,高校的底线教育必须提上日程。

其次,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量需要高校加强底线教育。除新媒体外,今天经济社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变量,对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例如: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局势的走向和我国经济深层次调整的原因,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开始放缓,这样的调整或多或少会给就业形势带来一定的冲击,从而加深大学生的青春焦虑。再如,随着社会分层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收入差距拉大,这使得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有不小的差距。有的学生家庭生活环境非常优越,可以在假期出国旅行,也有在象牙塔里匍匐生存的贫困生,生活的差距会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不少极端案例,当然这与个体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有关,但不能否定,社會环境的变化成为了一些极端行为的诱因。再者由于大学是面向社会半开放性的,一些社会上金钱至上的思想会流进校园,必然也会对他们造成冲击。例如,前几年,民间借贷资本开始涌向校园,各种形式的“校园贷”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造成诸多不良后果。这些变量再加上网络的发酵,其影响更大。近几年,电商、微商经营模式也涌进校园,不少大学生参与其中,当然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创业机会,但是对于较为懵懂的他们来说,经营的商品是否经过合法检验,其品质是否有保证,其销售集团的销售模式是否有传销嫌疑,都是他们无法辨别的。这种种现象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常规的教育去预防和避免。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学生建立“四个自信”让他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就业形势总体是向好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困难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但是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学生们可能无法去调动这些教育因素,因此底线教育非常关键。

三、高校开展底线教育的实践原则

(一)优先性原则

所谓优先性原则,是指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在底线教育与美德教育的价值排序中应当把底线教育排在优先位置。其实关于底线与美德之争在伦理学中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伦理学中一直有着“善”与“正当”谁是首要价值之争,[6]“善”是美德教育的目标,而“正当”则可以堪称“底线”教育的目标。我们试想,一个人在成为一个具有高贵品格的人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行为正当的人。而我们以前所进行的德育教育恰恰是把优先次序排错了。当然,谁优先不代表谁占的篇幅就一定要大,不代表我们要用大部分时间来开展底线教育,是代表我们要告诫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在道德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要有个先后的次序。

(二)前瞻性原则

由于底线意识建立的机制是以后果为导向的,也就是说,要想建立底线意识,行事之前一定要先考虑后果,所以底线教育中一定要强调前瞻性原则。如前所述,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较为容易冲动的年龄段,往往在行事过程中缺少这种前瞻性的考量。通过底线教育,让大学生凡事三思而后行,往往就能帮助他们在思想中确立底线。当然,年轻人在遇到人生低谷时,或者是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往往难以去理性地考虑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借助他人力量帮自己。也就是在情绪不稳定时想要做一个决定前,首先要和他人交流,向同学倾诉,向老师倾诉,向家人倾诉,这样,别人可以帮他去分析后果,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自己的冲动也会冷却下来,底线意识就慢慢可以聚拢了。我们试想在复旦投毒案中,林森浩如果能够时常向他人倾诉与室友的矛盾,并且得到合理的劝解,就不会酿成最后的悲剧了。

(三)他者意识和慎独原则

其实底线思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很深的印记。世界伦理大会就曾经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成公认的伦理原则。自己不想承担的后果就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最基本的底线准则。这一准则其实包含着明晰的“他者意识”,也就是行事之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不以自我为中心。今天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是在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的成长环境往往让他们难以形成他者意识,所以今天会有很多大学生难以与室友、同学相处的案例,较为极端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恶性事件。底线教育要帮学生树立他者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处。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慎独,在没有他者存在的情况下,能更严格地要求自己,鼠标下的德性,往往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需要坚持的。

(四)与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也就是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适时插入底线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就要告诉学生,法律是底线,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同学们必须警钟长鸣。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时候,要告诫同学们,要正视历史,不能走向历史虚无主义,这是底线。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时要告诫学生,任何事物都有和它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面,我们对大家进行美德教育,但不代表大家在坚守底线问题上就不会犯错,因此,我们做人做事要具有底线思维。其实这些底线思维在原有的课程设计是都是包含的,只是我们要把它们强调和突显出来。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底线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价值,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重要价值,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旭明.从药家鑫杀人案看“底线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1-03-27.

[2]王珺.从道德审判走向法治化:对大学校园师源性骚扰/性侵害的审思[J].教育伦理研究,2017(00):374-384.

[3]王俊.从道德审判走向法治化:对大学校园学术性骚扰的审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05):158-165.

[4]黄云明.守望美德的底线——评杨峻岭教授的《道德耻感论》[J].道德与文明,2015(02):159.

[5]李伦.鼠标下的德性[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45.

[6]丁业鹏.“正当优先于善”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两个问题[J].道德与文明,2014(03):146-149.

猜你喜欢

前瞻性
前瞻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六点”
新时期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前瞻性之我见
关于推进党建高端智库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分析室内环境检测的相关性与其发展的前瞻性
新形势下档案收集工作前瞻性研究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如何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初中数学作业前瞻性评价方式的建构
关于发展中国雕塑“网上教育”的前瞻性探讨